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 奥数无法成就数学大国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08:11 京华时报 | ||||||||
前天,丘成桐在作《向陈省身教授致敬》的学术报告。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消息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而让孩子多看几本名人传记,对培养孩子对数学、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则大有裨益。”“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昨天在“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说。
奥数是做题目不是做研究 “如何培养中国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正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这个问题不断被提及。 “数学是做研究,奥数是做题目。获得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而不代表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丘成桐说。 得过奥数金奖却不能毕业 他说自己教过好几个得过奥数金奖的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的学问太狭窄,考试有能力,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 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光彪讲座教授刘克峰说,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他见过多位得过奥数金奖的中国留学生,成功者寥寥,“成绩很好,但研究能力差,这就是中国应试出来的学生”。 他认为,让孩子去参加奥数班做些题目,作为约束贪玩孩子的一种手段可行,但不能作为强化训练。“国外做奥数的学生都是因喜欢而去做,没有系统的训练。中国现在很多学校应对奥数比赛的训练方法,把学生好奇心都扼杀了。” 出版社应该多出名人传记 与会的数学家们认为,在引导学生对数学、对科学的兴趣上,新闻出版界应担负义务。 丘成桐认为,出版社应多出名人的传记,“年轻人要有偶像,但不能只有歌星、影星,也要有科学家,人是需要榜样的,心中有了楷模,就会有努力的方向。” 此次“晨兴数学奖”金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辛周平说,当年媒体对华罗庚研究成果的报道,吸引自己踏上了数学的“不归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