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学者解密风帆翼龙专题 > 正文
【中国恐龙网 邢立达报道】著名的美国《发现》(Discover)杂志日前评出了2004年度的全球百大科学新闻,刊登在2005年第1期《发现》杂志上。《发现》杂志每年年末都会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100个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科学事件,今年的百大科学新闻中有两条是关于中国的古生物发现,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引起过巨大轰动的世界上第一个翼龙胚胎的发现,此外,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的发现也入选。
遇风即翔——即将出壳的翼龙胚胎
对于翼龙是否卵生,因为一直缺乏化石证据,数百年来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今年, 世界上首枚翼龙蛋及其胚胎化石被发现,这个争论终于一锤定音,谜底终于解开!
六月十日,《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汪筱林研究员与周忠和研究员发表的关于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早白垩世(距今1.21亿年)翼龙胚胎的论文。在该胚胎化石论文发表的同时,《自然》还在其网站主页的"今日新闻"栏目中配发了有关这一重大发现的新闻报道,《科学》杂志也在其网站上进行了相关报道。
这一重要的新发现,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翼龙,与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是卵生的而非胎生的,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翼龙这一与恐龙同时出现,又同时绝灭,曾经控制中生代地球天空的空中霸主的发育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发现的另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让人们第一次了解到,一些翼龙胚胎的发育模式非常类似于早熟的鸟类胚胎发育过程。也就是说,象一些早熟性的鸟类如鸡、鸭和火鸡一样,在翼龙出生后不久,翼龙幼体可能已经具备了自主觅食的能力。该翼龙胚胎骨架化石代表了翼龙在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不但保存有发育完整的头骨和头后骨骼,而且还保存有翼膜、皮肤等软组织结构,具有出生后幼年阶段的许多特征,这反映了翼龙出生后不久即可能具备飞行能力,。此外,翼龙蛋还保存了乳突状的蛋壳结构。
国际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翼龙专家David Unwin博士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记者Erik Stokstad采访时,认为这一发现是绝对令人吃惊的重大发现,并且也认为此该翼龙出生后不久即可具备飞行能力。
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均远研究员等中美古生物学家在今年七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一发现。这件迄今最古老(距今6亿年)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被命名为贵州小春虫,小春虫长仅0.2毫米,却保存了一对体腔以及成对排列的感觉窝等两侧对称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