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克隆面面观专题 > 正文

大熊猫克隆工程取得进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15:55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12月30日电 (记者 冯昌勇) 记者近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这家单位已基本建成大熊猫细胞库,可为大熊猫克隆工程提供技术及资源支持,对大熊猫资源保护具有拯救性的意义。

  1999年,我国学者用大熊猫的乳腺细胞、子宫上皮细胞、骨髂肌细胞,采取核移植技术,移入兔子的去核卵母细胞中作异种克隆,在体外培养出了大熊猫早期胚胎。此后,工
程进展较为缓慢。

  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余建秋介绍,大熊猫细胞库实际是这家基地正在建立的“大熊猫基因资源库”项目的一部分,于2004年元旦后开始全面实施。余建秋说,“大熊猫基因资源库”得到了全球大熊猫专家的一致认同,并通过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整个基因资源库相当于一个“基因银行”,主要由精子库、卵子库、胚胎库、细胞库、DNA和其他生物制品等组成。一只大熊猫死了,虽然本体已经消失,但基因却能在“基因银行”保存几百年,并可以进行技术利用,让其再“生儿育女”,从而达到大熊猫种群延续的目的。其中,大熊猫克隆工程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实施。业内专家乐观估计,根据目前在人类基因研究及大熊猫保护研究方面的现有成果,整个“基因银行”有望5年后全面建成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届时,通过人工繁育等手段改变大熊猫濒危状态的愿望即可能实现。大熊猫基因资源库研究的成果也可为保护其他濒危物种提供科学手段和保护模式。

  据专家介绍,圈养大熊猫被认为是“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难动物。长期从事大熊猫繁育研究的熊猫专家张和民介绍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上半期,大熊猫的繁殖是相当难的。熊猫的繁殖率、雄性熊猫的交配率都不到20%,怀孕产子的熊猫不到30%,而且生下来的熊猫成活率又非常低,也不到30%。

  大熊猫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也是最濒危的物种之一,被称为活化石。目前,世界上野生大熊猫仅存159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四周的崇山峻岭之中。全世界圈养的大熊猫约有160只。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克隆新闻

新浪科技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