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2004中国十大科技骗局 老中医绝食49天居首(4)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0:29 北京科技报

  文/杨猛 张星海

科技时代_2004中国十大科技骗局 老中医绝食49天居首(4)
漫画:冷洁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骗局之4

  软体飞机:其实是假新闻

  2004年11月15日,记者从中国新闻网科教频道注意到一则题为《中国科学家研制出“
软体飞机”造价不到十万元》
的消息。该消息称,河南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张丙炎自1993年起,历时11年研制出新型“软体飞机”。该飞机采用特殊的高强度纤维面料,除发动机和机架外,没有任何硬质的金属材料,故称“软体飞机”。飞机最高时速近200公里,可以在20米长的道路上起降,其最大的特点是质轻、结实、防碰,非常安全。

  经记者查实,这则新闻的主角张丙炎并不是河南师大的教师,而是新乡市某单位的一位科技管理干部,平时爱鼓捣点小发明,现已退休。

  一位已退休的科技管理干部竟然鼓捣出了如此先进的发明,确实有点不可思议。带着种种疑问,记者专程走访了我国著名飞行器设计专家胡继忠先生。胡先生看完这则报道后当即肯定地说,制造出这样的飞机是根本不可能的。

  专家点评

  胡继忠(我国著名飞行器设计专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作为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应该做一些基本的求证工作,尽量避免给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做宣传、造声势。就这个案例来讲,记者至少应该追问采访对象有没有图纸,有没有试飞录像。

  假新闻如此产生

  近日,记者与河南师大联系时,河南师大宣传部向记者提供线索说,是《平原晚报》最先刊登此消息。该报早在11月12日便已经刊出此消息,其题目为《河南师大高工想造“软体飞机”》,采写人为该报记者李青春。这则消息被权威媒体的记者“改写”后才引起了众多媒体的注意。由《河南师大高工想造“软体飞机”》到《中国科学家研制出“软体飞机”造价不到十万元》,从标题的变动,我们即可看出这位记者做的“改动”有多么大胆。

  几天前,记者终于与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家研制出“软体飞机”造价不到十万元》这则消息的采写者、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记者史宝银取得了联系。记者第一次跟他联系时,他说他采访了张丙炎本人,并称他们很熟;第二次跟他联系时,他又说他是看到《平原晚报》刊出的消息后写的,并称当时虽然未与张丙炎本人取得联系,但是联系到了他的家属。

  北京科技报相关报道:专家质疑是否真的制造出质轻价廉的软体飞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新浪科技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