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海域放射虫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 11:03 科学网

  本报讯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谭智源的主持下,“中国海域的放射虫研究”圆满完成,从而填补了我国海域本门类动物的研究空白。放射虫是一类具有辐射状骨针(骨骼)和辐射状伪足的海洋原生动物,一般大小为0.2~0.3毫米,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够观察到,其细胞质被中央囊膜分为内部的中央囊和外部的外质,因具有放射排列的线状伪足而得名。目前已知放射虫大约有6000种,根据骨骼成分和形状、中央囊孔的多少,可分为等辐骨虫、泡沫虫、罩笼虫、稀孔虫四个大类。放射虫死后,具有二氧化硅骨骼的种类能在海洋沉积物
中得以保存,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精美动人、和谐对称、平衡有序、巧夺天工的骨骼结构。

  有关专家介绍,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一类动物,个体仅由单细胞组成,在分类学上归为一个“界”;现在,生物学界把放射虫专门划分为“放射虫门”。它们既是研究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又是认识海洋环境的指示生物,同时还被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放射虫化石也已作为标准生物化石,广泛应用于地质学、地球化学、地层学、古生态学、古海洋学等学科研究。

  在谭智源的主持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有关科研人员一起,多年来对中国海域的放射虫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科学总结,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提出许多新观点、创建了新的科学依据,为我国乃至国际上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基础。该成果在专著方面,主要总结了整个中国海域的放射虫系统分类与生态分布。在分类学研究上,记述了中国海域全部放射虫的分类系统,建立和修正了许多科、属、种及新记录并讨论其区系的归属;在生态学研究上,概括综述了放射虫在东海以至南海的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浮游和沉积放射虫与海流(如大洋环流、黑潮暖流、大陆径流、南海暖流)、水团的关系,与环境诸因子如:温度、盐度、硅酸盐、磷酸盐、海底地形、海底火山等的关系;还论述了放射虫在东海大陆架的地层分布,为东海海侵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对冰后期到来的海侵现象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这些研究成果还反映在项目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上。(邢桂方)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