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2004年度诺贝尔奖专题 > 正文

猜想诺贝尔奖:中国渴望和世界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4日 10:39 南方都市报

  从10月初开始,全球瞩目、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陆续公布获奖名单,一批智慧的头颅又将出现在聚光灯下,接受全世界人民的崇敬目光。由于百余年来从未有中国本土的人士获过此奖,以致日益和世界接轨的中国人对这个权威奖项的向往,几已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许多中国人心里都潜藏着一个复杂的“诺贝尔情结”:既渴望被它的光芒所照亮,又不时地对它可能持有的文化和政治偏见抱以怀疑态度。

  这种“诺贝尔情结”在文学界表现得尤其突出。对于这个奖,趋之若鹜者有之,嘲讽讥笑者也有之,但有一点不容否认,凡写作者,无一不将获得诺奖视为最高荣誉,历届获奖的各国作品,也无一不在中国畅销。每年的诺奖公布前夕,都会有作家、翻译家,纷纷提出自己的预测名单,以示参与的热情。今年也不例外。有人认为,“今年诺奖可能倾向于诗人、非英语作家和女性,俄罗斯巨变15周年、反战、后现代主义和新拉美也将会是平衡原则”;也有人提交了自己的预测名单:康斯坦丁·凯德洛夫(俄国)、冯内古特(美国)、阿莫斯·奥兹(以色列)、巴尔加斯·略萨(秘鲁)、特朗斯特罗姆(瑞典)、卡洛斯·福恩特斯(墨西哥)……

  在这份预测名单中,惟独没有中国作家的名字。这并非中国人谦虚,而是表明,中国的作家和学者,开始自觉应用世界性的视野来观察中国文学的成就——必须承认,中国当代确实缺乏强有力竞争诺奖的作家。由于历次政治运动所造成的中断,中国当代文学并未有效延续“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更未及时汲取世界文学的创新成果,文学发展明显滞后。直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作家才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樊篱中突围出来,文学才再一次作为独立的审美世界而存在。尽管历经二十几年的努力,中国文学已渐成气象,有一批作家正被世界所关注,有一批作品正在各国赢得赞誉,但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毕竟还没有引起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足够的重视。而这个时代的中国作家,又比任何时代都渴望与世界对话——中国文学界的“诺贝尔情结”,正是中国作家热切渴望与世界文学对接的生动写照。

  必须指出,这种渴望融入世界文明大势的开放胸襟,恰为许多中国文化人所匮乏。中国在和平崛起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的文化优越感,这对于实现新的文化创造而言,无疑是致命的障碍。从“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汉字有望取代拼音文字”、“‘天人合一’理论将解决世界的思想难题”之类的自大言论近年甚嚣尘上看来,中国在和世界文明对话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保持谦虚、雍容和海纳百川式的精神气度,仍是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的话题,因为再好的文明,惟有完成了自身的创造性转换,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再辉煌的历史,惟有根植于当代人的精神谱系里,才能获得有效的延续。

  诺贝尔文学奖推崇理想主义,重视人类关怀,关注艺术实验,集传统和现代于一身,是开放文化的一种象征,中国作家理应从它的文化理想中获得教益,从而创造出既有中国气派,又有人类关怀的文学篇章。尤其是当许多中国作家在“个人写作”的名义下,过度热衷于描绘私人经验和闺房细节,文学的理想主义光芒日渐黯淡之际,通过怀想和推崇一种诺贝尔奖所表彰的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显然有利于矫正中国作家身上可能有的精神偏执。

  或许,诺贝尔奖通过每年的获奖作家所一再重申的创造品质和对人类精神状况的关切,正是文学的永恒意义所在——惟有触摸到了这一世界性的精神母题,中国作家才能和世界文学对话,才能接续上一种伟大的文学传统,并创造出令世界震撼的作品。因此,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情结”里若含有对这一世界文学精神的认同,就值得倡扬。至于能否获奖,反倒是次要的事情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诺贝尔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