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那个写出5000万爆文的小编裸辞了

2019-10-22 08:17:5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新榜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王雅文   编辑/张洁

  来源:新榜(ID:newrankcn)

  “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车有娃的那些。”

  去年,日剧《大叔的爱》中这句台词刷了屏。继“佛系”、“秃了”之后,这届90后又多了一个标签——裸辞。今年6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显示,90.4%的人上半年动过裸辞的念头。从70后到95后,这个比例逐渐提高。

  想归想,行动的终究是少数。新媒体入行门槛不高,大多数人做了两年,都会感到疲倦。做内容的,有的丧失了表达欲,有的已经对阅读量麻木。做运营的,有的宁愿出去单干,也不愿再打工。裸辞看起来潇洒,但这些人面临的,是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

  多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交得起下季度的房租吗?能否维持6个月以上的生活?躺家里一个月,人会不会废掉?动过裸辞念头的人,都会默念上述问题。得不到肯定的答案,厌恶损失和风险的人们,大多会选择维持现状。

  我们找了6个行动派。他们中有的已经找到目标,开始向下一站出发。有的成了资深裸辞专家,进可劝朋友别裸辞,退可安慰崩溃的前同事,但自己手上这盘棋还没整明白。他们出生于90~95之间,裸辞时间从1个月到1年不等。

  没那么多波澜壮阔的故事,但从中你或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以下内容整理自采访者自述。

  01

  楠瓜,山东,91年

  对百万阅读已经麻木了

  我是今年8月正式提的离职,但实际上6月就开始休假了——老板慷慨地给了2个月带薪病假。回来之后,我还是决定裸辞。因为我知道:我其实是讨厌写作的,我的下一站也不会是新媒体。

  圈内很多人知道我,是因为2017年9月的一篇爆款。这篇图文经过两天传播,阅读量达到惊人的5000万。老板当即宣布,奖励我一笔巨额奖金和一台最新款iPhone。自那之后,我迎来了自己新媒体事业的巅峰期。

  鼎盛时期前,是一年的蛰伏。我2016年6月刚来公司时,曾因阅读量差而焦虑痛苦,每晚回家都要哭一场。这种情况在2017年得到缓解,我开始写阅读量500万的爆款。2018年3月,我又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传播不到12个小时,就已经有10万点赞,不过后来被限流了。

  我慢慢地陷入了一种“尖子生的焦虑”。身边开始有人说“你就是运气好”,我也恐惧自己写不出来了。去年5月,我从台湾旅游回来,还是觉得好焦虑,上班头天晚上,我就坐在马桶上哭——我真的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第二天,我翻出好久之前看到的一个视频,写了篇主题是“成年人世界的心酸”的文章。本来是二条,后来缺稿就放到了头条,没想到爆了,三千万阅读。后来,我又零星出了几篇百万阅读的爆款,但内心再也掀不起一丝波澜了。

  以前我写东西还很真诚,有特别想表达的东西。比如那篇5000万阅读的爆款,我当时边写边流泪。到了今年,我每天看一样的素材,甚至写宠物等搞笑内容,都笑不起来了。一刷公众号文章,就觉得哪哪都是套路,有些爆文我一看就知道,它就是抓了什么点起来了。

  就是感觉麻木了。再加上我当时身体出了点小问题,就萌生了裸辞的念头。现在回想起来,我有点误解三年前的招聘启事,它描绘得很好,但我向往的其实是我笔下那些人的生活,而不是去写他们的生活。

  离职当天,我取关了95%的公众号(当然不包括新榜)。我好几个朋友都裸辞了,现在我们一有时间就会去海边。以前做新媒体时,连夕阳都看不上,现在可以看日出。

  前几天,我刚去布艺批发市场,看布料。我喜欢猫,但找不到合适的猫窝,所以想自己开淘宝店,卖宠物用品。我负责文案这块,家里有亲戚开了几十年工厂,老公也是做淘宝天猫的。我还找了几个朋友帮忙做设计。虽然现在没有收入,但我相信未来一年,我会挣得比去年多。

  可能有些盲目乐观,但我从小就相信“吸引力法则”:只要你心里一直想着一件事,并且为这件事付出行动,哪天你心驰向往的事,就会慢慢向你靠近。

  02

  小张,北京,91年

  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平凡”

  2014年毕业后,我大概做过五份还算长的工作,每次都是裸辞。

  我是新闻系科班出身,一开始在北京两家媒体做记者,中间去了外地一家BAT做公关,去年回到北京,又陆续待了两家媒体。

  我从BAT离职,并不是因为讨厌这份工作。而是当我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时,就很难去做一份成就感不大的工作。虽然公关也是在策划内容,但要围绕具体的产品,每天和运营、技术打交道,就不再是媒体人眼中的“创作”了。再加上我是在大公司,螺丝钉的感觉很严重。

  所以后来我又选择回北京当记者。这时我才深刻体会到,媒体行业有多衰落。我那时候经常说:“我们两年前还不是这样写东西。”媒体的选题方向、生产方式越来越自媒体化,到处都是观点和情绪,我们这些坚守传统新闻主义的人,一下子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迷茫的我,先后换了两家媒体,依然无法改变现状。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我一个月压了四五篇稿子没发。原因是大家觉得没达到发稿标准,但其实谁也不知道标准是什么。我再次陷入“不知道写什么”的焦虑中。

  今年4月,我第五次裸辞了。辞职后头两个月,我忙着结婚、旅游,生活相对充实。回来后正好有个机会,可以去某一线大厂做公关。HR已经发了口头offer,我也动身去那个城市了。但后来突然HC缩减,谈好的工作丢了。

  7月,我回到山东老家,赋闲至今。刚回家的一个月,生活节奏还是乱了。彻底闲下来,就容易失去短期目标,彻底放纵。最夸张的时候,我曾抱着电脑,看了一整天综艺。

  生活的确有问题,但工作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案。我本身比较自律,当记者时就不拖稿。这两个月,我已经回归到田园诗式的生活:每天阅读、写作和锻炼。

  我尝试用计划取代目标:不要求一周更新几篇公众号,而是想到什么就写下来。运动不是为了减肥,而是享受每天打卡的成就感。

  这段时间,我想得最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以前我总跳槽,其实有点自以为是和心高气傲,总觉得自己能做成很多事情,只是当前的环境限制了我。但随着年龄渐长,我发现不是这样。能力的提升是有限度的,我不会从一个普通的小张,突然变成一个特别牛X的小张。

  还有一点,我逐渐意识到,工作和兴趣可以分开。我看了一本书,里面提到“能力嫁接”一词:出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需要,我们潜意识里会把整体分解成局部,将不同事物划分类别。最典型的是我们的知识体系,被认为划分成不同的学科。其实这些能力是互通的。

  我的启发就是,工作和兴趣其实没必要划分那么清楚,本质上公关(工作)和写作(兴趣)也是互通的。相比之前,这次裸辞6个月,我还有个心态变化是:不由自主开始反思之前做的事是否有意义,开始思考人生方向对不对。

  我身边的人都在25~30岁之间,我每次都劝别人不要裸辞,但最后人家还是裸辞了。而且原因跟我一样,并不是因为不想做这个工作,而是处在一个奇怪的点上,就是要辞职,而且辞职后会迷失方向。

  这时,我就会想起朋友的一篇文章。她说:27岁是成年人的第一道坎。过了27岁,如果还活着,就要学会面对生命的失意和无序。

  我现在的目标,比半年前要清晰很多:至少明确自己不想做记者,也不想在北京待了。我陆续在看工作机会,其实没有很顺利,但心态好了很多——长远地看,人这一辈子要工作几十年,即便闲一两年也没什么,更何况我只闲了几个月。

  03

  淼哥,广州,92年

  “没意义”这话本身就没意义

  我是跟着广州的新媒体行业起来的。三份工作都是裸辞,但每次都有充分的理由。

  毕业第一年,我在一家电商公司做新媒体。那时候,我抱着小白学习的心态,跟着厉害的团队,也做出了一些成绩。这家公司有1000多名员工,内部发展空间有限。

  一年后的2015年,正是新媒体最红火的时候,根本不愁找工作。我觉得可以到外面看看机会了。接着就裸辞,跳到了一家文娱新媒体公司。

  我刚去那家文娱媒体时,整个公司只有10个人,我是运营岗第一号员工。我经历了公司两轮融资,眼见着员工扩张到100多人。我开始参与一些重要环节的策划,综合能力飞速提升。

  最有成就感的事,是团队3个人,花了一周时间,聚集了全国7000人一起观影。没有具体的KPI,就是团队向着一个目标,一起做成了一件事。但是公司发展太快,也容易出现问题。因为管理混乱,我两年后再次选择裸辞。

  第三份工作,是在一个成立10年的科技媒体。我同样工作了两年,从一个执行者,变成一个管理者。离职前,我手下带了好几个小伙伴。95后的口头禅是“没意义”,其实这话非常空。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工作是有意义的?如果答不上来,我建议不要裸辞。

  如果有了明确方向,可以先骑驴找马。我这次之所以裸辞,是因为新媒体行业今年又有很多新变化,比如直播、短视频爆发,可原来的公司转型太慢了。我8月底提离职,中途拿了一些offer,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去,所以目前是裸辞后空闲的状态。

  今年确实是行业寒冬。我之前待的公司,广告业务越来越难做;有同事跳槽去大厂,发现HC都在减少。另外,新媒体行业趋于成熟,从业者能力普遍提升,公司更倾向于招有经验的人。我挑选工作时,目标更明确,同时也更谨慎。

  裸辞后这一个月,我经常睡到中午起床,但其实之前也是这种节奏。因为经常熬夜加班,生物钟本来就是乱的,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不规律的生活。

  我做的是运营增长,不是很在乎工作和爱好结合。严格说来,我只有兴趣,没有爱好……因为爱好到最后往往是烧钱。我几年来经历过电商、娱乐、科技三个行业,目前也没有把自己框定在某个行业,可能以后会深耕吧。

  我的择业标准有两个:一是业务方向是否值得我跟两年,我希望跟公司和行业一起成长;二是看团队配置,能否撑起这个业务,领导风格怎么样。

  广州的新媒体公司不算多,我这周会开始找人内推,定向投一些岗位。希望最好是大厂,因为一比较稳定,二可以补足经历。

  04

  阿徐,上海,92年

  体检指标13项,5项是红的

  因为一份工作,我从上海跑到北京,9个月后又匆忙逃回上海。

  我大学当了两年兵,拿了上海户口。2016年6月,上海迪士尼正式开园,我实习转正,负责酒店用户投诉。工作没多久,我开始给二更食堂、十点读书、有书等公众号投稿,渐渐地副业收入超主业,还出了人生中第一本书。

  2017年3月,我试着给北京一个新媒体投简历,外界或许对这家公司有些争议,但我很喜欢创始人的文字,而且坚信入职后会得到系统的新媒体训练。但是,人家没招我。半年后,第二次尝试成功。我当即提了辞职,收拾包袱准备去北京。

  身在江苏的父母不同意,但他们阻挡不了我的决心。

  新公司有转正答辩,头三个月我压力很大。报出来的题非常老,后面经过培训,才慢慢好起来。除了写作,我还尝试写活动策划,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可7个月后,我就再次裸辞了。原因很简单:北京不适合生活。

  在北京的大半年,我身上什么毛病都出来了。天气太干,我每天要抹30遍唇膏,第一次知道有“唇炎”这种病。年底体检,13项指标,我有5项是红的。另外,在北京的9个月,我换了三次房子。没有朋友、家人,碰到事了也找不到人帮忙。各种负面情绪涌上来,我不得不裸辞。

  辞职后,我出去玩了一圈,6月回到上海。医生说我根本不能涂唇膏,给我配了一种药水,一年过去了,我现在还走哪带哪儿。至今也不太能吃辣,一吃嘴唇周围就发红。调养身体那段时间,我特别怕死。每天强迫自己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感觉自己有点神经病了。

  回上海要重新租房,不到半个月,我的钱就花完了。这时我不得不限制社交和消费,不自觉就把招聘软件下回来了。那会儿我还失眠,深夜一两点,还在刷招聘信息。刚裸辞时我完全不焦虑,想着我是从那么有名的公司出来的,但后来转念一想,我待了不到一年,其实也没那么大竞争力。

  我花了很长时间改简历。中间短暂地去过一家公司,但待了不到一个月就走了。再后来,我去了上海另一个大号,待了一年多,直到今年9月再次裸辞。这并不突然,如果你搜我的微信聊天记录,会发现“裸辞”这个词出现了无数次。

  我一年多来一直是纯输出状态,感觉自己在内容方面有瓶颈了。而且新媒体行业单纯写文章,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我想转行,尝试短视频,或者公关等其他工作。可我又不想降薪,所以还挺难找的。

  裸辞之后,我没有立即找工作,而是申请了一个云南志愿者项目。一般下午的生活比较无聊,我会不由自主改下简历。9月底我从云南回来,投了几个岗位,现在还没有回音。我十一也没在家待多久,因为不能让爸妈发现我又裸辞了。

  其实现在我手上有一个offer,但跟之前工作类似,也不是大厂,所以我还没决定去。不过,就多这么一个offer,我的焦虑就会缓解很多,觉得我还是有市场的。再过3个月,如果还没找到特别满意的工作,我可能会降低标准,先工作再说。

  05

  馒头,北京,93年

  朋友问我:你是不想活了吗?

  粗略地算,我已经裸辞9个月了。

  我2016年毕业,去了一家社会新闻媒体。那个工作时间很“鬼畜”,要凌晨4点起来做早间新闻。更要命的是,有时候会加班到1点多。后来我裸辞,去了一家娱乐公关公司,工作内容倒挺好,可是做了1个月项目黄了,我被动裸辞了。

  毕业后,我一直啃老。整个2017年,我都在问家里要钱。

  我不会让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里。有件事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我住东直门,想去三里屯一家公司。因为我面试成功率挺高的,就信心满满地去了,结果没通过……我就很上火,越上火越喜欢玩游戏,逃避现实。玩游戏真的很快乐,不会很沮丧。

  我今年1月裸辞,到现在都没有工作,因为真的不合适。我其实去了蛮多公司看,但高不成低不就,蛮尴尬的。我不愿将就,想着反正兜里还有钱,还可以挺一挺。但这个月真的要找工作了——钱快花光了。

  上一份工作,我做了快两年。在一家文娱新媒体,做公众号。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视频,我17年6月去的时候,刚开始搭建公众号团队。我从0粉丝开始运营,去了3个月就提前转正,并且升职成主编。走的时候,公众号已经有10万粉丝。

  我的第一篇推送,根本就不是文章,而是300字的文案。现在,我可以写3000字朝上的文章了。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从60分到80分。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怎么从80到100分了。

  以前我写稿,数据很差,但是被KOL转发,就很有成就感。现在却就有种,我见过好东西,但自己写不出来的失落。有段时间,我特别想去人物、GQ这种传统媒体。

  这份工作非常纯粹,大家就是为了工作聚在一起。那时我和同事一起住,每晚能赶上10点回去的公交就很开心,回去了还要聊工作。

  身在创业公司,我的职位变动也很多。后期已经不单是负责公众号了,还会写视频脚本,策划活动。去年11月,有个项目做得太让人崩溃了。很多事情不对,但是没法解决,因为这是系统性的问题。

  我开始失眠、耳鸣。那时刚好我奶奶病重,我周五请假回家,刚下飞机就进了医院,做了个小手术。休息了一会儿,再去医院看奶奶。这也就是一个周末,周一又得回去采访。

  离职前,我手上带了四五个人,不停地做项目,但我的KPI还是公众号。我总被扣工资,后来都不在乎了。

  今年1月,我正式提了辞职。回家过年,玩了一阵子。接下来的4月和7月,我分别入职了两家公司,一家兼职主编,一家视频编导。但都做了一两个月辞了,因为和老板价值观不符。你别以为我很草率,这两家都是精挑细选的,只是没有选好而已。

  裸辞后,我会在家通宵打游戏,第二天下午三四点起床。远离人群的七八个月,我感觉和世界脱轨了。不是接收的信息少了,而是缺少那种氛围。而且我休息了这么久,并没有感觉身体在变好。我不后悔日夜颠倒,但大家会问我:你真的不想活了吗?

  这很可怕。今天早上我7点就起来了,也没有睡回笼觉,感觉一天变长了好多。

  至于工作,以前我不想去平台,觉得海淀离家太远,现在也可以考虑。希望年前无论如何,先找一个工作……但我感觉最后我可能还会挑挑拣拣,毕竟我也不是第一次失业回家了。

  今年十一回家,我其实感触蛮深的,真的感觉父母在老去。我本来说,年底要带爸爸去泰国玩的,但是现在我没钱了——我不希望他带我去,而是我带他去

  以前每次裸辞,我都会先疯玩一个月。因为有很多朋友内推,每次都能拿到三四个offer。但不知道为什么,今年不行了。

  你说我要求太高?其实没有,要么给够钱,要么给成就感

  06

  张斌,深圳,94年

  情侣创业,女朋友比我坚定

  我只裸辞了一次,但一次长达14个月。

  毕业后,我在深圳一家创投孵化器,主要做被投项目的新媒体运营。我们组有24个人,其中运营有6人,前前后后打理过20多个公众号。我们每人手上都有几个固定的号,同时还会轮流运营大的服务号。

  我们做过很多项目,曾经的95后风口少女,有段时间成了我上司。不止是她,很多名人的新媒体营销,都有我们一份功劳。

  其实代运营并不好做,我们懂的行业还好,碰到我们不熟悉的领域,就抓瞎了。

  比如老板曾投资了一个中专,他让我运营那个学校公众号。但我不知道学校的背景,也不知道读者关心什么,对接人也不想管。后来,校长以“推送中出了个错别字”为由,把账号拿回去了。

  也就是说,代运营的双方都不想做,只有老板想做。我们为什么做,因为需要工资糊口,校长为什么同意,因为想拿下一笔融资。一切都是围绕老板的需求来的。

  我干了一年多,去年8月裸辞。原因有二:一是公司目标不清晰,CEO不是定大方向,而是抓细枝末节;二是直属领导没主见,什么都听领导或者行业KOL的。另外,当时我女朋友在深圳做程序员,月入过万,但没什么盼头。我俩就商量着,出来单干。

  等女朋友离职的那两三个月,我去面试了深圳十几个新媒体公司。不是奔着拿offer去的,而是想看一下市场,一是了解成功公司长啥样,二是看他们怎么评价我。

  今年1月,我成立了公司。主要帮企业对接校园活动,帮社团拉赞助。其实公司至今只有我们两个人,但这一年,我们的业务从深圳做到武汉、长沙。我们以8个粉丝的公众号为基点,办过千人活动,最高一天涨粉1.5万。有半个月,我们一天净赚一万,都是门票钱。

  但是最近三个月,我们总共只赚了1万。收入太不稳定,而且比以前焦虑多了。有次活动被迫取消,我们连续退票三天,第一次知道微信每天只能转账200次,支付宝也有限制。我们四个账户同时操作,还被一堆人骂“骗子”。女朋友受不了,当时就哭了。

  情侣创业就这点不好。其实女朋友比我优秀,她还在公司时听说,有个工作10年的同事,月入才1万6,就觉得怎么也要自己当老板。她的创业决心比我坚定,就是容易心态崩溃。碰到事了,我还要想着怎么安慰她。

  创业这一年,我们辗转几座城市,啥社保都没有交,就是想把事做好。虽然压力倍增,但我接触了很多层次比我高得多的人。不管怎么说,我觉得都比上班好。

  我不是鼓励裸辞,但如果是毕业两年内的人,我建议想到了就去做,年轻人最有的就是时间了。你瞻前顾后的那点考虑,其实很肤浅。

  新媒体不像产品和技术,学习成本低,不需要平台,自己听课+实操,就能做出点什么。环境再差,还不至于影响到基层新媒体人。拿着这个去求职,总会有工作的。但我不建议裸辞去接外稿,因为没有品牌,本质上还是用时间换金钱,和工作没区别。

  我在这里给别人建议,但其实我现在是最难熬的时候。已经创业1年了,我都不知道目标在哪,收入也不稳定。我们想过很多东西,但现实和理想有很大区别。如果接下来一段时间还是亏损,我可能又要出去工作了。其实最近,我就在考虑出去面试,想再看看市场行情。

  生活不是电影。这六个人中,没有一人是跟老板大吵一架,愤而离职。

  不管他们是否深思熟虑,此后的经历都证明,他们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待过知名公司,或有拿得出手的案例;二是攒下了几个月的生活费;三是确认自己不想要什么。

  做到以上三点,至少裸辞后两个月,都不会很焦虑。但快乐总有保质期。时间长短,取决于你有多少梦想,以及有多自律。有梦想但不自律的人比较惨,没梦想却自律的人怎么都很开心。总之,当生活节奏陡然变慢,你得自洽。

  除开极端情况,对于有一点点梦想,一点点自律的多数人而言,确认“不要什么”远远不够。确认“想要什么”,才能真正缓解焦虑。这是最不容易的,每个人deadline不同。有多宽松,可能就要看你钱包有多鼓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