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商业世界 听吴晓波就够了
本周会是黑暗的一周,毫无意外。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6-17世纪,鼠疫、斑疹伤寒周期性地侵扰着英国。
1623年冬天,瘟神降临到了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主教约翰·多恩的头上,几乎要了他的命。患病期间,他写下了一系列关于健康、疾病和苦痛的思考,命名为《紧急时刻的祷告》。
其中第十七篇里有一段话,被后人单拎出来,成了广为流传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No Man Is An Island)》: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400年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这段话值得重温。
同样值得重温的,还有100年前鲁迅《小杂感》里的一段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
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
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
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
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两种心绪,疫情期间都能见到,或许我们自己的态度也是两者的杂糅。
之所以把它们放在开头,是因为本文主要梳理疫情数据,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现状,但难免冷冰冰,希望大家看图表时总能记得,数字背后是活生生的人,希望那些起伏曲线仍能触动你。
01
从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第一次发布疫情通报算起,新冠肺炎全球确诊人数达到10万(2020年3月6日),历时67天。
从10万到20万(3月18日),历时12天(不同的截止时间可能得出11天的结果)。
从20万到30万(3月21日),历时3天(不同的截止时间可能得出4天的结果)。
从30万到40万(3月24日),历时3天。
截至本文发出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46万。
上周是黑暗的一周,全球确诊人数从近17万涨到近34万,死亡人数从6500人涨到近15000人(目前已超过20000人),各国人民感受到了我们曾在一个半月前感受到的画风突变,每天一睁眼都会被更新的数字震惊。
本周也会是黑暗的一周,毫无意外。
2月的疫情中心是东亚,3月的疫情中心是欧洲,4月或许仍是欧洲,或许是北美,又或许是亚洲。
02
意大利是目前累计确诊病例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中国。
很有可能,本周之内,意大利会成为累计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
最大的变数在于,美国会不会后来居上,在意大利赶超中国之前赶超意大利。已经连续三天,美国每天新增确诊一万人左右。
说回意大利,其实它更适合与湖北对比——意大利人口6048万,湖北人口5927万。甚至,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人口1000万,武汉人口1100万。
如果将湖北疫情数字推后37天,会发现在早中期,两地的患者增长速度极其相近。但是在5万例之后,分化出现了。湖北通过各种措施和全国援助,遏制住了病例暴增的势头,但是意大利,刚刚露出一点点缓和的苗头。
横轴第一行是湖北疫情日期,第二行是意大利疫情日期。湖北在2月12日将临床诊断病例纳入确诊病例,但为了使曲线平滑,图中此前两天的临床诊断病例提早纳入了统计。
意大利为全世界敲响了就警钟。
《纽约时报》:“意大利的经验表明,必须尽早地、明确地采取措施,隔离新冠病毒并限制人们的活动,然后严格执行。”——这不就是中国的作业本吗?
当疫情在中国暴发时,其他国家可能认为问题出在中国的卫生状况上。当疫情在一个G7国家暴发时,事情就不一样了。
当看到湖北之外的中国,病死率不到1%时,其他国家可能认为这就是个“大号流感”。当意大利的病死率高出湖北一倍有余时,事情就很不一样了。
就在3月25日,意大利民防部公布最新数据,全国累计确诊74386例,其中7503例死亡——病死率第一次超过了10%。
注意,这里的病死率是“滚动病死率”,用当前死亡病例数除以累计确诊病例数,计算结果低于真实病死率。假设病例不再新增,74386例全部结案,7503人之外再无一人死亡,真实病死率才会等于3月25日的滚动病死率。
为什么意大利病死率这么高?
1. 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5%——疫情也很凶猛的伊朗,65岁以上人口仅占5.7%——高龄病人往往已经身患多种基础疾病,自愈希望渺茫。
2. 医疗资源挤兑:得到充分的治疗和照看,能大幅提升病人,尤其是高龄病人的存活几率,但由于意大利疫情发展猛烈,医疗资源被击穿,医生只能“选择救这个还是救那个”。
3. 漏算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每天的病毒检测人数有限,可能有一大批感染者尚未确诊,导致滚动病死率的分母被低估。
4. 统计口径差异:一位当地华人记者提到,意大利会给急病死者做病毒检测(为了及时保护相关医护人员),若结果呈阳性,也会纳入统计数字——这一点尚未发现其他国家做到,令人尊敬。
希望意大利的惨痛教训被世人铭记。
小米捐给意大利的口罩,附带塞内卡的诗句:
我们是一海之波,一树之叶,一园之花。
03
意大利流行病学家Pierluigi Lopalco说,我们正在意大利看到的电影,就是曾在中国上演的电影,意大利就是湖北,伦巴第就是武汉。恐怕未来几周,还会在其他国家重演。
让人类长点教训,真难啊。
早在今年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曾发布过一份非常重要的英文报告,报告中有一张非常重要的图表,回溯了中国截至2月11日的44672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病日期:
蓝色柱为患者发病时间分布
橙色柱为患者确诊时间分布
如果你站在武汉封城前的1月22日,可以看到前一天的官方统计数字——全国累计确诊440例(其中湖北375例)。
但实际上,1月22日,全国已有累计12000人发病。加上已经感染尚未发病的人,这个数字只会更庞大。
这就是为什么隔离要趁早——你看到的数字,可能被低估了30倍。
意大利国家卫生高级研究所也做了类似的工作:
蓝色柱为患者发病时间分布(34371例)
绿色柱为患者确诊时间分布(64130例)
只是西班牙已经49000例了,德国31000例,法国25000例,也不知补课是否来得及。
此外,英国的情况也非常可疑,虽然目前确诊病例只有9500多例,但病死率高达5%,而且是向中国输出病例最多的国家(135例,远高于其他国家),一切迹象都显示着感染人数被明显低估。
如果各国还要这么轮流吸取教训,那疫情真的没完没了。
04
看完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 认真戴口罩,认真洗手,把好习惯多保持一段时间,珍惜来之不易的平常生活。
2. 在此基础上,积极复工,进行力所能及的消费,支持你喜欢的饭馆、品牌,别让它们死了。短时间里外贸是指望不上了,中国经济要靠内需储备弹药,应对全球衰退的风险。
3. 在此基础上,小巴有一点小小的请求:不要因为我们渡过了疫情就自尊自大、幸灾乐祸、偏听偏信、睚眦必报,多想一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你一个人照做最后一点,可能没什么实际作用。就当它是一剂疫苗吧,接种的人多了,有些流行病就不会再来。
本篇作者 | 木有药师 |当值编辑 | 张文龙
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