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李志刚:千亿巨头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诞生

2020-05-11 09:44:13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新经济100人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李志刚

  来源/新经济100人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行业,一定会有百亿美金乃至千亿美金公司诞生。

  2012年7月,我写过一篇文章“富士康向西”,描述了这样的工厂作业环境:

胡萍的工作是把数据线放进包装盒里,5秒内完成一次动作,每天重复5000次,一共做2.5万秒,约7个小时。工人每工作两小时,就能休息10分钟。这一切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在足球场那般大的车间里,十二条生产线以刻板的速度移动,端坐于流水线旁的工人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拿起、放下、拿起、放下的机械单调的动作。

  同样在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首次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热度不断升高,烯牛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

  国家支持政策频出,创业企业崭露头角。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产业步入快车道,崛起势头初显,这种传统的工厂作业方式,也终将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崛起而成为历史。

  1 崛起:技术的成熟,市场的驱动

  深追工业互联网行业崛起背后的驱动因素,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芯片技术的成熟。

  PC时代,受限于设备位置和网络覆盖,工业互联网难以全面开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给了工厂一个全面网络化的场景,物联网的发展,使设备运转的实时状况得以获取。芯片+移动互联网形成的技术基础设施,是工业场景下数据的获取、监测、传输、分析的前提条件。

  第二点,供给端产能开始过剩。

  2011年,我在温州待过两个月,重点考察工业企业。当时大多数企业都会做出口贸易,引进一套机械设备,接到外贸订单后,组织原材料和工人,通过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再批发出去,这就是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

  80至90年代,我国工业还是卖方市场,工厂生产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中国工业经历了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后,各种家电、服装、设备基本上都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订单逐渐开始不稳定。

  对内产能过剩,对外销路不畅。近10年来,中国的工业品出口增速相比20年前高歌猛进时期也出现下滑。

  供给端过剩,导致粗放式的工业生产方式向精细化的工业生产方式转变。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由过去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模式,走向未来规模小反应快的订单模式。这个转变的历程,离不开工业互联网化的升级。

  第三点,需求端消费习惯出现改变。

  2010年前,60后、70后、甚至80后,都愿意接受品牌。即便满大街都是耐克,所有人都穿同款,大家也不会介意,反而觉得是一种潮流。

  但是90、95后是更加个性化,更加自我,更加私密化的一代人。他们不喜欢满大街都是耐克,甚至希望拥有天下独一无二的服装和商品。他们追求个性化,又看重性价比,这事实上是反工业化的,因此对上游的生产方、品牌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to B还是to C,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都倒逼上游工厂向小规模、快速反应的生产过渡。而快速反应的工厂,在处理订单、设计、生产流程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互联网化来进行升级。

  第四点,人口结构和特征发生变化。

  2010年以前,珠三角、长三角的工厂招聘都是简单粗暴的,贴一个广告,第二天会有一大群人在门口排队。但是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逐渐结束,劳动开始短缺,2017年劳动力年龄人口总共减少了578万。

  与此同时,90后、95后、00后开始步入社会,他们崇尚自由,不喜欢受到拘束和管制。文章开篇提到的胡萍的工作,如今的年轻人不愿意再干了。

  劳动力减少的同时,新一代劳动力的特征在发生变化。这人口层面上的双重利空因素,也会倒逼工厂寻求机械代替人工的解决方案,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和变革。

  这四个驱动因素,是工业互联网必然崛起大的背景。

  然而,崛起的进程也一定会伴随着来自不同方面的阻碍。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传统工厂老板的观念。

  习惯了粗放式经营的传统工厂老板,对于设备、人工、订单的精细化管理概念薄弱,如果不及时地适应变化、更新观念,可能会出现行业的洗牌,一批智能化新工厂将会诞生。

  从概念提出至今,整个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变革已经在悄然发生着,要说什么时候能够全面爆发,我认为,越是这些传统工厂老板运营艰难的时候,越接近这个行业爆发的临界点。

  2 机遇:降本增效,定制化生产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机遇。

  当下在生产端,传统工厂最痛的痛点就是没有订单或者订单不规律的问题。

  订单的不规律,导致了人工效率的急速下滑。卖方市场时代,大订单接连不断,工厂可以储备一万个工人随时生产。但是近年来,订单从过去的规模化向小规模定制化变革,每笔订单可能只需要1000人生产,但为了保证偶尔的大订单产能,另外的9000人也不能砍掉,人员冗余问题日渐凸显。

  不仅是人工,宏观环境的变动对生产端的影响也体现在工业设备的利用率上。过去的粗放式经营时代,工业设备的效率极其低下,设备利用率30%是常态。然而,80%以上设备的运转率,才应当是工厂运行的最佳状态。

  人工效率、设备利用率的亟待提升,倒逼着习惯了粗放式经营的工厂老板们,对订单、人工、设备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和协同管理,这是工业互联网在生产端的机会。

  针对生产端的作业流程,瞄准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信息化的企业应运而生。他们通过监控设备运行状况、优化作业流程、促进产业链协同,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这类企业通常分为通用型平台和垂直型平台,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如何选择并不矛盾。如果企业持续发展,垂直平台一定会切入周边的品类,通用平台也会在擅长的领域不断深耕。

  未来降本增效类工业互联网行业的终局,可能是细分赛道形成相互交叉又无法兼并的小巨头。

  目前来讲,这部分市场空间还不到1000亿。服务商从数据服务费切入,通过对设备、工业流程等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帮助工厂节约成本,增加收入。针对这类服务,工厂的付费意愿是有限的。

  但未来,服务商可以凭借行业资源以及对企业数据的掌握,切入工厂的管理,设备的检测、管理、维护,甚至设备的供应链管理,供需订单的管理等等。这类企业后续价值会更大,市场空间也会更大。

  中国是一个工业制造业大国,2019年中国GDP总量99万亿,工业占了38万亿。假设整个工业领域有几十个大品类,每个品类最低也会有几千亿的市场规模,那么针对一个特定品类做降本增效,如果能够做到10%的市场占有率,也将成为一个百亿规模的企业。

  生产端有痛点,传统的工业渠道、零售端,无论是to B还是to C,也面临着最大的难题——库存。

  以服装产业举例,从工厂的生产到服装店的零售,通常需要加价近10倍,为什么?假设一件服装出厂价50元,工厂自己会赚20-30元。但渠道商因为一件衣服如果今天卖不掉,明天可能需要打折出售,所以只有加价才能摊平打折出售产生的成本,渠道才愿意拿货。

  终端追求新颖、个性化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不断向工业渠道商、零售商的库存施加压力,倒逼着他们以更高效的手段去适应下游消费、管理库存,这是工业互联网在渠道和零售端的机会。

  针对库存管理痛点,下游决定上游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近年来比较火的C2M模式就是其中一种。伴随着这种商业模式,做供应链整合、订单匹配的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跃跃欲试。

  这种模式在工业细分领域的应用,我认为最早会从服装行业开始,但未来一切跟C端相关的工业品,比如电器、3C、鞋等等,一定都会慢慢因为定制化的终端需求,而向小批量、柔性生产的方向去过渡。

  C2M早已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这些年一直没能成功的原因,我认为是时机没有成熟。

  一方面是用户对个性化商品的需求还不够迫切,订单密度不足;另一方面是早几年工厂老板的生意还不错,大订单尚且消化不完,没有人愿意去接小订单。

  在上游和下游都不成熟的阶段进入,显然是做不成功的。但未来,这种类C2M的方向,一定会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小趋势。

  在生产环节和交易环节之外,还有一个广泛被讨论的话题——工业场景下,机器人对人的替代。

  这种替代,我认为会从可重复性强、数量广、空间便于机器人施展的地方先开始,这些工种最终一定是机器尽可能去替代的;相反,那些细致的、带有情感型的、与美感相关的工作,人的参与将依旧不可替代。

  最终,大概60%-70%的传统工业岗位会被机器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失去了劳动岗位。随着机器设备数量的增加,机器、电脑的状态需要频繁的检测、维护、分析,一个新的工种——机器维护,将会随着行业的进步而诞生和发展壮大。

  3 创业:行业经验,销售能力

  工业是极易规模化、标准化,甚至可以全球化的行业,这个领域一定会形成巨头。未来十到二十年,工业互联网领域一定会诞生一个全球性的,至少是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与此同时,伴随着每个细分赛道的升级,也将产生一二十家百亿美金的小巨头,最终形成一超多强的产业格局。

  想要抓住工业互联网崛起趋势的创业者,我认为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素质:

  对行业深刻的理解和经验。无论是‘工业’还是‘互联网’,都是有门槛的。CEO需要基于自己对于行业的理解,结合自己掌握的技术,洞察行业特征,抓住工厂痛点,提出解决方案。

  超凡的销售能力。如前文所说,工业互联网发展最大的障碍在于传统工厂老板的观念革新。因此CEO必须是公司最大的销售,在to B的业务形态中,去说服工厂老板买单,并帮助他们意识到服务的价值。

  中国制造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现在全世界都已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的工业正在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从本地化走向远程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在这场时代的转换中,还有大量的创业机会值得挖掘。(封面图来源:海洛创意)

  (作者简介:李志刚,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山海成长营创办人,著有《创京东》和《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在美团、拼多多、今日头条A轮时就发现、判断并帮助他们成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