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罗永浩没有宣称自己是罗永浩的权力

2019-06-20 11:45:5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真二逼瓦西里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真二逼瓦西里

  来源:真二逼瓦西里(ID:VASILI2B)

  有三四个人给我发微信推荐“人物”那篇写罗永浩的文章了。

  先不评价文章怎样吧。

  先讲个真事儿:

  我认识一个大哥,他拿着别人的驾照骑摩托被警察扣了,警察看驾照说这也不是你啊。

  大哥说:我特么也跟给我拍照片的人这么说,但他说没错这就是你,的确是你!我也没辙。

  这是真事。但也是个寓言。

  人家非说这是你,你不同意都不行,因为大伙就认为这个完全不是你的人是你。

  你没有宣布你是你的权利。

  但公众有这个权力,注意是权力,不是权利。

  我基本不太看这类东西(这篇文章倒是看了,不评价,因为我也没资格评价。好多细节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但它是不是事实或只是片面事实,不好说。)

  类似的观点我在其他问答里表达过:如果媒体愿意,它可以把一个人塑造成任何它想塑造的样子,而且还能保证引用的事实或人证不是假的。

  所以,我不相信任何所谓的“人物特写”的文章。

  除非这是一个对谈整理,而且是被采访者认可的对谈整理。

  媒体笔下塑造出来的人,好,你也不要当真,坏,你也不要当真。

  我有一些很熟悉的人,被媒体写出来之后我都不认识了。

  有些很可笑,有些很尴尬,有些很可怕。

  老罗名声在外,也是无可奈何。

  我不认为这篇报道对他的个人形象,尤其是商界形象有什么好处。

  很多东西会成为今后人们攻击嘲笑或防备他的材料。

  虽然他未必在乎。

  这和他这个人是否和文章里写的那个人是同一个人无关。

  这句有点绕。

以下是过去类似问题的一篇回答。以下是过去类似问题的一篇回答。

  那次是有人把罗永浩写成一个多动症患者。

  Q:

  二总,为什么媒体把罗永浩的“多动症”写成“精神病”呢?

  A:

  你好。

  首先我不能确定那个记者是出于恶意的。但通篇充斥着浓浓的知乎风。

  什么叫知乎风呢?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觉得又精辟又新鲜,而真正的当事人或专家觉得又浅薄又片面。

  当有傻逼拿着知乎的东西跟当事人或专家叫板时,专家除了又好气又好笑,也做不了什么。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被采访过几次后,我基本拒绝再接受这种东西了。

  记得某个朋友曾经约我为他的网站做一次个人访谈。他带着两个小姑娘跟我聊了俩小时,随后出了篇文章,给我先看。

  我看了后既惊讶又生气,因为我完全不认识文章里的自己,话都是我说的,但是没有上下文或完整的观点逻辑,在普通读者看来,我和一个精神病患者区别不大。

  我联络那个朋友,表达了我的不快和困惑。

  他是一个很资深的媒体大咖,也是一个很实在忠厚的长者。他叹气说没办法,小朋友第一次写这种东西,就是这样的。他说要不我改一改吧。

  他改过之后再发给我看,我明白了,改是没用的。只能另起炉灶重写。

  于是我要求那位朋友取消这篇采访,并请他承诺不要把文章外流。他答应了。

  我至今感谢他的善良和守信。

  你看,即便是你信任的采访者坐在你对面,毫无恶意地记录编辑你的话,也很可能在文章里把你变成另外一个人。

  这多可怕。

  我没当过记者,没给现实里的人写过人物小传。如果让我现在以尽量客观的口吻描写罗永浩、朱萧木、草威这些锤科员工的话,他们也未必认可。

  因为我看到的事实都是片段,我听到的故事都是转述,我没和他们彻夜工作过。

  我认为所有文章声称的事实:片段的事实、调整时间顺序的事实、拆散的事实、拼接的事实、特意安排记述顺序的事实、夹叙夹议的事实,都不是事实。

  绝大部分记者在用自己的主观去形成所谓的客观。

  我没法分辨他们是不是有主观恶意,我只看被记述者自己的反应。

  罗永浩本身的性格、言论和经历非常有争议性。他是一个记者们喜欢的目标。

  相比一个味如嚼蜡守口如瓶老脸圆滑的成功人士,他更戏剧化,跟容易形成故事,更让记者们觉得有“写头”。

  这倒不是故意黑,而是职业属性使然。

  这也是他是罗永浩的代价。

  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的形象都可能判若两人,而且这些东西还都是本人亲自发的。

  遑论一个完全不认识你的人打电话问了几个你的下属、仇人、没见过几次的合作伙伴甚至他们的下属就把你和你的公司解剖得乱七八糟。

  我以前的公司里现在还流传着有关我的很多传说。

  而散播那些传说给晚辈的前辈,是我的晚辈的晚辈,他们从来没和我共事过。

  你说,我跟谁说理去?

  我认为最安全的采访是书面的你问我答。

  剩下的所有的采访都不要接受。

  而且,我劝大家也不要相信。这么多人设都崩了,还记吃不记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