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UFO调查全记录专题 > 正文

视频:北京市民在回龙观拍摄的UFO录像公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 09:57 新浪科技
北京市民在回龙观拍摄的UFO录像公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返回科技宽频   进入新浪宽频

  新浪科技讯 近日,一位家住北京回龙观小区的75岁老汉将一段他于今年2月14日傍晚拍摄的UFO录象提供给新浪网,希望与广大网友共享。这位老汉名叫高维宏,曾经在2003年2月10日傍晚,同样在北京回龙观小区拍下了一例UFO录象。2003年3月初,他拍摄的这段录象公开后,引起了UFO研究学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娱乐信报、中央电视台《新闻夜话》等媒体都给以大篇幅地报道。

  北京娱乐信报:北京一老人拍下UFO 专家基本认定是真的(组图)

  北京娱乐信报:高老汉拍下的真是UFO? UFO录像可以重复检验

  北京娱乐信报:社会各界热评UFO事件 民众科技兴趣空前提高

  央视新闻夜话:UFO飞临北京

  自此以后,高维宏老汉对“UFO”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有点痴迷。而且高老汉似乎与UFO更加结缘,据高老汉统计,2003年10月18日至2004年4月初将近半年时间,他看到的和拍摄下来的UFO影像就有170多例,耗用了300多小时。其中2004年2月14日17点40分—20点30分,共发现6例,其中有一例高老汉认为是典型的飞碟物体。以上这段录象就是这一例的视频。

视频:北京市民在回龙观拍摄的UFO录像公开
对UFO着迷的高维宏老人(新浪科技配图)

  以下是高老汉给网友的信:

  网友们,你们好!

  我叫高维宏,有人叫我高老伯,有人叫我高老汉。今年75岁,家住北京市昌平区,工作单位是住总物资部。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拍摄地点:北京市北郊昌平地区回龙观。

  曾在2003年2月10日,拍摄第一例UFO以后,我对“UFO”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点痴迷。

  “UFO”是世界有关方面特别关注的不解之谜,并且也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疑点,我相信“UFO”是的确存在的。自2003年10月18日至2004年4月初将近半年时间,看到的和拍摄下来的UFO影像就有170多例,耗用了300多小时。

  对“UFO”观察和对飞机的观察进行过分析对比。判断是飞机还是UFO,我认为准确程度可达到95%以上。

  以下是我判断分析的依据:

  飞机:

  1、民用航空飞机,飞行时尾部看不到细雾,夜间飞行全身一闪一闪的发光,准备下降时,机体下部有间断的闪光。2、护卫机飞行时,尾部有很长的烟雾,长时间不扩散。3、两种飞机都是水平飞行,除民航机将爬坡时略有飞行夹角。4、民航喷气式飞机全部都是超音速飞行,有时也有部分双螺旋桨飞机低空飞行,护卫机飞行时,听不到声音。

  UFO:

  1、飞行速度比声速快。2、白天光亮度强时很难发现。3、拍摄时是在太阳夕下后数分钟,利用太阳的余光反照在UFO身上,颜色很好看,一般是橘红色的,有浅红色的,浅黄色的不等。4、飞型形状由上往下垂直飞行,离地面有一定高度时垂直90度拐弯,尾气压上面;有75度角,45度角,30度角,15度角很少有水平方向飞行;尾气短粗,有两条尾气上细下粗,有三条尾气的有V字型的,有U型的不等;UFO飞行时,尾气长度不变(保持等距离),烟雾不散。UFO的尾气是两条,他的作用行进转弯。

  我用的摄像机是日本产JVC(600X)模拟摄像机,用50倍光学放大拍摄的。

  我所提供的这段录象是我在2004年2月14日由17:40—20:30时拍摄的最典型一例。发现时很像一颗星星时隐时现,亮度像火星,一眼就知道了这是一例“UFO”。这一个光亮点出现已有3次之多,很难捕捉。5、这个光亮点出现与消失以秒来计算的。这次飞碟出现,我用了49秒的时间,把握了时机拍下来一个全过程。由一个光亮点放大拉近摇身一变,由原有橄榄型(两个尖头部分是黑色的,腹部发红,很像有灯光),变为类似藕型一节一节的(节的部分是黑色的)。这一形状完全体现了飞碟的基本形状。我认为这是一架飞碟。因为在这架飞碟经常出现的部位附近曾由此处发出9例UFO(子机),垂直往下飞行二十多秒后垂直90度转弯往南飞行,飞机是绝对做不到的。

  我对飞碟的高度粗略的计算一下,飞碟所在高度是100KM(公里)以上的位置,不注意是很难发现的。

  我要向广大网友们和UFO的痴迷者说一声:宇宙之大,无奇不有。UFO、飞碟还是一个未解之谜。飞碟是的确存在着,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拍摄到的,这就要看是否对飞碟真诚、执着,心态如何了。我所讲的你可以不信,也许你认为我着了魔,或是精神病分裂妄想患者。我只把我遇见的事陈述一下,供给大家。就算听笑话吧。

  高维宏

  2004年12月1日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匿名发表 会员代号: 密码:
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