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雷军的小米十年:真心话、笑话,Are you OK?

2020-08-21 14:19:5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GQ报道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欧阳诗蕾

  来源:GQ报道(ID:GQREPORT)

  不论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演员宁静再次讲到的雷军金句“飞猪风口论”,还是五年前雷军在小米印度发布会上那句至今给B站up主们创作灵感的“Are you OK?”,这些都足以说明雷军与“小米”过去十年在中国互联网世界的极大曝光率。

  站在风口中的“小米”以一路高速运转而著称。我们和雷军聊了聊过去十年的经历、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也聊了聊他作为程序员的经历,金山对他的影响。

  ···············

  上世纪80年代末,武大计算机系学生雷军苦于每周仅有两小时上机时间,便在纸上画键盘练习盲打以提高自己使用电脑时的效率。就在他入校这一年,中国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互联网世界开始向中国张开了双臂。

  八月上旬,在号称“清河CBD”的小米科技园内,雷军在拍摄几天后的十周年演讲的预热视频。他将在演讲中介绍小米的这十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甚至把踩过的坑都全盘托出想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小米是什么样子。

  尽管雷军与他所创办的小米在过去十年有着高曝光率,但应对镜头时他依然不那么自在。摄影师说,“换一个舒服的坐姿”,他调整了两次坐姿,“不用很微笑的状态”,他又继续琢磨着笑容弧度。这原应是十周年的大型庆祝活动,因为疫情最后调整成雷军的一场完整的“总结汇报”。

  1987年,18岁的雷军进入武大,在两年内修完四年课程后,他游走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兼职以获得更多使用电脑的机会。23岁时,他进入金山公司。9年后,他带领金山成功上市,然后急流勇退,辞去金山CEO兼总裁,转型去做投资人。

  尽管雷军已是业内翘楚,但真正被这一代年轻人熟知,还是始于2010年他创办小米。在雷军看来,十年前的国内手机市场一类是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一类是国产手机“中华酷联”,即中兴华为这类大公司,再有就是众多山寨手机。国际巨头的产品贵,而国产手机质量一般,雷军进入手机行业,他期待 “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雷军是一名极致的数码发烧友,做手机之前用过超过50多部手机。

  小米成立后的一年半,雷军都在台后,他认为的口碑核心在于超预期,尽管小米科技完成注册的4个月后,小米就发布了MIUI这一基于Android系统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直到2011年8月16日,在北京798艺术园区,雷军才走到台前,他穿着牛仔裤和深色T恤发布了“小米”第一代智能手机,价格1999元。2012年,小米全年售出手机719万台,年销售量在2013年上升至1870万台。身处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小米的性价比是巨大优势。

  接下来十年, 站在风口中的“小米”以一路高速运转而著称并写下一个个成绩:发布手机后三年,就拿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宝座、创业九年便成为最年轻的全球500强公司、创立不足十年营业收入破2000亿……尽管前期超高速成长掩盖的许多问题在2015年爆发,销量下滑,但小米挺过了手机行业的死亡螺旋。雷军还把小米方法论赋能到其他行业,带动超过100个行业的整体提升,“我们像鲇鱼一样搅动了很多行业。”

  八月中旬,小米十周年演讲的前一天,小米连续第二次入选世界五百强。“苹果,三星,华为,我承认小米今天还不如他们,但其实小米做的还很不错。”雷军在演讲中从企业发展角度对比一下这些常被拿来和小米比较的老牌世界500强公司,但他眼光不在此,“小米要做国民企业,要做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这个过程注定很漫长”,现在只是万米长跑的前100米。”

  在机房被赶多了也很痛苦

  GQ报道:现在我们回到一切的起点,你第一次接触电脑是什么时候?你曾说过为了在有限时间里提高使用效率,而在纸上画键盘盲打练手速,电脑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当时你为什么拿着可以去清华北大的成绩到了武大计算机系?

  雷军:我会选择学计算机,是因为我的一个高中好友选了这个专业,我为了跟小伙伴有共同语言,也选了这个专业,选择武汉大学还因为离家近。计算机最吸引我的是那种徜徉在技术世界中的可操作感。它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用代码做很多想做的事。

  我很快就迷上了计算机,但那时候学校设备简陋,数量也不足,我一周下来只能上机两个小时,完全不解渴,就想了很多招。其中之一就是把键盘拓在纸上,上其它课的时候就在下面练习盲打。上机时间不够就“蹭机房”,趁别人还没到机房,我先上机,等别人来了再灰溜溜被赶走。被赶多了也很痛苦,但很快我发现大学后面是武汉的电子一条街,我就去很多公司帮忙和做兼职。其实都是幌子,我也不图钱,就是图能用他们的样机和展示机。

  GQ报道:在武大计算机系时,你用两年修完所有学科并业余时间开发软件,这种强大驱动力甚至给人一种急迫感,当时你预见的互联网未来是什么样子?你在90年代写的代码在前几年仍被人形容为“诗一样优雅”的语言,写代码是种什么体验?

  雷军:我在大学期间,世界还是PC和软件的时代。那时我认为程序员是很酷的,一门心思想做出很牛的软件,让同行觉得你很牛。所以我做过很多软件,有加密软件,杀毒软件,也有清内存的小工具。年轻时有一点程序员之间炫技的感觉,像我开发了一款加密软件,马上就有人来破解,然后我又升级,双方你来我往,最后我给加密程序做了20多种算法。

  为什么我会要求自已的代码像“诗一样优雅”呢?也是因为炫技,以及程序员的技术自尊心。我们会把自己写的代码放出来,也就是现在讲的开源。如果你的代码很糟糕,怎么好意思拿到大庭广众展示呢?一定是非常简洁,非常优美,逻辑无懈可击,每一行代码都很清晰。

  我觉得程序员工作的魅力是,只要程序写得好,可以指挥电脑干你想干的事。你坐在电脑面前,你就是在你的王国里巡行。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早年间,我真的觉得编程这工作我能干一辈子。

2012年5月15日,小米手机青春版发布时,创始人团队来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宿舍,拍摄了微电影《我们的150克青春》。  2012年5月15日,小米手机青春版发布时,创始人团队来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宿舍,拍摄了微电影《我们的150克青春》。

  GQ报道:你在金山的时期也是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并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在1994年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时带宽只有64K。但金山在发展中陷入了“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局面,你当时对整个互联网业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雷军:1995年美国掀起了互联网热潮,这股热潮在1998年的时候传到了中国。那个时候我在北京工作,我觉得在这样的潮流面前不能做时代的看客。

  1999年初,我就在金山内部开始试验。我招了十多个人建立了专门的事业部,做了一个软件下载站,叫卓越网。很快我们做到了第一名。但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做下载需要很多服务器和带宽,但当时服务器和带宽都非常贵,用户又不愿意付钱。没有任何收入,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费用,这个业务如何支撑下去呢?

  这些问题想了半年多我才恍然大悟,互联网只是个工具,未来每个公司都会变成互联网公司。如果做互联网公司的话,电子商务是最有前途的,因为它是传统公司应用互联网最快的方式。而且我觉得我们当时做的软件下载不值得下功夫,投入太高,想象空间有限。我就转型做电子商务,做图书音像的网上零售。后来为了把事情做大,我说服了金山董事会把卓越分拆出来,单独运作。再后来,亚马逊收购了卓越网。对于创业者来说,卖掉亲手创办的企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于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总结卓越网四五年的经验,琢磨未来的发展机会。

  当时我也进一步思考互联网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公司想成功必须要做到开放和合作,它的营销核心是口碑营销和网盟。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关键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必须快速开发、快速推广、业务快速成长,反应速度一定要比传统业务反应快十倍,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在互联网模式中,研发人员和用户将一起开发产品,倾听用户的反馈,然后修改。那时我坚信,未来十年的热点是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会是一种趋势。

  GQ报道:我们都知道微软进入中国过程中与WPS发生的故事,在你进入互联网业的初期,金山的这种民族软件的属性是否深深影响了你,至今是否影响着你的一些商业决策?

  雷军:身为一名金山人,我一直非常自豪。金山给我最大的影响是给我一种信念,我们中国人也能把事情干好。因为我最早接触到WPS是1989年,看到这款软件界面华丽、功能强大,我觉得不会是国内程序员开发的。结果得知是求伯君开发的,顿时有一种敬仰之情,所以后来求总邀请我加盟金山创业,我很痛快就答应了。这影响了我很多的商业观察,比如我们觉得有些事国外干得好,中国干得不好,我就会去想为什么,我能不能去改变。像中国制造已经非常强大,早些年我们的老百姓却不那么信任国货,我就想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创办小米的初衷。

  GQ报道:回顾你在金山的岁月,你怎么评价那段经历,以及这段岁月对你后来的商业决策有什么样的影响?

  雷军:金山是一家很有梦想和抱负的公司,在它创业起步的那个年代,软件行业是最好也是最先锋的行业。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金山都有机会做成一家全球领先公司。

  金山当年遇到的困难是有点生不逢时,我们“前有盗版,后有微软”,那个时间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金山和微软竞争天然处于劣势,生存环境很艰难。金山还在为生存努力的时候,其实也没有精力去看未来的大趋势,然后互联网时代就来临了。

  创业公司要大成,势很重要。努力,能干,可以做到中等规模,但这就是极限了。要大成,需要找到台风口,要顺势而为。我在金山待了16年,的确很辛苦,但没有金山16年的积累,我一上来就做小米这么复杂业务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回金山,它有着极强的程序员文化和发展韧性。现在金山非常强,金山软件的市值去年到今年涨了非常多,然后金山办公是个英雄的梦想,去年上市至今非常成功,金山云今年上半年也顺利在美国上市,表现良好。

  没有“饥饿营销”,只有“能力不足”

  GQ报道:当2011年8月,你以小米科技CEO的身份在798介绍小米时,你是否做好了准备走到台前?刚从金山离职那半年,你说过当时没有行业会议再邀请您、没有媒体想采访你,那段时期你会感到沉寂吗,在小米时,您为什么走到了台前?

  雷军:在小米发布手机之前,我们一直处在秘密创业状态,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和团队少点负担,毕竟我太清楚创业的难度了,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如果失败了,我们就悄悄地把公司关掉散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测试,不依赖任何外部资源,我们纯靠产品能做到什么程度,所以当MIUI发布甚至走红时,外部并不知道是雷军创办的公司做的。

  但这个状态只计划维持到手机发布前。由我来发布第一代小米手机,我有完全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是必然的。我们小米的初创团队有非常强的参与感,很多同事肯减薪来到小米,就是有承担创业风险的觉悟。公司成立早期,我们允许员工购买一定量公司的股票。那时我想说这个钱我全部兜底,万一不成,不让大家蒙受损失,但一位联合创始人马上就制止了我,说一旦我这么干,大家就不当真了,就没有创业的心态了。如果我不走到台前,继续隐身在幕后,怎么给大家做一个表率我们是在真正创业呢?我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不是投资人,不是幕后老板,当然就要走到台前。

2010年1月14日,北京学院路上的逐鹿茶馆,小米创业筹备的第一次会议,公司名最后定名为“小米”。  2010年1月14日,北京学院路上的逐鹿茶馆,小米创业筹备的第一次会议,公司名最后定名为“小米”。

  GQ报道:最初每当小米发布新手机和开放销售,很多人会提前找亲戚朋友一块儿抢购。虽然你多次回应过这不是“饥饿营销”,但这种“抢购”现象还是很难让人忽视,现在人们说到小米时还是会讲“饥饿营销”。

  雷军:很多人认为抢购是小米故意为之,或者是小米模式本身的问题,这两种看法都不对,真实的原因是我们能力不足。

  不是手机行业的人,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复杂度。手机有上千个零件,哪怕只是一个小螺丝钉,也会造成巨大的问题。而早期的小米管理团队对供应链理解太浅,踩了很多坑,犯了很多错。我2016年接管手机部时,我们整个手机部只有三百人,而同时期友商都是几千人、上万人的巨大规模,其中的差距或想而知。甚至我是接管了手机部,才学到了“交付”这个词,才知道手机缺货背后的交付问题有多么复杂。

  但是我们遇到的问题太专业了,很难向普通消费者解释清楚。有时候不止普通消费者,甚至业内资深人士都对我们有误解。我举个例子,小辣椒手机的创始人王晓雁,他看到小米成功后,亦步亦趋地学习小米,甚至连名字都是模仿小米取的。但是他就以为手机抢购是小米故意的,真实目的是在二级市场高价出货,然后小辣椒也就这么干。这么想的友商还有很多,其实他们完全误解了小米模式,也就学不到精髓,进而逐渐失去了市场。王晓雁后来加入了小米,才发现我们居然真的说的跟做的是一样的,小米真的不是饥饿营销,是真的坚持成本定价,抢购是由于我们供应链能力不足。我们有很多外部加入的高管,比如卢伟冰、常程、杨柘,都有过这样的“恍然大悟”、重构认知的过程。当然,今天我们产品交付能力跟上来了,抢购的情况已经很少了。

  GQ报道:从创立以来,小米的高速发展就伴随着“小米速度”,当2016年初小米滑入低谷、不少声音说小米再过几年就会消失时,那时你是否意识到太快的速度还是给小米带来了一些困扰?是否也因为这种发展速度,导致了小米面临着内外部预期过高的情况?

  雷军:小米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我相信很多问题是可以被高速发展解决的,但另一方面,有些问题总是要暴露的。我们当时的问题讲到底是整个手机团队能力不足,此前高速发展也让一部分同事膨胀了,心态发生了变化。

  到了2015年、2016年,我们公司已经很大规模了,但我们的手机团队只有三百人。在手机硬件工业领域,除了研发工程师以外,流程和管理,还有产品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这些能力都不够,很多基础远不够扎实。说起来有点荒诞,2014年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那时候友商我们这里交流,他们完全不相信我们的团队只有这么小规模。

  遭遇低谷怎么办?我们认认真真在补课,从品质、交付和创新三方面来解决问题。我自己亲自接管手机部,下决心去真的彻底搞懂手机硬件工业。那是段苦不堪言的经历,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开了23个会。从研发到供应链,从项目管理到流程管控,都要去补齐短板,同时大胆提拔年轻干部,全力招募优秀人才。

  GQ报道:你曾说2016年是一场制造业的补课,在2014年到2016年的相对平缓期后,小米又回到快速增长的阶段,你当时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理解工业的逻辑,对小米而言,工业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进入硬件行业,怎么才能做到每个业务都成为内生性业务呢?

  雷军:从创业的第一天,我们确定了“铁人三项”的发展策略,就是要做好“硬件+软件+互联网”。“铁人三项”包含了几个关键问题:一、三大业务要融合贯通,实现合力。二、不靠硬件挣钱,我们的硬件其实就是引流的商品。三、当有了流量之后,我们怎么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来赚取利润。所以我以前常说,小米本质是个“小费经济”,我们用心地做产品、提供服务让用户满意,用户就会让我们有机会赚点服务的“小费”。

  其实你仔细去想想,全球同时能把这三件事做好的公司几乎寥寥无几。本质问题硬件公司的文化跟软件公司的文化完全不同,很少有公司能同时兼备。比如一家软件公司,他十个部门经理九个都干软件的,剩下一个硬件的就说不上话;换到硬件公司也一样,一大半的部门都是硬件的,利润也是硬件创造的,那做软件服务的也就没有话语权。

  小米要实现这样的突破,我们成立之初就规划好,要同时招募到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的优秀人才。所以我们是从做硬件最牛的摩托罗拉,做软件最牛的微软和做互联网最牛的谷歌来定向组建团队。要实现这三大团队的融合,小米实行了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我们至今都坚持了“海纳百川”的人才引进策略,不论是来自手机行业,还是互联网大厂,都能在小米融入,我觉得还是挺了不起的。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807室,小米成立第一天。14名创始团队成员和1位投资者围在一锅小米粥前,这锅小米粥是黎万强的父亲早上5点钟起来熬制的。“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喝了碗小米粥,小米就成立了。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807室,小米成立第一天。14名创始团队成员和1位投资者围在一锅小米粥前,这锅小米粥是黎万强的父亲早上5点钟起来熬制的。“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喝了碗小米粥,小米就成立了。

  GQ报道:在介绍小米时,你常说小米要用互联网来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但本质上小米还是一群做软件和互联网为主的人,这十年里它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什么变化吗?

  雷军:我总结主要是三方面。首先是对中国手机行业有所贡献。在我们和友商的共同努力下,世界排名前六的手机品牌,中国占了4家。我们还扫清了山寨机市场,推动了国产手机供应链的发展。

  第二是我们推动了很多行业的变革。比如说插线板,我们用做消费电子产品的理念下足心思去做,把以前傻大笨粗的插线板做得美轮美奂。我们做了插线板后,全行业都迅速跟进,今天你去看市面上很多插线板,相比之前要精致用心了不少。自从2014年初正式启动生态链计划以来,我们和生态链企业一起,已经改变了100多个行业。

  第三是我们成就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创业者。目前小米生态链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比如做小米手环的华米科技,做小米净水器的云米科技,还有做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我们2015年投资了石头科技,他的创始人叫昌敬,一个刚从百度出来的小伙子。然后5年时间,石头科技成为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领导者,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市值300亿。小米模式带动了100多个行业变革,也成就了一大批创业者。

  “对大众消费品公司而言,

  高毛利是条不归路”

  GQ报道:“性价比”也是小米的关键词之一,但许多人对“性价比”的认知其实停留在“价格战”阶段,你认为这是误解吗?小米10的定价已经比较高了,小米是否也面临着利润的压力,你是否考虑过以后有品牌溢价的可能性?

  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小米“性价比”被经常讨论,因为很多人简单地把“性价比”等于了便宜。这其实是对性价比的误解,每个价格段都有性价比。所以我们在2019年做了一些调整,让Redmi专注极致性价比,小米专注极致体验,不要被性价比束缚。但是请注意,不被性价比束缚,不是放弃性价比,小米始终是坚持性价比的。

  我们的小米10是首款冲击高端市场的机型,它的售价的确相对高了一些,但仍然极具性价比,从结果上看已经证明了用户极为认可。我们的确有利润的压力,但这个压力是反向的,别人担心利润太低,我们是担心利润太高。因为我们公司有一项董事会决议,小米硬件税后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得超过5%,任何人不得违背。我们上市后两个财年的财报中都有明确披露,硬件税后综合净利润率不到1%,也就是你买100块小米的产品,小米从硬件上只挣你1块钱。在还没有这条章程的时候,2017年我们发现硬件赚了太多钱,于是直接用无门槛现金券的方式返还给了消费者,今后我们如果超过了5%,也还是会这么做。

  在商业史上,众多穿越经济周期的伟大的企业都采用了性价比模型,比如沃尔玛、宜家等,它的本质是“极致效率”。“感动人心,价格厚道”顺应人性。当然,我不认为性价比模型和品牌溢价模型有对错之分,两者都是合理的商业模式。但小米坚定地选择了性价比模型,我们就要服务最广大的消费者,永远不会去挣所谓品牌溢价的钱。

  GQ报道:可是为什么要设置每年在硬件上的净利率不超过5%的底线,这种通过限制硬件的利润的方式,这样的性价比会带来什么?

  雷军:做出这个决定有个背景,就是上市。上市后一定会遇到市场和投资者对盈利的压力。我们创始人团队对于硬件利润率有一致的看法,但10年、20年,甚至百年,如何保证小米的路线始终是正确的,不会违背初心?所以我们用法律文件来做一个永久的约束。

  这样做的本质是要克制贪婪。我在内部讲过,我们不需要把稻草卖成黄金的人。如果不克制贪婪,对利润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对做大众消费品的公司来讲,高毛利是一条不归路。限制硬件利润,带来的是倒逼我们提高效率,专注创新,这样的团队才会有长期的战斗力。

在小米手机4发布会上,雷军首次提出小米的愿景是“让每个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在小米手机4发布会上,雷军首次提出小米的愿景是“让每个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GQ报道:小米智能生活、智能办公室的产品很受欢迎,过去一年里,我有几位朋友都和我推荐了小米的自动洗手液、小米台灯等,尽管他们使用的是各种各样的手机。你对小米智能家居的设想与参与是什么样的?

  雷军:从一开始,我们就在开始思考IoT,也就是万物互联的未来。这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当时已经20年了,一直没有火起来,或者说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觉得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整体解决方案太昂贵了,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二是各大公司都画地为牢,想独立完成,没有形成生态。所以我们的解决思路,首先是做一个一个的单品,用一个平台把它们联接起来,逐渐进化成整体,同时做开放平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推动这件事。

  最早的时候,我们认为路由器会是智能家居的入口,因为路由器是家里24小时不断电的。但是后来发现,只要每一个设备能够方便地联上网络,手机就可以成为操控中心。2014年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小团队开发了一个wifi模组,非常简陋,但可以实现用手机控制一个台灯开关。当时我坐在地上看他们演示,觉得这可能才是未来。但是当时这个wifi模组要30-40元人民币,大的电器还好,像灯泡这样的小产品,成本就太高了,不利于推广,所以我提出一定要把wifi模组的价格做下来,做到10块钱以内。后来,他们也真的做到了。

  小米生态链的产品有不少我都深度参与了,比如插线板,因为我觉得传统插线板摆在桌上实在是太难看,而且体验也不够好。我们和突破电气成立了生态链公司青米科技,设计稿被我毙了好多,也是把他们折腾得够呛。我们花了上千万研发费用,前后研发了一年多,最终出来的产品绝对是震撼的。这也是我对很多生态链产品的要求,就是要做高品质、高性价比和高颜值的爆品。

  全球都在面临挑战,我们要更有耐心

  GQ报道:在小米2019年财报中,境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4%。在未来,海外市场对小米来说占多重要的地位?小米过去两年在欧洲发力的成绩如何?

  雷军:国际化的早期,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印度市场搞出了10亿元的库存。但几年发展下来,我们进入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其中的50多个取得了市场前5名的成绩。

  小米从诞生之初就要办一家全球化的公司。2018年11月,我们正式进入西欧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我们在欧洲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5%,市场占有率达到17%,市占率排名首次进入前三位。我们西欧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6%,在主要厂商中增速第一。其中,我们在西班牙市场按出货量计市场份额37%,连续两个季度排名达到第一,在法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GQ报道:去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化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但小米的全球化和中国产品在全球范围的起步也才刚刚开始。像小米这种直接面对消费者小米的自有品牌的大规模扩张,你觉得小米接下来在全球的扩张将是一个好时候吗?

  雷军:今天全球都在面临挑战,需要我们更耐心、更要具备适应性。但我们还是相信,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整个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疫情充分告诉了我们这一点。我们会认真研究、经营每一个市场,服务好当地消费者,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2020年1月2日,小米三期园区,雷军和小米电视团队共同庆祝小米电视2019年中国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这是中国电视行业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成绩。  2020年1月2日,小米三期园区,雷军和小米电视团队共同庆祝小米电视2019年中国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这是中国电视行业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成绩。

  GQ报道:小米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十年,对于普通人来说,互联网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你觉得互联网的发展对小米的发展起到了哪些关键性的影响,而在5G+AIoT的时代机遇里,小米下一步是什么?

  雷军:小米本质上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因为我们始终信仰互联网,坚持用互联网方法论来赋能制造业。如果没有互联网方法论的武装,也就是“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小米不可能取得这么快速的发展,不可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没有互联网提供变革的工具,小米不可能进行电商销售,也不可能通过硬件引流,再通过互联网服务赚钱。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小米模式。

  具体而言,小米的十年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十年,小米起步于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初,也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起飞。与伟大的时代同行,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小米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功地捕捉了几次风口,所以大家会比较关注时代的机遇。但是风口在每一个阶段都有,重要的是自身具备的能力。万物智能互联网的融合时代正在到来,智能生活正在一步一步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小米也准备好了在新十年里,放下包袱、重新创业,继续修炼好基本功,聚焦最重要的手机核心业务和AIoT业务,全心服务好我们的用户,真正坚持我们的“三大铁律”,就是“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机会还很多,比如智能手机仍是个人移动计算中心,还有很大的创新作为空间;我们正在不断扩大我们在智能生活方面的优势,做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同时我们也已经开始进军制造业上游的装备制造和智能工厂方案,做“制造的制造”等。

  GQ报道:小米交出的十年成绩单里,你有哪些遗憾?此刻的小米处于什么阶段?

  雷军:创业是条很艰辛的路,一说遗憾会有一大堆。但这些遗憾都是成长的烦恼,可能大家都忽略了,小米成立只有十年,还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它肯定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但它的成长性也注定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我觉得小米要做一家真正改变世界、给全球每个人带去美好生活的伟大公司,这个征程注定很漫长,现在只是万米长跑刚跑完的前100米。

  采访当天,我们还拍摄了一支问答视频,雷军说了些以前闹出的笑话和一些真心话,并再次说到那句我们都熟悉的“Are you OK”。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