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方舟子:打假不必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16:26 瞭望东方周刊

  中国的学术腐败往往是与其他领域的腐败紧密结合的

  方舟子是一个有争议的民间公众人物。一方面,他是反学术腐败的旗帜,每天都会收到为数众多的举报学术不良风气的信件;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对他嗤之以鼻,甚至认为他有“严重的精神病倾向”。近日,刚从美国归来的方舟子在北京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瞭望东方周刊》:你现在可以说是学术性打假的标志性人物,但在学术圈内,似乎也很孤独。

  方舟子:敢于站出来说话的在国内毕竟很少,所以也可以说我有一种孤独的感觉。背后支持我的人很多,但由于种种的原因,他们不愿站出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从这方面讲并不孤独。

  《瞭望东方周刊》:到目前为止,你揭露了多少起?信息源主要来自于哪儿?

  方舟子:几个月前数过,有300多起吧,没到400呢。关于信息源,最开始基本是我自己发现的,后来基本是别人来举报。现在基本上用不着我自己来发现事例,举报的这些已经够我忙的了。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中国的学术环境是怎么恶化的?

  方舟子:恶化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是和体制有关系。中国现在的科研教育体制缺乏独立性,还是官本位体制,校长是副部级的校长、厅级的校长,院士是副部级的待遇,系主任是处级的待遇等,他们本身就是官。不能把科研体制纳入官僚体制。

  另外一个就是对学术成果评估的办法,像科学成果,在国内时兴搞听证会、鉴定会,这完全是走形式,花钱找一些专家,这些专家拿了钱当然都说好话。

  再者,学术环境受整个社会环境影响很大。现在处在社会转型期,大家特别浮躁,想着市场经济,想着产业化。受到经济领域不正常的做法的影响,经济腐败和学术腐败挂钩,导致搞科研的人没有科学精神。这还和教育大环境有关系,学生没有受到科学道德的教育熏陶。

  除此之外,还缺乏舆论监督,缺乏调查、处理、处罚的监督体制。

  《瞭望东方周刊》:据你了解,西方在对待学术抄袭上有什么好的经验吗?

  方舟子:在国外,当事人所在机构会处理,开除或降级;政府也会涉入调查,两方面都要搞。所在机构在处理的时候,为了保持公正,会找校外的机构,组织独立的委员会,让他们做调查处理,这样就没有利害冲突。在政府方面,政府管不了大学的事,只能禁止这个人几年内不能申请科研经费,还不能担任政府某些委员会的职务等。

  有一些很独特的东西,很有中国特色,在国外是看不到的。像官员当院士,当官了以后相当于有了学术地位,去当教授当院士的太多了。在职读博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里面就有很多腐败,这些现象在国外难以想像。中国的学术腐败往往是与其他领域的腐败紧密结合的,这也是其他国家很少见到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专门找名人打,而且往往一打到底,颇有鲁迅“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是否觉得有些不够“厚道”?

  方舟子:对学术问题,不应留有余地,要有一说一,学术本身是是非分明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厚道要对什么人来说,对普通人可以厚道,对造假的人的厚道是对其他人的不厚道,对卖假药、假保健品的人的厚道是对消费者的不厚道。

  经常有人指责我语气为什么严厉,心平气和把问题说清楚就好。但在我看来,如果是学术方面的争论,应该是心平气和,关键现在涉及的很多问题不是学术争论,而是揭露弄虚作假。如果心平气和和他们讨论,就会让人误解,这不是是非问题、真假问题,还是有争议问题,语气才会这么缓和,让人觉得我底气不足。

  《瞭望东方周刊》:改善目前这种学术环境需要做些什么?

  方舟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政府要建立一个渠道,在管理上进行监督,要有一套透明的公开的机制;从学术界的角度来讲,要做到洁身自好,要自律。学术界本身也有学会,会员出问题,也应该进行处理。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的学术环境?

  方舟子:老实说,我不是很乐观。整个形势发展比我的预计要好一些,舆论界的监督加强了,政府也开始重视学术腐败问题,但这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