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永动机重现江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1:59 中国青年报 | ||||||||
《光明日报》在12月2日头版正中央位置登出一则报道“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出路”,声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在不需要外加任何能源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 实际上这是一则旧闻,早在2000年3月29日,同一家报纸、同一名记者便以“巧用环
这项据称已获得多国专利的发明的原理很简单,据称“无偏二极管”从环境吸收热量后,半导体中的电子能自发形成电流,电流流过负载电阻,电阻发热,热量散发到环境中,通过环境再还给二极管,如此形成循环,二极管便可依靠从环境中吸收热量而持续输出能量。 徐研究员声称他的这项发明是利用所谓“内能”,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永动机,而是像自然界中的水———空气循环那样“巧用循环”。水———空气循环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有太阳能补充能量,与徐研究员的“巧用循环”并不是一回事。“无偏二极管”如徐研究员的专著名称所表明的,是要“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已指出,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要从单一和均匀的热源(例如海洋、大气层)吸取能量实现循环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无偏二极管”实际上就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二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也有人公然打着永动机的招牌行骗,而且颇为成功。今年年初我们曾经揭露过一位自称是“新加坡籍华人”、“博士、院士、专家委员”,名为“梁星人”的人,他声称建成了“宇宙引力能永动机”,而且还在海南省建了一家“海南星人永动机发电厂有限公司”,正在生产用该永动机装备的车辆。被揭露后,该人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最近又开始活跃起来。他组建的“环保(永动机)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给媒体发去邀请书,邀请记者出席将于12月27日在珠海度假村举办的“永动机问世全球性新闻发布会”。据报道有人曾被这个永动车项目骗去300多万元。著名的河南临颍南街村为了搞永动机项目,共投资2000多万元,最后全打了水漂,其党委书记后悔莫及,说是他在南街干了30多年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自古以来,鼓吹永动机的无非两类人,一类是无知(不懂物理学定律)或偏执(不承认物理学定律)的空想家,一类是诈骗投资的骗子。对第一类人我们可以同情他们,对第二类人司法机关则应该侦查、惩处(据报道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梁星人事件)。凡是自称已研制出永动机并到处推销拉投资的人,肯定是百分之百的骗子。不过,虽然徐研究员早在2000年就“热切盼望得到企业界的支持”,鉴于他承认“无偏二极管”还不实用,与梁星人一伙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宁愿把他归入空想家一类。 永动机不可能存在,这已是科学常识,我们还能在报刊上不时见到这类“新闻”,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拿人报酬替人宣传的有偿新闻,一是记者科学素质不高。我猜测《光明日报》的报道应该属于第二种,因为有别的记者在看了这则报道后说,如果他收到这样的新闻稿,也会当成重大科技成果加以报道。 没有学过大学物理的人不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第二类永动机不容易识破,普通记者受其蒙蔽,本也无可厚非。但既然自己没有辨别能力,为什么不向专家请教呢?只听发明者的一面之辞就急急忙忙地发表出来,不仅仅说明记者、编辑的科学素质不高,新闻素质恐怕也成问题。 链接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三种表述,其中第二种表述为:任何热力循环发动机不可能将所接受的热量全部转变为机械功(即不可能制造第二类永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