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揭开美国职场真相有多难?
文/CJ 编辑/ Vicky Xiao
来源: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 我还是亚马逊员工时休假旅行,经理让我交出邮箱密码……我给了,但这正常吗?
- 我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奋斗两年,VP说我不够自信要空降新领导……
- 这个Compensation(薪酬包)合理吗?
跳槽、薪酬、年龄性别生育歧视、裁员……这些话题长久以来只能是小圈子中的窃窃私语,无处可诉时,甚至成为压垮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匿名职场交流网站Blind将这些话题变成了大型公开讨论——只要你还有企业员工邮箱可以证明身份,你就可以发言、评论、投票。所有人都能看到你在哪家公司,但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据Blind,超过7万家公司的员工加入了这个平台,微软、亚马逊、Google、Facebook、Uber、苹果等主流科技公司都各有上万名员工活跃在这个平台上。
Blind来自财阀垄断、职场等级森严的韩国,在大韩航空“坚果门”中一战成名,此后进入美国。硅谷的工程师们大多以不善言辞著称,却如同找到了“树洞”,在这里敞开讨论。
在面具之下,员工们用自己的零碎信息,拼凑出了一个真实的美国职场。
揭开真实美国职场有多难
“我是怎样从Google辞职的?”
Google前工程师Patrick Shyu试图为公司着想,提前5周提出辞职申请,但是人力收到辞职申请后希望他尽早走人。
他在YouTube上给工程师们上了这一课:人事部门不是你的朋友,他们是为保护公司对付你而存在的。
Shyu发现人们对离职闭口不谈,但其中有无数猫腻:应该只提前两周做离职申请,用完年假再提离职。这可以帮助满足股权兑现的时间要求,获得更长时间的医疗保险(毕竟美国的优质医保自付价格太过昂贵)。如果你提前离职,你的男方陪产假也可能被取消。
个体员工总是畏惧大型企业的权威,没人希望一时失言被上级谈话,工卡与邮箱立即失效,打包走人。
Shyu这名一脸严肃的工程师,成为了网名为“Tech Lead”的YouTuber。他公开谈论科技行业工作、就业的种种内部细节,也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小型网红。
近日,Shyu又登上了Blind的首页热文标题——这名谷歌的前技术主管,跳槽到Facebook之后,终于被解雇了。
一名亚马逊员工发布了这条消息:“我看了他的Youtube频道一段时间了,当他开始通过社交媒体赚钱时,我就不奇怪Facebook会解雇他。我只是不明白做YouTube网红和面试培训可以赚那么多钱?”
没有人能确定Shyu的解雇原因:是因为作为Facebook的员工做Youtuber?还是因为公开讨论了太多面试、职场的内情?
Shyu被Facebook解雇引发了员工们对硅谷企业文化的爆料,他们在Blind的帖子下面透露了更多内情:
不少Google的前员工,加入Facebook后被送上了PIP(业绩提升项目,如不能达到业绩目标则可能被解雇),Google的文化可能在Facebook这里不起作用。
从企业文化来看,Facebook可能更像亚马逊,Google可能和微软站在一边。
Facebook则遭到了群体批判:除了一些团队,你在Facebook工作时似乎很难把时间花在家庭上。在科技界,谁知道可能有一家公司的WLB(工作生活平衡)比亚马逊更差?
还有人说,LinkedIn因出色的WLB和薪酬而闻名。我希望LinkedIn可以聘请10万名工程师。
工程师们在Blind上展现出了公开场合罕见的直白。最后,Shyu顶着“Uber技术主管”的新头衔出现在了自己的话题下,分享了自己怎样用YouTube赚钱的视频链接。
在困境中守望相助
Blind上的一个讨论主题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会引起一场舆论风暴。
Blind的起源在财阀垄断、企业职级森严的韩国。2014年,大韩航空会长的女儿赵显娥乘坐头等舱,乘务员送上的飞机餐中有一袋坚果,没有放在餐盘中呈上来。
赵显娥勃然大怒,她要求乘务长下机,还迫使飞机掉头开回了登机口,彼时被中国媒体称为“坚果门”。
“坚果返航”事件后,大韩航空的员工匿名聚集在Blind上,讨论他们所知道的事件细节。这些细节从Blind上流向了主流媒体,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最终以政府追查腐败官员,赵显娥辞职道歉收场。
自那之后,Blind的流量大幅上升。在财阀垄断、上司手握员工生杀大权的韩国,大量企业员工能匿名站在一起,说出真相,他们获得了一些保护自己的能量。
Blind打破了一些“禁忌”话题,比如科技企业们禁止员工互相讨论的薪酬问题。这原本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博弈,求职者处于弱势地位。但Blind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就是晒出薪酬包,让其他人评判是否给的太低,或者如何协商。
性别骚扰、歧视等一些职场困境,也在blind成为了热门话题。
一名用户发帖问:我怀孕6个月了,但没有人能看出来,即将进行一场面试,我该告诉我的雇主吗?
这注定是道德上的进退两难——工作两个月之后就要休产假,这似乎是在陷害团队。也有许多人反对责难这名求职者,难道孕妇就没有追求职业的权利吗?她会在长期创造更大的价值。
出乎意料的是,更内行的员工则告诉她:对于很多企业,需要工作满一年才能享受全部福利,比如亚马逊。你再向雇主确认下吧,不然可能只有两周的产假。
更让人手足无措的,是突如其来的裁员。
Blind上还有“裁员”的专题讨论。亚马逊的PIP项目内情吓退了一些拿到offer的求职者。一些外表风平浪静的公司,爆出有些部门已经举起裁员大刀。正准备申请这些公司的求职者也有机会做好准备,不必拿职业生涯冒险。
有趣的是,裁员版面上还有不少的招聘和内推信息,来自于职场的守望相助。毕竟没人希望自己从前公司到新职位的道路,是一片漫长的空白。
在善恶之间走钢丝
员工有多喜欢上Blind爆料,企业可能就有多忌惮Blind透露的消息。
据Business Insider,特斯拉试图屏蔽Blind——当Blind向特斯拉员工邮箱发验证信息,会遭到特斯拉屏蔽,员工也无法通过特斯拉的无线网络来使用Blind的手机应用。
也有网友诟病Blind把职场上不了台面的行为拿出来讨论。那里充满了员工抱怨同事的各种鸡毛蒜皮,餐厅不收餐盘,停车场停车压线,这样一地鸡毛的琐事。
只有身份不被泄露,才能勇敢说出真相。在Blind上,所有人都只有一类身份——某公司员工。但隐私数据安全问题,也成为了新的担忧。
如果不验证身份,又更难辨别信息的真假。在另外一些匿名职场交流网站上,企业互相放出“黑料”彼此攻击,谎言与真相掺杂在一起,平台成为了谣言的温床。
Blind也成了职场焦虑的源头之一。有用户在Blind上问,为什么Blind上的所有人都对薪酬不满意呢?他三十出头,已婚,已经不在乎同辈人挣多少钱。他知道如果换工作能再提高一半的工资,但对目前的薪酬真的已经很满意了。
但这毕竟也是一个寻求建议和安慰的地方。
一名亚马逊员工的帖子被顶上了首页:“我不想再在这里工作了”。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悲惨,我相信这主要是工作造成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感到完全迷失了。生活和我的计划不同,我所做的就是每天醒来后悔自己的生活(从技术上来说,这根本不是坏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快乐,并且感到自己有价值。”
其他企业的员工安慰他:出去走走、去健身、睡个午觉、换份更有趣的工作……也有同辈的HR告诉他,很理解他们这千禧一代的员工。上一代人出生于60年代,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但他们年轻时需要忍受重复枯燥的工作。如今因为医疗条件改善,以及退休生活质量未必理想,上一代人会在管理岗位上停留得更久,让年轻一代失去晋升的空间。但他们面对着年轻一代,也会感到压力和紧张。
弱势的员工身份将人们聚合到了一起,有人提问,有人回答,有人默不作声地寻找答案,有些问题还没有定论——Facebook与亚马逊,PIP哪家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