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滴滴顺风车这盘棋:模式很好 但时机更重要

2019-04-25 20:36:2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魏武挥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魏武挥

  来源:扯氮集(ID:weiwuhui_com)

  一

  在滴滴官方做了一个顺风车的反思之后,有媒体报道,发现顺风车在搞灰度测试。

  但滴滴很快予以了否认。官方是这么说的:

  目前顺风车仍在下线整改中,并未进行灰度测试。因技术原因,导致个别用户App内本应展示的‘顺风车下线公告’未正常出现,而是直接跳转到了发单页面,不过这部分受到影响的用户即便发单也会被拦截。

  技术上被称之为“遮罩失效”。

  从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从实际需求出发,呼唤滴滴顺风车回归的声音并不弱,很有些人民想念顺风车的意思。

  二

  温州乐清悲剧之后,我公开写过文章表示:滴滴应该下线顺风车。

  顺风车有着无法克服的安全隐患。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可以将安全系数提高到四个九、五个九、六个九,但不可能百分百。—— 这里的安全,不仅仅是对乘客,也对司机。

  其实,无法克服的安全隐患并不等于这个模式不能做。时至如今,没有一种交通工具敢说百分百安全。

  但结合到滴滴这个具体公司,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小结而言,滴滴面临三重考验。

  三

  在滴滴最气势如虹的时候,我相信各位应该看到过各种对有关部委批评的声音,主要聚焦于所谓行政管理思路落后了。

  这些声音,是不是滴滴在后进行推动,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是,在有关部委看来,滴滴必须为这些声音负责。

  四

  第二重考验来自于地方政府。

  可以这么说,没有什么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政府会特别欢迎滴滴。道理是摆在那里的:滴滴就是在动出租车公司的奶酪。

  而每一家出租车公司,都和地方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事实上的既得利益者,加上这么多年的经营,个个都是地头蛇。

  出租车公司的税赋在哪里,滴滴的税赋又在哪里,这是很容易算的账。

  如果说专车快车,可能价格还略高于出租车的话,顺风车就完全是抢出租车的饭碗:主要是出租车公司,当然也包括出租车司机。

  在顺风车单量还比较小的情况下,或可忽略。但滴滴顺风车的单量,其实并不小。

  滴滴同样需要去理顺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五

  第三重考验来自媒体和舆论。

  出租车同样是一个具有安全隐患的出行工具。出租车的安全事故,比滴滴多得多。

  但我们很少看到针对出租车事故的大面积的舆论拷问。

  因为媒体懒得做。

  出租车事故通常被归到地方社会新闻范畴的,这意味着一家a地的媒体,是不太会去报道b地出租车的安全事故,除非事故本身过于恶劣,死伤过于惨重。

  而a地媒体要报道a地的社会事件,中国的媒体规章制度,结合第二点,是很容易想到最后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

  滴滴就完全不同。

  滴滴是一家估值数百亿美金的公司,全国知名,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也没什么特别有力量的机构会在滴滴事故报道上设置一些所谓引导。更何况在滴滴收购了Uber中国之后,已经成了市场上市占最大的公司,具备出行霸主的刻板形象。

  对于没什么特别保护的垄断者,媒体报道其负面,既安全,又有强大的受众基础。

  只要犯事,必然是排山倒海般的拷问。

  滴滴顺风车能不能不百分百不出事?

  谁都不敢担保。

  六

  我一向认为顺风车是非常sexy的一种模式,是的,我依然在使用sexy。

  这是一种供给侧重新组织生产供给的模式创新,比什么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所谓模式创新,sexy百倍千倍。

  这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当然,我并不否认共享经济也有它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司机和组织之间那种非雇佣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组织的责任边界,到底在哪里——什么需要它负责,什么其实不需要它负责。

  对于滴滴来说,顺风车模式不是不好,而是时机很重要。

  在滴滴下线顺风车之后,并不是顺风车全部关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包括滴答在内的顺风车公司的进展。

  这篇文章是值得一读的,颇有信息量:顺风车的饥饿游戏

  七

  站在滴滴的立场上,它面前的局,并不轻松,它至今还在亏损。网约车一些城市对司机、车辆的种种要求,极大限制了它的供给。

  破局的方法有二:顺风车、海外市场。

  至于什么自动驾驶,还很遥远,远水救不了近渴。

  滴滴想要顺风车,人民怀念顺风车。

  现在等待的,只是一个时机,一个滴滴处理好三种考验的时机。

  我倒是觉得,试点未必不可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