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2019,中国多元化企业集团崩盘启示录

2019-12-25 00:01: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秦朔朋友圈   

  来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2019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让我印象最深的经济现象是一大批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集团,从年初到年末接连爆发资金链断裂新闻,陷入彻骨寒冷的濒临破产重组的困境,包括海航、三胞、丰盛、金盾、盾安、精工、银亿、新光……

  这些集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资产大多在500亿以上;

  旗下平均都有2家以上上市公司;

  产业横跨平均5个以上;

  创始人绝大多数是1960-1970年间出生;

  公司创立时间多在20年以上;

  集团资产负债率大多在60%以上。

  这些集团的发展路径也大致相似:

  第一步:创始人先从事一个行业,从小公司做到该行业领先乃至成功上市。

  第二步:创始人自信心爆棚,从产业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希望能在其他行业再复制第一个上市公司的成功经验,于是把第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贷款(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票上市后,三年内不能出售;三年后也不能随便套现,否则一公告影响股价),因为中国证监会严禁同业竞争的原因,股票质押贷款出来的钱不能投资于原有主业,必须进入新的行业寻找投资机会。

  第三步:由于各种因素,新进入的第二个产业也发展顺利,几年后又产生一家上市公司,这时集团创始人基本上就进入“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自信心爆棚阶段,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在第二家公司上市后,把该公司股票质押套现继续寻找第三个行业、第四个行业……

  第四步:当发展到十年后,这些集团平均有了百亿资产和至少一家上市公司后,各种社会荣誉和光环纷至沓来,许多老板都甚至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当地各大金融机构负责人争相给他们贷款,钱来的太容易了,于是老板们头脑发热加速扩张,左手尽可能从股市及银行、债市募资,右手尽可能寻找各热门行业的投资机会下注……

  第五步:当中国经济狂奔猛进30年,终于在2019年进入实质性大调整之际,这些多元化扩张的民营大集团们,突然发现自己直接从酷暑进入寒冬:公司原有主营业务进入发展瓶颈期停滞不前,新兴业务陷入竞争红海不断烧钱,公司每年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覆盖不了几百亿的债务所产生的利息,于是被迫玩起了“十个锅7个盖”的资金游戏,拆东墙补西墙,正常融资通道堵死就从民间集资,资金利息成本也一路水涨船高。

  第六步:终于有一天,这些集团下面一个规模才几亿的小信托产品或债券产品出现违约,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瞬间各路债权人蜂拥而至上门追债,集团顿时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爆发。

  第七步:因为这些几百亿规模的大集团都是当地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用工大户和税收大户,地方政府基本都会参与到拯救这些集团公司的事务中,出钱出力稳定局面;同时这些集团开始资产大甩卖套现自救。但发展至此,这些集团基本都元气大伤,能度过此次债务危机就是万幸了。

  这些大集团出事的最大元凶就是“多元化扩张”。

  中国企业关于“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经营,在20年前就曾经展开过轰轰烈烈的大争论。当时吴晓波先生的成名作《大败局》里面的许多案例都是源于盲目多元化扩张。

  笔者曾在2001年就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系统阐述公司紧缩原理、技术及应用的专著《公司紧缩:资本运营新境界》,对当时的中国企业盲目多元化扩张进行过系统批判并提出运用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分拆上市、股份回购及自愿清算等多种手段处理非核心业务资产并做大做强主业。

  2019年,中国多元化大企业集团集中出事后,笔者多次感叹,“中国的企业家们不长记性!”

  为什么中国老板们这么喜欢多元化扩张?

  这些老板多元化扩张的理论依据经常有:

  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之前“我”成功地在一个行业做大并上市,企业经营都是相通的,“我”可以在其他行业复制之前的成功经验;

  全世界企业界曾经疯狂追捧的500强企业——通用电气,就是标准的依靠多元化扩张而成功的典范,中国的复星集团也靠多元化非常成功;

  只要“我”做好“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在每个行业找到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并加上股权激励就可以克服新行业水土不服的风险;

  中国各种新兴行业层出不穷,不多元化就永远跟不上时代潮流。

  确实,这些集团公司覆盖的行业里都少不了房地产、金融投资等这些年高速发展而且来钱快的热门行业。

  确实,在中国前20年高速发展资金充沛的阶段,大多数多元化集团扩张速度远远高于专业化集团扩张速度。

  以万亿资产的海航集团为例,海航的收购,开始是沿着航空产业链展开,但后来摊子越铺越大。

  陈峰在2018年底总结,中国22个大行业,海航进入了12个,涉足44个细分行业。他戏称,除了造避孕套的企业没有,其他都买了。当海航进入500强名单后,海航管理层不断修改小目标。最后,甚至提出要进入“世界10强,资产30万亿”的小目标。

  2019年,资本市场给多元化集团老板们上了最好的一堂课。

  谁也没想到,一个卖酱油的上市公司海天味业过去几年市值一路上涨到接近3000亿!这背后是公司的净利润从2009年的7亿涨到2019年接近40亿!

  谁也没想到,恒瑞医药的董事长是丈夫孙飘扬,豪森医药的董事长是妻子钟慧娟,随着豪森在香港上市,窝在苏北小城市连云港创业不挪窝的夫妻俩以近千亿的身价成为了医药界的首富。

  谁也没想到,全世界曾经的多元化偶像——通用电气,近几年从业务到财务全面崩盘,股价暴跌近70%,连续每年亏损过百亿美元!

  谁能想到,中国目前多元化最成功的复星国际集团(0656)2018年净利润134亿,2019年中期净利润76亿,公司每股净资产13.4元,每股收益0.89元,但股价只有11元,市值才900多亿,相当于按净资产打8折。

  郭广昌多个场合表示,复星国际股价被严重低估,个人也不断增持,但市场就是很残酷没有给好的市值表现。这根源就在于复星国际横跨十多个行业,业务太庞杂,投资者没法看清楚公司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只能把复星国际当做是一个大的准金融投资性质的“上市PE集团”来看待,估值自然高不了。

  反倒是复星旗下的复星医药很争气,复星国际控股复星医药,复星医药净利润接近30亿,但市值稳定在700亿左右,高点时超过1200亿,比母公司复星集团的市值还高。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资本市场对于多元化和专业化公司的估值相差巨大,这足以让中国的企业家们深记铭刻。

  因此,2019年的这场多元化大集团“爆雷潮”最大的好处是终于能够让中国的企业家们头脑冷静下来,好好思考未来发展到底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为何企业多元化扩张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出事?

  道理很简单,当今的市场经济竞争太残酷,每个产业和细分行业都在进行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即便你聚集全部资源到一个行业也不一定能活的长久。

  许多老板都是因为觉得自己所在行业赚钱太辛苦,眼红其他行业的发财机遇,于是跨界去赌一把,殊不知当今世界各行业就是一个个“围城”,城内人觉得城外好发财,城外人削尖脑袋想进入城内分一杯羹。

  这几年,国内一些官办或民间商学院、创业营等大力鼓吹企业家们要寻找“第二条曲线”,积极投资新的产品、行业来“突破瓶颈”,对此笔者予以坚决的不认同。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第二条曲线”?当每个老板都想寻找到“第二条曲线”时,很多新兴产业和行业立刻就从“蓝海”变成“红海”,难道说“第二条曲线”失败后再去找“第三条曲线”、“第四条曲线”?

  倒不如老老实实想好自己最擅长的专业和技能是什么?然后聚集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单点爆破”,把一个产业深挖吃透,通过扎实的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以光伏行业为例,西安隆基股份就是在绝对红海竞争领域的光伏电池片领域,凭借金刚线切割技术的率先突破而一举掀翻传统几大光伏巨头的江湖地位,成为新的光伏霸主。

  最近,中环股份又凭借210MM超大硅片产品,希望能压住隆基股份的166MM大硅片,实现弯道超车。

  十几年来,中国光伏企业正是靠这种技术上的你追我赶、不断竞争突破,才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军者。

  这才是我欣赏的中国企业家该有的经营战略:围绕核心产业深耕细作,依靠科技进步突破技术瓶颈,凭借资本市场实现市值同步提升,产品经营稳步推进的同时,自然获得良好资本市场表现回报。

  断了浮躁多元化扩张的心,就没有那么多额外的资金需求,企业负债率也能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企业自然就能活的安全滋润,老板也就能安静下来做真正该用心做的事业。

  最后,想用曾文正公的一段话来与大家共勉:

  “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见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