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东方思维能否拯救中国科技专题 > 正文

网友:《易经》之争下的“伪学术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 15:41 人民网

  网友:刘利军

  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关于“《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论点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新的论战。最终,争论的中心论点扯出了一个老话题——李约瑟难题,即: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有着先进文明的中国萌芽。

  关于《易经》之争,早在今年10月26日,《中国青年报》就已经对其进行了报道;这一争论的核心问题——“李约瑟难题”的纷争更是早已有之。但是,这样的纷争能够再度在中国的学术界掀起“风波”,值得深思。

  从某种意义上讲,杨振宁的观点触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根脆弱敏感的神经,中国传统文化学界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捍卫来面对这场论战的。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论战中,中国传统文化学者的观点并未出现“一边倒”的态势,而是出现了杨振宁观点的支持者。但是,所有这些表象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这场论战从本质上讲毫无意义,而附加在这场论战中的参照意义也正在被一种“伪学术敏感”所掩盖。

  “李约瑟难题”注定是一场不会有最终结论的论战(《中国新闻周刊》语),因为,“李约瑟难题”是在为一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寻找原因,而任何的结论都不可能在返回到历史当中再去接受检验,因而,任何的结论也只能是存“公道”于自心,当然也就应允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对这样一个本质上并无意义的论题展开争论,从表象上来讲,哗众取宠的成分就必然更多一些。但是,对于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较高声望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杨振宁来讲,似乎已经没有再哗众取宠的必要。而杨振宁的观点也并非是攻击或完全地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杨振宁在提出论点的同时,对“天人合一”的内涵中更重要的“天人和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是,论战的焦点并未因杨振宁对天人和谐的评价而有所减弱,所有的矛盾焦点都集中到了杨振宁关于“李约瑟难题”的答案上。因此,这场论争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正陷入了另一个“李约瑟难题”:对一个假想中的结论展开攻击。而由此正折射出近年来在中国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危机:伪学术敏感。

  良性的学术敏感对促进学术研究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种学术敏感必须立足于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上,它包括研究者本身的理性独立的思考。但是,现实的情况表明,学术独立性正面临着缺失的危机:诺贝尔奖颁奖时总会引发学术界的追问和反思,但真正能够拿得出门去的学术成果寥寥无几;在国企改制受到外界学者郞咸平置疑之时,中国学界出现了近乎一致的敌视;一些学者的社科研究钻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对历史人物的私生活进行“全新诠释”;日益庸俗化的研究内容及无谓的纷争,凸显出一部分人对学术研究的浮躁……

  这种“伪学术敏感”掩盖掉了论争背后真正理性的光辉:中国学界必须真正客观理性地听取和面对不同意见;有必要对中国学术研究思维方式进行必要的反思;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文思想的影响力作出真正理性的辨析。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真正理性的看待,学术界的浮躁之风可能就无从停止,而关于《易经》之争的这种“伪学术敏感”式的论战也必将风起云涌,中国距离世界科学前沿的距离,也必将越来越远。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