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美国特色:当“言论自由”怼上“政治正确”

2020-07-11 08:00: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公众舆论环境下的政治正确,仅仅是一种简单而不容讨论的共识,一个思想的避难所而已。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话曾一度是美国自由意识形态输出的武器之一。

不过,它最近可能被另一句话抢了风头:

“我不同意你的信仰或取向,但我誓死不让你看出来我这么想。”

扎克伯格的“眼泪”

5月25日,美国发生了“弗洛伊德事件”。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非裔男子遭遇四名警察的暴力执法后死亡。随后的事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暴力和反种族歧视的抗议浪潮席卷了全美。

这场运动让一位企业家不幸“躺枪”,他就是Facebook(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扎克伯格倒不是种族主义者,只不过他认为,脸书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应该崇尚言论自由,不管你是一名极端爱国者,还是一名强奸犯,任何人都有权利在脸书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弗洛伊德事件”中,脸书允许不同的声音在自己的平台同时出现。 

结果就是在过去几周里,脸书上出现了大量与主流意见相反的内容,其中不乏支持暴力、种族歧视等观点。

然而,由于算法不会过滤掉这类言论,它们对在脸书上打广告的品牌带来了负面影响。

很多品牌认为,脸书把它们的广告和种族歧视信息同框展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于是,一周内,超过240家大型公司组成了“抵制联盟”,向扎克伯格施压,要求限制那些支持种族歧视的言论。

一个月后,超过400家广告主撤下了在脸书上的广告投放。有人估算,如果脸书上排名前100名的广告主有一半撤下广告,脸书的损失或将高达5亿美元。

当“言论自由”怼上“政治正确”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扎克伯格的选择是什么呢?

首先,他宣布将投入2亿美元支持黑人创办的企业,并删除一些暴力组织的账号。

但是,在展现观点方面,脸书却并没有向舆论压力低头。扎克伯格随后公开宣布:不会因为广告投入的减少而改变脸书支持言论自由的立场。 

另一边,以大型品牌公司为代表、向政治正确妥协的一派却向这场文化运动大献殷勤。事态越乱,商业集团的反应越是迅速,同时也越担惊受怕。

毕竟,活生生的失败案例就摆在眼前。

比如维多利亚的秘密。一直以来,维密鼓吹的是拥有完美身材的性感文化,这令不少女性感到不适。而从2014年开始,维密高管性骚扰女性的性丑闻,以及贬低、物化女性的各项事实,使得维密开始遭到“女权运动”的强烈抵制。即便如此,维密依然固执地认为,梦幻的维密秀只需要身材完美的模特,丝毫没有认错的态度。

在这场政治正确的运动和自身品牌定位的剧烈冲突下,2018年财年,维密的利润狂跌45%,2019年维密秀彻底停办,英国分公司更是在今年6月份宣布破产。

殷鉴不远,出于品牌资产的考量,企业主们自然容不下任何一粒沾染自身的灰尘。于是,推崇言论自由的脸书,和迎合政治正确的广告主终于“反目成仇”。

我们发现,在这场文化的浪潮下,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很微妙的分化。言论自由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精致包装的对外舆论工具之一,现在却被另一种内生的文化形态所反噬。

政治正确:符合大众舆论

“政治正确”一词最早诞生于1793年美国司法界,最初指的是“一个人的言行要符合法律法规”。1930年代后,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批判理论”。在这一理论下,女性、有色人种、同性恋成为研究对象,而他们正是几十年后美国社会中“政治正确”现象关注的主要群体。

政治正确虽带有“政治”二字,但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下的文化现象,当个体或组织的思想和主流大众文化产生不和谐时,需要被一种霸权式的集体性压力进行“矫正”。

以好莱坞电影为例。2018年,在专业影评人中评价最高的电影是《三块广告牌》,但为了迎合政治正确,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却颁给了《水形物语》,原因是其主题涉及了女性残疾人、黑人和同志群体。

这种矫正,随后引发了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真人版的小美人鱼由一位黑人演员扮演国际象棋执白子先下被认为是一种种族歧视的表现;一位身材大码、变过性的黑人女性成为时装品牌的模特。

所以,进入21世纪后,政治正确的概念逐渐被泛化,最终演变为“一个人和企业的行为要符合大众舆论”。

一种简单而不容讨论的共识

如果仅从文化意义上来解读,今天美国的政治正确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曾在他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认为,我们每一个人和客观环境之间永远都隔着一层膜,这层膜就是舆论,或者称为“虚拟环境”,这使得人们的认识范畴与真实世界存在距离,无法接近世界的本相。

他还说,现实环境过于庞大、复杂,我们无法掌控,只能对其进行简化重构,结果它构成了大脑中部分真实的虚拟环境。

所以,“每个人的行为依据都不是来源于直接而确凿的知识,而是他自己制作的或者别人给他的图像”。

而所谓的政治正确,正是公众舆论给我们每个人所造成的压力和所形成的图像。这个图像,最终会被个体、环境篡改和扭曲。

事实上,无论是对同性恋的态度,或是对一个种族或宗教的观念,都是基于一种非常私人化的价值观认同。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和争吵,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可以说自文明社会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甚至因此爆发了战争和对峙。 

在这个意义上,公众舆论环境下的政治正确,仅仅是一种简单而不容讨论的共识。与其说是理解,倒不如说是谅解。在意识形态的意义上,我们并不比古人更加高级,只是更加文明,或者更加虚伪。

政治正确仅仅是一个思想的避难所而已。 

今天这篇文章改编自《每天听见吴晓波》的音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