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方舟子专栏专题 > 正文

方舟子:人是会思想的动物 不是基因的奴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17:21 中国青年报

  方舟子

  许多人在干活时往往一开始磨磨蹭蹭,眼见快到最后一刻了才开始卖力,比如说,经常到截稿期临近了,才开始动手写专栏文章。猴子也是如此。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猴子在看到计算机屏幕上的红点变成绿色时,松开操纵杆。猴子要成功地操作几次才能获得奖励(喝一口水),计算机屏幕上有个灰色的横条,越接近奖
励目标就变得越亮,猴子由此可知它离奖励目标还有多远。越接近目标,猴子操作起来越积极,越认真,越准确。

  研究人员往这些猴子的大脑中注射一小段特别的DNA,它能和脑细胞中一个关键的基因相结合,暂时关闭这个基因的活动。这个基因生产一种叫做D2受体的蛋白质,它与多巴胺结合后,刺激神经细胞发生变化。没有了这种受体,猴子跟换了个“猴”似的,成了工作狂,不再注意何时能得到奖励,一开始就积极、认真地工作,不知疲倦地一直那么干下去。

  人体也存在类似的受体和机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生理机制,例如,强迫症和躁郁症患者经常不计报酬狂热地工作,也许就与D2受体失常有关。

  最近,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后,有人惊呼人类奴性基因被发现了,担心如果这种技术被应用在人身上,人类社会是否会走向奥尔德斯·赫胥黎小说中的“美丽新世界”。在《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描绘的未来世界,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埃普斯隆族,他们的大脑被用药物麻醉,成为毫无怨言地干繁重工作的奴隶。在赫胥黎之前,也有人设想过类似的情景。鲁迅在《春末闲谈》中就提到过,有一位神经过敏的俄国艺术家曾经发愁地对他说:“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

  如果用遗传工程技术一劳永逸地让人变成天生的奴隶,那当然要比使用药物麻醉省事、可靠得多。不过,D2受体基因并不是什么奴性基因,即使把它去除,制造出来的大概也只是一些得了强迫症、躁郁症的工作狂,并非天生的奴隶。工作狂任劳任怨,却未必就奴性十足、甘心永远任人指使。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将来某一天在人身上发现奴性基因呢?我觉得这个可能很渺茫。通过调查、比较自小被分开养大的同卵孪生子的性格,我们知道人的性格的形成受到基因的影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大约各占一半。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人的思想也与基因有关。奴性是一种思想,而思想只能是在后天形成的,例如经过洗脑而形成。即使某些基因变异会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使人更容易被洗脑而产生奴性思想,也不是天生必然如此,仍然离不开后天的培训。人是会思想的动物,而不是基因的奴隶。



新浪科技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