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首张电子烟罚单“余波”不断 品牌、产销方都“不慌”?

2019-10-28 17:02:4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懂懂笔记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来源:懂懂笔记(微信号:dongdong_note)

  文/木子  

  “看到这些人吞云吐雾就烦,有些抽电子烟的更是肆无忌惮,总是说没有二手烟,自己抽的不是香烟。”一位深圳市民告诉懂懂笔记,她对于首张电子烟罚单绝对拍手称快,而且她和周围不少朋友都期盼着新实施的禁烟条例能够更加严格,治一治那些随时随地吸烟、解瘾的“大烟枪”。

  这位女士所说的首张电子烟罚单,指的是十月初在深圳有六位烟民(包括使用电子烟者)被控烟执法人员处以罚款的事情。其中一名练姓吸烟者收到首张电子烟罚单,这也是国内首例电子烟吸烟者被处罚。

  No.1首张罚单引发热议,用户拍手厂家淡然

  10月1日,新版《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公共交通运输站楼行人出入口外侧五米范围内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台和等候队伍所在区域禁止吸烟。而且,调理规定在深圳公共场所禁烟区使用电子烟同样违例。

  对此部分烟民表示,新版禁烟条例以“深圳速度”实施,丝毫没有过度期,容易让部分正打算戒烟,或试图通过电子烟戒烟的烟民感到“不适应”;还有人质疑,新例实施与执法过程过于简单粗暴。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深圳禁烟条例实施之后,相信国内其它一、二线城市都将陆续效仿,不少电子烟品牌、生产企业、加工组装产线很可能因此“凉凉”。

  不同舆论声中,电子烟品牌方、生产企业怎么看?

  “市面能买到的电子烟,超过九成是深圳生产的,我们不止做内销。”以创业品牌的身份,懂懂笔记联系上了深圳龙岗一家中型电子烟代工厂。经理杨冬(化名)在交流中表示,自己对于深圳首张电子烟罚单的新闻早有耳闻,但他并不担心罚单会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杨冬介绍,深圳代工电子烟产品历史悠久,他所在的代工厂已有七、八年代工经验。从第二代电子烟产品面世后不久,工厂便开始主营电子烟贴牌业务,“市场上有很多品牌的电子烟都是用我们研发、生产的底子,大家都是贴牌而已。”

  杨冬认为,无论是传统香烟还是电子烟产品,对于人体都有一定危害。但同样作为一名“资深”烟民,想让吸烟者戒断香烟依赖,确实是件相当痛苦且“残忍”的事情,“戒烟之后总会失眠、冒虚汗,做什么事都难以集中精力,很难受。”

  因此在他看来,电子烟是缓解烟民戒烟反应的过渡产品。尽管各种香精、香料产生的水雾,有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相比传统香烟还是明显减少了,“所以这才是市场的刚需。”

  “很多投资机构也都看好电子烟行业,所以这几年才愿意投资那么多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至于为何不担心深圳“电子烟罚单”的影响,杨冬表示,距离罚单开出已经半月有余,现在暂未见到电子烟品牌、创企调整生产订单或者暂停要货。

  他所在的工厂目前仍压着近十万支电子烟订单,尚未完成生产。而且,近几天仍有部分创业团队、新创品牌上门洽谈电子烟代工、贴牌的业务合作,“作为工厂方,我们只对订单负责,市场、营销、政策的问题是品牌方该考虑的事。”

  杨冬坦言,只要品牌方暂未协商调整订单,就证明行业、市场未受到罚单的影响。同时,他目前也未发现深圳其它同行(代工厂)有减产情况,“现在各厂家的流水线都在开足马力,恨不得工人是千手观音,大家都不太担心。”

  相比深圳开出的这张电子烟罚单,杨冬和同行更关心各国政府对于电子烟产品的态度,“毕竟之前有不少贴牌代工产品都是销往国外市场。现在连老美也在下架电子烟产品,印度也直接亮了红灯,这些才是不好的信号,或许未来只能大量做国内订单了。”

  或许,深圳开出的这第一张电子烟罚单,暂时未对电子烟生产加工企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厂家看来,只要订单量依旧,就证明品牌方对于市场依旧具有信心。不断在追加的国内订单,也让很多厂家开始更为重视国内电子烟市场的走势。

  那么,工厂“无压力”是否证明品牌方也“无忧”呢?

  No.2渠道侧重二、三线烟民,品牌不惧“一线”禁令

  “从创业开始,一直都是不断面临新的压力。”

  余海(化名)是深圳一家电子烟创企的合伙人,最近他和管理团队都在持续关注深圳开出首张电子烟罚单后的余波。他坦言虽在意料之中,却没想到“开罚”会这么快就到来。

  作为一家刚满一周岁的小型创业公司,他和另外两位创始人除了要对电子烟的销量、市场状况负责外,还要对项目的投资方负责。余海表示,今年年初公司刚拿到了300万的天使轮融资,并且几乎都砸在了新一代电子烟产品的开发上。

  “现在销售压力是最重的,投资方每个季度都会看数据,还好销售渠道都已经成熟了。”这家电子烟品牌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以电商为主,线下形象体验(展示)店为辅。

  截止目前,其合作体验门店共有五家,全部都在广深两地。另外,公司与10余家电商店铺签订了独家代理协议,“产品销量和烟油的复购率情况还不错,而且公司将近九成的营业收入是来自电商渠道,所以我不担心深圳对电子烟的监管,毕竟我们的用户大多是二三四线城市的烟民,电商渠道购买也没有影响。”

  余海告诉懂懂笔记,在公司创立之初,团队便进行了详实的市场调研,虽然深圳的电子烟产业带最为集中,但深圳吸烟的烟民占比却比不上很多二、三线城市,“很多平时看到的吸烟者,大都是周边城市例如广州、惠州、潮汕地区过来出差、旅游的人。”

  此外,余海还在网上查询到一份数据,据2018年市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初步分析,深圳市民的吸烟率已经降低到20%以内,是内地大城市中首个进入20%的城市。“深圳并非香烟、电子烟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公共场所禁烟影响不大。”

  当然,烟民占比低并不影响电子烟品牌纷纷在深圳设立形象展示店。对此余海解释道,很多品牌方选择注册在深圳,是因为靠近生产产地。此外,还因为深圳是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企业注册在一线大城市,其它二三线城市的用户会觉得这个品牌高大上。”

  余海指出,如今国内许多电子烟品牌都将体验店、形象展示店开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并不是因为重视一线城市的烟民和消费者,更多是因为这样可以为品牌的实力背书,增强宣传的效果,“信不信深圳之后,北上广未来也会(在公众场所)禁电子烟?”

  对于电子烟创企而言,二、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才是香烟消费的巨大市场,更是电子烟品牌重视、看好的增量市场。

  因此,对于深圳市“禁烟”规定的出台,部分已经建立成熟销售渠道的企业都认为影响不是很大,“如果是产品还未面世的品牌,那么就该慌了。但政策变化当前,我们也会保守些,会考虑减少新品的开发力度以及营销的投入。”

  厂家、品牌方都认为不用慌,但是市场营销方面究竟有没有压力?

  No.3走一步看一步,零售店忙清库存 

  “这张罚单合理吗?我不认为,但是我们现在也要和时间赛跑。”

  在朋友介绍下,懂懂笔记在深圳宝安某商业综合体内见到了某电子烟形象展示店的店长李敏(化名),提起深圳开出的第一张电子烟罚单,她情绪激动地表示,这张罚单对零售终市场的消极影响很大。

  她所在的这个形象展示店,与一家新创电子烟品牌是合作、渠道代理关系。该店于6月份开业,尽管作为形象展示店,品牌方提供了部分装修费用,但是投资这家店的老板也签下了近100万元的电子烟订单,而且聘任了不少形象气质俱佳的员工。

  “之前老板说,想投资电子烟店是看好烟民的消费趋势。但一听说在深圳抽电子烟要挨罚,他那几天可紧张了。”李敏无奈表示,自从电子烟处罚的新闻被媒体曝光后,老板便找到品牌方进行了交涉,“他希望品牌方能给零售商一些定心丸,结果好像不太愉快。”

  投入资金与品牌官方合作设立形象店之后,这家门店就处在了被动位势。本身生意就没有盈利,如果老板想提前“止损”,那么先前承诺的采购协议,很难通过维权方式将资金退回,毕竟双方的投入都已经产生了。如果是继续经营,这位老板又担心不知何时监管会再次收紧。

  “品牌方不缺渠道,他们还有电商、微商呢,但我们零售(体验)店只能做深圳这个区域的生意。”李敏告诉懂懂笔记,正因为如此,老板希望店内的员工能在短时间内清掉所有库存,“也就是说任务重了很多,我们现在每月至少要达到26万元的营业额。”

  据她了解,近期周围也有不少电子烟零售门店、代理(渠道)商,都在和各自合作的品牌方交涉,希望能够加大产品推广、宣传的投入,保障零售店的销量以及当初承诺的权益,“说难听点儿,投体验店的老板们都是在帮品牌撑场面,谁都不甘心最后因政策的问题被企业用完就甩了。”

  有不少销售员私下也在议论,是否要辞职、跳槽,因为周围不少人都在说零售生意会受禁烟令的影响,未来会影响销售提成,有些人更担心从事电子烟销售没有前途,“我自己也在找新的工作机会,自然不好太指责大家。”李敏叹了口气说道。

  最近一周,在深圳福田、罗湖、南山等地的一些电子烟体验店里,懂懂笔记看到仍有不少消费者在店里咨询、体验,当提及电子烟罚单的新闻时,部分年轻烟民表示很无奈,更有几位烟民激动地表示,“电子烟能生产为何不能抽,而且这个东西真的不会产生二手烟。这感觉和香烟一样,一边生产一边处罚,真想禁电子烟关了厂家就是嘛。”

  [结束语]

  可以看到,厂家、渠道、用户和普通市民对于首张电子烟罚单,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见解。不过有一点值得关注,深圳的示范效应,很可能会引发国内一线城市逐渐开始推行电子烟相关禁令,并向二三线城市逐渐蔓延。同时,相关国标、行业标准的出台,也有可能会影响到生产加工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环节。

  有业内人士表示,留给电子烟行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无论是品牌方、工厂、电商还是零售渠道,如今在市场全面规范之前都在加速快跑,毕竟场外的“哨声”很快就会响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