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发现之旅专题 > 正文

风中的证据:深入蝙蝠洞探秘神秘利爪之谜(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 09:25 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栏目供稿
风中的证据:深入蝙蝠洞探秘神秘利爪之谜(组图)
每到冬季,大足鼠耳蝠便会来到阴暗潮湿的冬眠地,在这里,它们不是像大多数蝙蝠那样仅用后爪垂直倒挂在洞顶,而是手足并用地攀附在石壁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风中的证据:深入蝙蝠洞探秘神秘利爪之谜(组图)
做蝙蝠研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为了揭开大足鼠耳蝠的食性之谜,马杰经常要深入洞穴深处寻找难得得线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第二集:风中的证据

  神秘的洞穴生物

  在北京郊外的霞云岭,群山中隐藏着一个神秘的“蝙蝠洞”。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搜索联盟 不一样
让眼镜成为历史 一拍广场,惊喜不断

  2001年的冬天,中国科学院动物学博士马杰,经过艰难摸索,终于在洞穴的最深处,第一次看到了罕见的大足鼠耳蝠。

  这是一种十分诡异的蝙蝠,尽管处于冬眠期,它们却显得异常活跃。

  令人吃惊的是,早在七十年前,美国博物学家艾伦就从它们巨大的双爪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它们可能会吃鱼。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推测。由于冬眠期的蝙蝠不会进食,要想证实它们是否会吃鱼,马杰不得不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1、无法接近的研究对象

  (字幕:2002年 夏)

  第二年的夏天,马杰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再次来到了群山环绕的霞云岭。

  令他意外的是,一进入洞穴,黑暗中便传来了蝙蝠独特的吵杂声波。

  他的到来,在洞穴中引起了一阵剧烈骚动,大量的蝙蝠都在空中急速飞舞。

  这里仅仅才是洞穴的第一层,但从蝙蝠们诡异的身影可以看出,它们正是马杰寻找的对象——大足鼠耳蝠。

  看来这个空旷的大厅正是它们夏季的栖息地。

  与冬天第一次看到大足鼠耳蝠不同,这一次,他的目的就是要设法揭开七十年来,人们关于它们是否会吃鱼的所有猜测。然而,当他真正站在洞穴中的时候,却不由得对研究的前景担心起来。

  采访:马杰

  大足鼠耳蝠,有前人说,它可能会吃鱼,原因就是很简单,就是因为它后足发达,爪很尖利,因为没有人做过实验,没有实例,没有实证,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站不住脚,虽然后来的人都附和他的观点,我想没有一个人拿出实际证据来,大家这么附和可能未必是正确的。

  在这个宽阔的大厅,马杰还面临着更加现实的困难:与它们狭窄的冬眠地不同,这个古怪的大厅,从地面到洞顶足有三十米,下方全是松散的石块,凌乱而又湿滑,每走一步都充满了危险。

  采访:马杰

  那个山洞特别的危险,那个山洞还处于活动的状态,还会掉石头,蝙蝠在离洞底很高,大概有三十米左右的距离,人和工具都很难接触到它,还想着以后要长期到这样的地方做实验,更不要说在科研当中遇到这样大的危险,所以当时我就感到很恐惧。

  在洞顶的石壁上,受惊的蝙蝠正急切地寻找着藏身处。

  马杰进入洞穴不到十分钟,几乎所有的蝙蝠躲进了洞顶岩缝之中,宛如蒸发了一般,无迹可寻。

  2、可能的推测

  七十年来,大足鼠耳蝠巨大而又尖利的爪子,一直在深深困扰着每一个研究者,这是一双比其它蝙蝠足足大出一倍的罕见爪子。

  既然人们至今无法证实它们会吃鱼,那么,它们古怪的巨爪会不会还有别的用途?或许这种喜欢群居的神秘生物,在捕食的时候也会集体作业。

  在自然界,有许多生物都依靠集体的力量才得以生存,比如蚂蚁,它们甚至可以征服比自身大出数十倍的猎物!

  喜欢群居的大足鼠耳蝠很可能也会采用相同的策略。凭着它们巨大的爪子,结果必将非常惊人!

  它们或许会用爪子牢牢抓住猎物,再用锋利的牙齿插入要害,让它失血而死。

  如果真是这样,不用说随处可见的千足虫,恐怕就连山谷中的毒蛇都不是它们对手。

  遗憾的是,人们对大足鼠耳蝠的了解还相当有限,关于它们的捕食方式仅仅只是猜测。

  3、收集昆虫样品

  七十年前,艾伦为了寻找大足鼠耳蝠吃鱼的证据,曾经在它们的体内,发现了昆虫的残肢。那么,它们巨大的爪子会不会专门用来捕捉昆虫?比如体形巨大的蛾子,或是身披坚甲的甲虫。

  在霞云岭,为了弄清山谷中的昆虫种类,寻找与大足鼠耳蝠相匹配的食物。和大致数量,马杰乘着夜色,在室外架起白布,用强烈的灯光来招徕山谷中的昆虫。

  因为正值盛夏,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格外有效。没多久,白布前就飞来了很多虫子。

  从非常细小的蚊虫,到体形稍大一些的蛾子,不仅分属不同的种类,而且数量十分可观。只是从它们细小的体形上看,不太可能会是大足鼠耳蝠的食物。

  将近一小时之后,大家期待的结果终于出现了,这是第一只体长超过两公分的飞蛾。不久之后,他们又逮到了两种体形较大的鞘翅目昆虫。最令他们兴奋的就是这只体长超过五公分的螳螂。

  这一夜,马杰和助手一起,总共搜集到了二十多种不同的昆虫,不幸的是,其中体形较大昆虫,只占不足百分之五的比例,数量非常少。

  如果数以千计的大足鼠耳蝠,都以体形巨大的昆虫为食,那么,它们众多的数量恐怕就成了问题,也许它们根本就找不到足够养活自己的食物。

  4、大洋彼岸的食鱼蝙蝠

  (字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资料室)

  在中国科学院资料室,迷惑的马杰不得不寻求文献的帮助,如果能够查找到与大足鼠耳蝠结构类似的蝙蝠,知道它们如何使用巨大的爪子,或许会对揭开大足鼠耳蝠的谜题有所帮助。

  他最后发现:与大足鼠耳蝠结构类似的蝙蝠根本不在亚洲,而是在万里之外的美洲大陆。

  这是墨西哥西部的一座小岛,科学家在一次考察中,从地面的石缝里,找到了罕见的“索诺拉鼠耳蝠”。尤为特别的是,它们还在蝙蝠生活的地方,发现了许多带着腥味的鱼鳞和鱼骨。原来,这种蝙蝠还有一个奇特的行为:它们会吃鱼。

  不仅如此,在南美的北部丛林中,人们还拍到了另一种类似的会吃鱼的蝙蝠。

  它的名字叫“墨西哥兔唇蝠”。与索诺拉鼠耳蝠一样,它们用来捕鱼的爪子巨大而又尖利;脚掌很小,脚趾很长;胫骨与普通蝙蝠有着明显区别,不仅长,而且与翼膜之间的结合点非常高,据说,这是它们在捕鱼时降低水中阻力的关键所在。

  巧合的是,这两种蝙蝠的巨大爪子,正好与中国发现的大足鼠耳蝠十分类似。这正是,七十年来人们一直在猜测大足鼠耳蝠会吃鱼的原因所在。

  根据进化论的基本原则,任何两种动物,只要拥有类似的身体结构,其功能也会趋于近似。

  既然,大足鼠耳蝠的双爪与美洲食鱼蝙蝠如此类似,它们就极有可能也会吃鱼。

  令马杰困惑的是,中国的大足鼠耳蝠与远在美洲的食鱼蝙蝠,除了爪子相似之外,它们的其它特征,甚至生活环境,都有天壤之别;再加上七十年来,还从未找到它们吃鱼的证据;所以,它们究竟会不会吃鱼,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根据马杰的研究,大足鼠耳蝠很可能是在秋季进行交配,雌性蝙蝠会把精子储存在体内,等待来年开春之后才孕育生产

  5、平静的水库

  在霞云岭的山谷中,有一座很小的水库,这里不仅不仅四面环山,十分幽静,而且一年四季从不干涸。

  据当地人介绍,虽然没人刻意在水库中养鱼,但是附近的村民每次在这里撒网,都能捞出很多的鱼。

  马杰相信,如果大足鼠耳蝠会吃鱼,这个水库应该就是它们天然的狩猎场。

  科学家的研究已经显示:生活在北美的“索诺拉鼠耳蝠”,在捕鱼的时候,常常会与巨大的鲨鱼相互协同,专门捕食那些被鲨鱼趋赶,并跃出水面的鱼群。

  但是,霞云岭的情况却完全不同,这里不仅没有鲨鱼的帮助,而且水面格外平静,根本看不到跃出水面的鱼群。如果大足鼠耳蝠要在这里捕鱼,它们就不可能采用同样的策略。

  事实上,蝙蝠的双眼,仅仅能感觉到较强的光线变化,所看到的影象非常模糊。在漆黑的夜晚,它们的所有活动,靠的都是人耳无法听到的高频声波——超声,通过聆听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的回声,它们就能得出物体的方位和质感等等复杂的信息。

  那么,大足鼠耳蝠会不会利用这种奇特的回声定位机制,依靠超声来探测水中的鱼群呢?

  6、神秘的回声定位机制——它们无法探测到水中的鱼

  不久之后,马杰带着先进的超声探测器,来到了蝙蝠洞。

  这是一种非常灵敏的仪器,能轻易探测到蝙蝠所发出的所有声波,只要把它们收录下来,再放慢十倍,就能转换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

  通过这个仪器,马杰不仅收录到了大足鼠耳蝠发出的超声,还发现它们的超声呈现出奇特的波形,有很宽的变化范围,是一种频率可变的奇特超声。

  只要这种奇特超声,能顺利穿透水面,就有可能帮助它们探测到深水中的鱼群,会吃鱼也就不足为怪了。

  (字幕: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令人失望的是,在中国科学院声学所,马杰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大足鼠耳蝠发出的超声能量十分有限,它们进入到水下的距离仅有短短的三毫米。

  采访:马杰

  鱼是生活在水里,蝙蝠最多只能在水面上飞行,它通过什么办法找到鱼呢?它又不可能到水里去,所以,要想探测到生活在深水中的鱼群,三毫米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数字。显然,飞行中的大足鼠耳蝠,不可能用它来探测深水中的鱼群,要想找到最终的答案,还得另寻出路。

  7、最后的线索——粪便

  字幕:2002年8月

  2002年的九月,马杰抱着最后的希望又一次来到了群山中的蝙蝠洞。

  他要在这里搜寻大足鼠耳蝠留下的粪便,希望从中找到揭开谜团的新线索。

  在黑暗的洞穴中,尽管地面上随处都能看到蝙蝠留下的粪便,但是,洞穴中却同时生活着四种不同的蝙蝠,要怎样才能确定搜集的样品是大足鼠耳蝠留下的呢?

  通过细致观察,马杰惊喜地发现,洞穴中的四种蝙蝠,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地盘,它们从不混居,收集样品的理想地点应该就在大足鼠耳蝠的下方。

  在这里,他很快注意到许多褐色的颗粒,摸上去黏糊湖的,还很新鲜。

  它们所处的位置正好就在大足鼠耳蝠的下方,而且数量非常多,所以不可能是另外三种数量极少的蝙蝠留下的。

  要想证实大足鼠耳蝠究竟吃了什么,这些珍贵的样品就是最直接的证据。只要,其中包含着尚未完全消化的物质,马杰就能从中揭开所有谜题。

  8、实验室里的惊人发现——粪便中的昆虫

  回到北京之后,带着刚采到的样本,马杰立刻开始了研究工作。

  为了揭开大足鼠耳蝠的秘密,人们已经等待了七十年之久。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揭开谜底的关键,不仅不能受到污染,瞬间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结果的巨大偏差,一切都得小心进行。

  当第一粒样品在酒精中慢慢化开,其中的细节便逐渐地显露出来了。

  这是一个尚未完全消化的排泄物,正是最理想的检测对象。

  令人惊讶的是,样品看上去,显得十分凌乱,许多褐色的残片都毫无规律的挤在一起,分辨起来十分困难。

  马杰从新调整了显微镜,这一次,他终于看清了样品的细节,里边似乎并没有鱼鳞和鱼骨的特征,而是一个个布满网络的奇特残留物,非常之薄,细细的纹路宛如叶脉一般,清晰可见。

  从这些特征可以断定,它们不是鱼的残留物,而是昆虫留下的翅膀。

  仅仅一件样品发现了昆虫,还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因为它很可能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不幸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样品中,他却仍然只看到了昆虫的残留物。

  采访:马杰

  实验结果及最初的判断——给它下了一个结论,它是吃虫子的。

  事阁七十年,马杰竟然和当年的艾伦一样,仅仅找到了大足鼠耳蝠吃昆虫的证据。

  不同的是,随后的深入分析,才真正让他感到了沮丧:原来样品中的残肢显示,被大足鼠耳蝠当作美餐的昆虫,居然全都是体型很小的虫子。这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结果。

  采访:马杰

  大足鼠耳蝠的爪子是很大,……

  不仅如此,与大足鼠耳蝠生活在同一个洞穴中的,还有另外三种常见的吃虫蝙蝠。根据,动物的生存准则,只要在同一区域内生活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必然会在食物上存在差异,这是不仅是物种间规避恶性竞争,争取生存机会的必然选择,也是进化论所得出的一个经典原则。

  不幸的是,粪便中的证据却显示:大足鼠耳蝠与同一洞穴的其它蝙蝠,竟然捕食类似的食物,这就成了明显的悖论。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样品中的昆虫,并不足以解释那双巨大而又尖利的爪子。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所有的疑问仍有待于更为合理的解释。

  9、与琼斯的对话

  2002年9月,就在研究工作陷入绝境的时候,马杰与一支中外国专家组成的考察队一起到了广西的桂林。

  这一次的考察,不仅让马杰了解到更多有关蝙蝠的知识,还认识了一位世界知名的蝙蝠专家琼斯。

  在一次闲聊中,马杰发现,这位来自英国的蝙蝠专家,居然也对大足鼠耳蝠的双爪有着浓厚兴趣。当他听说了马杰的研究结果之后,他的第一反应给马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采访:马杰

  它说假设那个爪子那么发达,而且前面有两种(食鱼)蝙蝠,相同的结构,爪很尖利,个体相对比较大,前臂比较长,适合于远距离飞行,可以很宽的范围去找猎物,而且它的爪子很发达,肯定不是为了逮虫子才这样的,因为大多数逮虫子的蝙蝠都不是这样的,所以很难解释它那个爪子,假设这么发达,只是为了逮虫子,他就说还是要深入研究。

  马杰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对大足鼠耳蝠的所有困惑,居然在同行中得到了同样的回应。

  那么,大足鼠耳蝠怪异的双爪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莫非它们只是偶尔捕食昆虫?问题是,除了昆虫之外它们还吃什么呢?难道真的会吃鱼吗?

  凭着自觉,马杰隐隐感到这种神秘生物的背后,一定还隐藏尚未知晓的秘密。除非找到更多的证据,否则,关于它们的所有结论都无法真正令人信服。

  下集预告

  一次充满惊奇的搜寻,一份奇特的样品,神秘的大足鼠耳蝠终于露出了惊人的真相。敬请关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综合频道,见证“发现之旅”《夜空中的利爪》第三集《暗夜杀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