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强烈建议苹果收购戴森,连iCar的工业设计都有着落了

2019-07-16 13:50:0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青年横财发展会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汤十三

  来源:青年横财发展会(ID:xrich666)

  前阵子,苹果公司宣布他们的首席设计官兼资深副总裁艾维将于今年底离职。

△Jony Ive△Jony Ive

  艾维何许人也?1998年帮助苹果起死回生的糖果色imac就是他操刀设计的,当然也包括之后的ipod、ipad等,IOS7的界面从拟物化到扁平化的转变也是由他主导。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苹果。

  就连乔布斯过世前也说过艾维在苹果拥有的运营权力仅次于他,并将艾维视为其在苹果的精神伴侣(♂)。

  然而就在我们扼腕与费解之时,《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前几天的一番话得以让人略窥一斑。

  艾萨克森在面对CNBC的采访中直言不讳:

  “有时候当史蒂夫陷入痛苦时……,他会说:库克不是个做产品的人。”

  为了不影响库克顺利接班,这段乔布斯对库克的评价并没有被记录到《乔布斯传》中去。

  可见苹果现任CEO库克可能是是艾维离开的原因之一。以供应链管理见长的库克,对产品设计并没有太多想法,无法像乔布斯那样与艾维产生神秘的化学反应。

  离开了首席设计师,苹果的工业设计还能ojbk吗?我不禁眉头一紧,瞎操起了jb心。

  纵观苹果最近几年的产品设计,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不断从日用家居中汲取灵感。

  比如13款iMac Pro长得像垃圾桶,到了今年新款则升级为厨房刨丝器造型。另据可靠爆料新款iPhone的摄像头还是inspired by浴霸……

△屡屡被吐槽的iMac Pro△屡屡被吐槽的iMac Pro
△网传浴霸型新款iPhone△网传浴霸型新款iPhone

  为了延续统一的设计风格,实现平稳有序过渡,我们强烈建议苹果收购精品小家电公司:戴森(Dyson),并从戴森的吹风机、吸尘器、无叶风扇、空气净化器……中获取无穷的设计灵感。

  实际上,戴森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是当今世界少数能将工业设计和产品结合,开创出新品类的大佬,本身就被誉为“英国乔布斯”。

△James dyson△James dyson

  01

  戴森发家史

  戴森1947年5月2日出生在诺福克郡,他爸爸在他9岁那年就因为癌症去世了,这让小戴森不得不独立起来,也让他从生活中学习到了顽强的韧性。

  他在校期间每次长跑比赛表现都很出色,他回忆道:“我很擅长,不是因为我的身体好,而是因为我有坚持的决心。”

  1966年戴森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家具和室内设计,1970年毕业之际他在一家制造公司兼职,参与设计了海上卡车(sea truck)。

△Sea Truck是类似于登陆艇的运输工具△Sea Truck是类似于登陆艇的运输工具

  后来这款运输船被军队和石油公司购买,从而开启了他的工业设计师生涯。

  毕业后戴森入职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担任设计师并和妻子住在偏僻的乡下,平日在务农时他发现普通的手推车容易打滑、不好掌握平衡。

  于是他发挥自己的优势设计出了一台充满水的塑料滚轮手推车——Ballbarrow,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让戴森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Ballbarrow△Ballbarrow

  他的手推车在1977年获得了建筑设计创新奖,获奖后他还把这种轮子用来改良了一种运船工具,以及后来戴森的一些产品上。

  解决了手推车的痛点后,戴森开始考虑还有什么是可以改良的,很快他想到了吸尘器。由于父亲早逝,他很小就开始帮母亲分担家务,这个做家务的习惯保持到了成年以后。

  他每次在清洁时都要频繁清理吸尘器的吸尘袋,而且用得越久吸力就越低,只得购买新的吸尘袋。

  戴森发现原因是久而久之灰尘就会堵塞吸尘袋的透气孔,导致吸力降低,而这种吸尘器在当时已经是市面上的高精尖产品。

△当时吸尘器后面有个巨大的吸尘袋△当时吸尘器后面有个巨大的吸尘袋

      由于之前手推车的成功让他信心满满,他决定辞掉工作在家专心搞研究,     设计一个没有吸尘袋的吸尘器。

  1978年,戴森看到当地一个锯木厂使用了一个30英尺高的锥形离心机,将灰尘从空气中旋出后,便有了头绪。

  戴森认为同样的技术可以缩小应用在吸尘器上,并确保设备不会失去吸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变得没用。

  戴森运用气旋(cyclone)技术,将灰尘、垃圾一直留在塑料吸尘盒内旋转,如此就省去了吸尘袋,也解决了气孔的堵塞问题。

△ 早期设计草图△ 早期设计草图
△气旋效果△气旋效果

  将理论付诸实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戴森原本以为很快就可以搞定的事,却花了他5年时间,直到1982年才最终定型。

  在这5年里,戴森前前后后做出了5127个原型机,之前的5126个他都没有选择妥协,直到做出最满意的为止。

  废寝忘食的研究,还导致他陷入了债务危机,濒临破产,差一点就要抵押房子了。

  好在戴森的妻子非常支持他,他妻子边教艺术课边卖画以维持生计,甚至拮据到孩子的衣服都是他们DIY的。

△戴森在设计原型机△戴森在设计原型机

  研究原型机花光了戴森所有的积蓄,想要量产就必须去找投资,不然这5年可就白干了,苦了自己不说,还连累了老婆孩子。

  他开始带着原型机去找当时的吸尘器巨头,但巨头们都表示对戴森的技术不感兴趣。

△戴森早期原型机草图△戴森早期原型机草图

  事实上并不是他们不感兴趣,而是戴森动了他们的奶酪。当时吸尘袋是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整个吸尘袋市场价值1亿英镑,卖出一台吸尘器就会再卖出N个吸尘袋,可谓一劳永逸。

  吸尘器市场在戴森出现之前的一次创新是将吸尘袋改为一次性的,美其名曰无需清理、方便用户,实际则是加快了薅羊毛的频率。

  技术解放生产力,但也会革掉旧的既得利益者,这时候就是new money和old money之间的矛盾。

  就像篮球刚发明的时候篮网不是空心的,每次投篮都需要一个人驾着梯子爬上去把球拿下来。把篮网变成空心的这个简单创新推进了好几年才成功。

  因为当时负责捡球下来的那些人极力反对,要是篮网变成空心的他们就失业了。

  而投资机构当时也被蒙蔽了双眼,他们认为如果戴森的技术好那么大公司肯定会抢着购买,没有一家机构愿意投资他。

  在英国接连受阻,戴森在1985年决定远渡经济飞速发展的日本试试。

  到日本后他马上就与一家小公司签订了协议,赚到一些钱,他们把产品命名为“G-force”以25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在当时接近2000美元。

△G-force△G-force

  在日本赚到一点钱和名气后,戴森决定回国自己生产吸尘器,同期的一些公司也注意到了“气旋技术”,开始生产类似的产品。

  戴森为了保护自己的专利,跟安利(就是那个卖保健品的安利)打了好几年的官司,最终不敌,安利还是继续生产同类产品,成为该专利的联合持有人。

  到了1993年还是没有机构愿意投资他,却有一家小银行的经理很看好他的吸尘器,借给了戴森100万美元。

  他用这些钱创立了戴森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线,当时信息高速公路还不发达,戴森选择用邮购(邮寄商品目录给客户)和电视购物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戴森在介绍自产的吸尘器△戴森在介绍自产的吸尘器

  很快G-force就吊打了市面上的老式吸尘器,口口相传之下打开了销路。

  1995年,戴森吸尘器已经成为了英国空前的畅销产品,超过那些曾经拒绝他的公司,并且受到了皇族的加持,成为英国皇室御用吸尘器。

  有了英国女王的背书,戴森一骑绝尘,迅速占领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

△戴森在英国皇室面前展示吸尘器△戴森在英国皇室面前展示吸尘器

  02

  下一代吸尘器型电动车?

  在成功之后,戴森依然每天下午都会去实验室和工程师们待在一起寻找灵感,几十年如一日。他要求员工们都要有工程师思维。

  他们不会直接招聘设计师,而是招来工程师之后再教会他们设计,其中一位员工说:

  “我们之所以能够屡屡推出颠覆性产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司的工程师同时也是设计师。”

  今天的戴森产品线以精品小家电为主,定价高昂,但戴森工程师的野心不止于此。

  戴森在17年9月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他们从宝马、阿斯顿马丁、特斯拉等车企挖来了核心骨干成员,并且团队还在不断壮大。

△网友设计概念图△网友设计概念图

  其实早在2015年,戴森就收购了一家名叫“Sakti3”的美国初创公司,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固态电池。此外,戴森还组建了一个自己的团队专门研发固态电池,力图解决现在电动车令人诟病的续航问题。

  相比现在主流的锂电池,固态电池体积更小、效率更高。各大公司如丰田、大众等都有大量的投入,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一环。

  今年戴森还挖来了英菲尼迪前全球总裁,全面负责整个戴森汽车项目,可见他们对于进军电动车市场的决心。

  传统汽车有两大核心技术壁垒:发动机和变速箱,电动车则直接省略了变速箱,攻破电动机即可。

  戴森在电机方面有着长久的技术积累,他们的核心专利:数码马达,每分钟转速高达125000转,虽然只是吸尘器用的小电机,但可以在研发路上和电动车的电机做一些技术整合。

  除了技术积累戴森还有着全球供应链的管理经验,以及强大的工业设计能力,这些都能让戴森在电动车的研发设计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说造iCar是乔布斯的心愿,只是受制于技术积累的限制,这个项目屡次被苹果搁浅,iCar的诞生遥遥无期。

  如果库克听我们一声劝,收购了戴森,那么iCar下产线就指日可待了。

  这个道理,可不仅仅适用于赚钱而已。这借鉴了吸尘器拉风造型的设计,不就是iCar应该有的模样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