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记者短命“数据”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 09:35 中国青年报

  康劲

  9月26日早,我被一则消息吓了一跳:“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消息中说:“25日在新华社江苏分社新闻信息中心主办、某制药公司协办的一场新闻从业人员营养与健康专题研讨会上,医学专家公布了这一统计数据。”(见9月26日《江南时报》)

  说实话,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则消息给我的震动很大,想想自己工作十多年,还一事无成,现在专家们又提醒我辈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已经没有十几年可活了,人生苦短,记者命短,真是悲哀啊!想到这里,我连安排自己后事的打算都有了。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一统计数据似曾相识,颇令人生疑。

  最后,经过翻找,终于找到了这则数据的原始出处,早在2000年,上海市就对10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进行了一次健康调查,结果发现已死亡的在职职工平均年龄仅为45.7岁,其中患癌致死者的比例高达72.7%;因病住院的平均年龄为44.2岁,患病比例最高的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一半以上的新闻工作者处于患病、亚健康状态。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肖东升最早在2000年底的第四届全国新闻界一个网球邀请赛上,公布了这则消息。随后,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又对这次健康调查进行了详细公布。此后,有关于已死亡记者的平均年龄仅为45.7岁的统计,多次以引用的形式出现在国内不同媒体上。

  一个常识问题是,45.7岁的已死亡记者的平均年龄,绝不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同时,上海市10家媒体的正式职工能否代表中国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本身也是问题。用一个城市部分媒体死亡者的平均年龄来作为全国同业人员的平均寿命指标,明显是一种概念的不良偷换。同时,公布这一数据的专家们既没有说明数据来源,也没有说明这一调查的局限性,明显有违基本的医学伦理。

  今年奥运期间,北京电视台记者郑立在雅典拍片时猝死,俄罗斯著名体育摄影记者尤里·贝科夫斯基猝死在雅典,沈阳《球报》的资深编辑在收看奥运会比赛时猝死等新闻事件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记者健康状况的关注,但是,这些个别的“猝死事件”并不代表记者都短命。至少有许多50多岁的老新闻工作者至今仍活跃在新闻编采的一线岗位,还有许多著名老新闻工作者如戴煌等前辈,退休后多年仍然著述立说,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对“记者短命”之辞的很好回击。

  在回头检查那则消息,使人不由提出这样的质疑:制药公司和一家新闻机构联合抬出专家搞所谓的“新闻从业人员营养与健康专题研讨会”,目的究竟是什么?在此我想提醒:新闻记者并不都是思想单纯的社会“记录机”,而且还是社会动态的观察者和不良现象的监督者,想通过危言耸听的方式,在记者身上打商业主意,实在是打错了算盘。同时,这也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健康同样重要。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