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流浪地球》诞生记:拍了这个电影 我能吹一辈子牛逼

2019-02-11 10:05:3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拾遗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拾遗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这部电影的诞生,是一个关于“希望”和“牺牲”的故事。

  

  1995年,15岁的郭帆,

  看了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后,

  全身血液沸腾了,

  激动得一夜未眠,

  他在心里暗暗立志:

  “我要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

  

  高考,他报考北电,

  结果没考上,

  被海南大学法律专业录取了。

  对于很多人而言,

  可能就此便放弃了梦想,

  但郭帆心不甘,

  “我当时问自己:到了80岁,躺在椅子上回忆时光时,你会为放弃电影梦想而后悔吗?”

  “一定会。”

  为了年老时不后悔,

  郭帆买了一台摄像机,

  在大学时拍起了短片。

  

  对于画画,郭帆极有天赋,

  其漫画作品屡获国际大奖。

  所以从海南大学毕业后,

  他就开始了北漂,

  凭借画画这门手艺,

  混迹于电影电视节目组,

  还在张艺谋的剧组呆过。

  北漂几年后,

  郭帆对电影行业有了一定了解,

  于是再次报考了北电导演专业,

  这一次,他成功了。

  2010年至2014年,郭帆执导了两部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和《同桌的你》。

  这两部电影虽然没火,

  但帮郭帆拿了几个小奖,

  如富川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

  他也因此入选新生代导演11人名单。

  关于这一段人生旅程,

  郭帆用“倔强”一词来概括:

  “我大学读的是法律专业,

  离电影很远,但我喜欢电影,

  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回归电影。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倔强。

  倔强是我们真正成年的一个节点。”

  

  虽然执导了两部电影,

  但郭帆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科幻。

  他买了很多很多书,

  关于天体物理的,关于量子力学的,

  “没事就一点一点啃,为拍科幻片做准备。”

  2015年,电影局选了5名新生代导演去美国好莱坞学习,郭帆也在其中。

  这一趟学习之旅,

  郭帆被震撼得瞠目结舌:

  “中国电影工业跟美国电影工业相比,

  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科幻片,

  我们还在骑自行车呢,

  人家已经开上法拉利了。”

  在访学期间,郭帆问美国同行:“你们看中国电影吗?”

  得到的答案都是:“NO。”

  郭帆又在心里暗下决心:

  “我要拍一部中国科幻片给你们瞧瞧。”

  

  2015年8月23日,

  世界科幻文学领域至高荣誉“雨果奖”公布:

  中国作家刘慈欣撰写的《三体》,

  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这也是亚洲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后,

  很多中国人这才发现:

  “没想到我们中国也有世界级科幻文学作品。”

  电影人就此盯上了刘慈欣。

  

  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后没多久,

  郭帆就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中影制片公司总经理凌红打来的。

  “见了面,她摆出刘慈欣三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然后说,你对哪一部有兴趣?”

  郭帆毫不犹豫:“流浪地球。”

  凌红说:“那你先弄弄看。”

  其实在找郭帆之前,

  中影已找过卡梅隆、阿方索,

  还找过吕克·贝松,

  “希望这些名导来执导刘慈欣作品。”

  但都被一口拒绝了。

  于是中影又找到几个国内大导演,

  但也被一口否决了:

  “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拍出好科幻片的能力。”

  迫不得已,中影这才找了郭帆。

  但郭帆只拍过两部小片,

  要名气没名气,要经验没经验,

  所以中影并没立马决定让郭帆执导,

  而是让他“先试着弄一弄”。

  

  哈佛大学做了一个调查:

  一个人的人生,

  一般会有七次机会决定人生走向,

  错过这七次机会,

  这辈子基本就水波不兴了。

  但上天在赐予我们这些机会时,

  总是会设置一些门槛,

  如果你没有胆量去跨越,

  这些机会就会一溜而走。

  为了抓住“先试试弄一弄”这个机会,郭帆豁出去了。

  他自己垫资100万,

  就呼啦啦运转起来了。

  他先找到北漂老友龚格尔,

  “你做我的制片人吧!”

  然后两人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天天去和中科院科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闲聊,并聘请其中多位做了学术顾问。

  两人到底想干什么呢?

  

  先从电影《阿凡达》说起吧。

  科幻片《阿凡达》问世后,

  影评人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拍不出《阿凡达》?

  因为中国人不讲究“科学”。

  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时,

  先编制了一本《潘多拉星球百科全书》:

  为什么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悬浮?

  因为矿石含有常温超导物质。

  为什么潘多拉星球的磁场是紊乱的?

  因为附近有几颗别的行星。

  潘多拉星球应该长出什么样的植物动物?

  动植物的形状必须符合这个星球的环境。

  潘多拉星球人的语言肯定跟地球人不一样,

  所以还得请语言学家为他们发明一种语言。

  …………

  也就是说,卡梅隆构建了一个完全自洽的新世界。

  《星际穿越》《指环王》也是如此,

  好莱坞在拍摄这些科幻片时,

  都构建了一套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

  我们觉得卡梅隆的想象力真是牛逼,

  其实不是,

  这些想象力不过是环环相扣计算的结果。

  “最高级的想象力其实是不自由的。”

  中国电影缺少这种不自由的想象力。

▲ 100年编年史▲ 100年编年史

  

  郭帆为什么要聘请这么多科学家?

  他就是想寻找“不自由的想象力”。

  第一步:构建严谨的世界观。

  因为《流浪地球》讲的是50多年后的事情,

  “50年后的自然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

  50年后的人类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

  50年后的技术状况应该是什么样子?

  都必须一一设定清楚,

  细致到教育是什么,

  会有什么样的课程,

  都在讨论范围之内。”

  就这样,郭帆构建了一套世界观。

▲ 100年编年史▲ 100年编年史

  

  第二步:编制一百年编年史。

  编制1977—2075年百年编年史,

  让大家了解整个事件是怎么一步步发生的:

  …………

  2007年,中国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2009年,付建明预测太阳100年内将发生氦闪。

  2024年,付建明闯联合国总部,警告氦闪将摧毁整个地球。

  …………

  2030年,世界各国向联合国释出部分军权,联合国向全世界公布“流浪地球”计划。

  …………

  2034年,行星发动机研究成熟,由最具大型工程建造经验的中国政府主导建造。

  2039年,第一组行星发动机启动,联合国计划在30年内让地球停止转动。

  …………

  2061年,月球离开地月系统,飞向太阳系深处。

  …………

  2065年,地球彻底停转,开始加速逃逸太阳系。

  …………

  2075年2月19日,地球摆脱太阳公转轨道。

  2075年4月24日,流浪的地球遭遇木星危机。

▲ 概念图▲ 概念图

  拾壹

  第三步:制定3000张概念设计图。

  “50年后人类世界是什么样子,

  房间是否还有墙壁实体,

  文化娱乐是什么样子,

  各种汽车是什么样子,

  …………

  所有这些东西都要重新建立,

  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表现,

  还需要变成具体的图像,

  只有把这个世界真切地描画出来后,

  编剧才知道你描绘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他们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编故事。”

  为了把50年后的世界具象化,

  郭帆做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

  “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分镜头画稿则达到了8000多张。”

▲ 分镜头▲ 分镜头

  拾贰

  第四步:改编剧本。

  《流浪地球》这部小说,

  原本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太阳即将发生氦闪爆炸,

  然后膨胀成巨大的红巨星,

  吞没太阳系所有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

  为了躲避这场灾难,

  人类决定把地球改装成巨大的飞行器,

  逃出太阳系,寻找新家园。

  人类的逃亡分为五步:

  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

  第二步,开动地球发动机飞出太阳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

  第四步,使地球重新自转,开始减速;

  第五步,地球进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人类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

  整个移民过程持续2500年。

  如果将2500年都拍成电影,

  那容量就太大事情就太庞杂了,

  于是郭帆决定大删减,

  只选取书中“经过木星”这一段内容。

  这段内容在小说中只有一千字左右,

  其实也没发生什么大危机,

  但郭帆决定将其改编成“木星危机”。

  “地球将被木星引力捕获,

  于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

  删繁就简,只取一勺,

  郭帆的这个脑洞真是绝了。

  2015年年底,

  龚格尔先写了一稿剧本,

  郭帆看完后说:“全球感、征途感、跨越感不够大气。”

  于是找来一帮编剧继续讨论,

  寻找这部片子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

  没多久,郭帆和龚格尔去了一趟美国,

  去和工业光魔聊特效的事情。

  这个做过300多部科幻大片的特效公司,

  听完郭帆介绍,吃惊地问了两个问题: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

  郭帆想了想,回答说:

  “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

  而是一个家庭,

  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

  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

  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

  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

  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

  死也要死在那儿。”

  老外听完后说:“挺中国的,很酷。”

  ●美国大片都聚焦超级英雄,为什么你们这个片子没有:不是一两台发动机坏了,一个超级英雄去救援,而是5000台发动机坏了,5000个救援队去救援?

  郭帆想了想,回答说:

  “中国有一种精神,

  就是集体主义精神。

  讲究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

  讲究大局、讲究牺牲、讲究合作,

  喜欢‘集体主义办大事’。”

  老外听完后说:“挺中国的,很酷。”

  老外的这两个“挺中国的,很酷”,

  一下撞醒了郭帆的脑瓜,

  “这不就是这部片子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吗?”

  回国后,郭帆跟编剧们一说,

  大家就以这两个内核为基础,

  重新构建和丰满起剧本来。

  拾叁

  在没有合同没有承诺的情况下,

  郭帆和龚格尔自掏100多万,

  就这样一干就是半年,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一件事情:

  “如果中影不满意,最后换人怎么办?”

  他们就一个念头:

  “拼了老命也要抓住这次机会,

  拿出的成果越多,就越能打动资方。

  即便最后做不成,我也不会遗憾。”

  2016年4月,两人向中影汇报情况。

  中影的领导们,

  看着世界观架构说明书,

  看着流浪地球100年编年史,

  看着3000张概念图、8000张分镜头,

  看着惊心动魄又充满中国味的剧本,

  眼泪不知不觉就淌了下来。

  第二天,郭帆收到通知:“准备开始吧。”

  拾肆

  其实在《流浪地球》之前,

  就有影视公司想拍刘慈欣的《三体》,

  只是改编非常失败,

  引起网民一片怒骂。

  所以得知中影想拍《流浪地球》后,

  大刘的粉丝们在网上怒吼: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其实不光是大刘的粉丝,

  业界导演和演员也几乎断定:

  “中国现有条件拍不出真正的科幻片。”

  以至于剧组向吴孟达发出邀请后,

  吴孟达一开始竟然不想出演:

  “这恐怕是好莱坞不要的烂片,我们买回来想试试看吧。”

  面对这么一个不知名导演,

  面对这么一个中国现状,

  中影的领导内心其实非常忐忑,

  “投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

  他们找来万达影业和北京文化,

  一起共同投资了《流浪地球》,

  整个投入1亿多一点点。

  其实,郭帆的压力更大,

  圈内人看到他,第一句话就是:

  “如果你们成功了,

  中国电影从此就有了科幻片这一类型。

  如果你们失败了,

  我估计若干年内没人再敢碰硬科幻了。”

  拾伍

  拍摄硬科幻电影非常耗钱,

  所以好莱坞投资一部片子,

  通常预算都是两三亿美元。

  而郭帆拿到的预算是1亿人民币,相差十几倍呢。

  所以郭帆一开始就毅然决定:

  “不请昂贵的流量小生,

  把大部分钱花在场景、道具、特效上。”

  郭帆找的主演,都是二三四线演员,

  比如屈楚萧、李光洁,

  有的主演我们连名字都没听过,比如赵今麦。

  其中名气最大的演员,

  就是已处于退休状态的吴孟达。

  “最大程度地节约资金,

  就是想做一部真正的科幻片。”

  拾陆

  节省下来的资金,

  郭帆用在了制作道具上。

  电影工业化标准化,

  正是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的巨大差距。

  中国电影其实并不缺钱,

  “钱并不是工业化的标准,

  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专业流程才是。”

  美国好莱坞拍电影都是可以量化拆分的,

  把电影拆分成一个个项目组,

  分门别类去对接道具、摄影、特效等工种,

  各工种各自高效地完成任务。

  美国好莱坞工业化到什么程度?

  连剧本都有统一格式、统一字号、统一行间距。

  而中国电影在工业化方面,

  基本还是初级的刀耕火种。

  《流浪地球》整个片子拍下来,

  要制作10000多件道具,

  “没有一件道具是市面上买得到的。”

  全部都要全新设计、全新制作。

  很多道具的设计极其复杂,

  一套宇航服要用1100多个零件,

  一个头盔的构造多达14层,

  “手工模型工艺根本无法完成,必须用工业工艺。”

  很多道具的造价极其昂贵,

  一件盔甲就要40—70万元。

  拾柒

  节省下来的资金,

  郭帆用在了制作场景上。

  拿到部分预算资金后,

  郭帆干了一件大事——租了最大的一个摄影棚。

  他要干什么呢?

  搭建地下城、冰原、行星发动机控制室、宇宙空间站……

  “我要把能实景的全都做成实景。”

  这一实景,就实景了1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大型小区了。

  场景的搭建极其精细,

  精细到什么程度?

  “像在峡谷里的有些挖掘机,

  我们在里面加上了安全标语,

  ‘平平安安把家还’什么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们就是要弄得跟真的一样,

  这样它要被毁掉的时候,

  你才会觉得那里边有人,

  你才会真正地觉得心疼。”

  演员屈楚萧在进剧组前,

  一直以为自己都将在绿幕前演戏,

  但他走进摄影棚后,

  被震撼得目瞪口呆,

  “片场能实景的几乎都实景了,

  不只是实景,还有使用过痕迹,

  完全就像真实场景一样。”

  拾捌

  节省下来的资金,

  郭帆用在了制作特效上。

  《流浪地球》最后的成片,

  一共有2003个特效镜头。

  郭帆本想全找美国公司做,

  飞去一谈,吓傻了,

  “一个S级的特效镜头,

  5~7秒就是20万美金。

  我们有2000个镜头,用不起。”

  没办法,大部分特效只好找中国公司做。

  价格虽然是低了很多,

  但就是需要翻来覆去地修改。

  “全片2003个镜头,

  每个镜头改100版很正常,

  最多一个镜头我们修改了251版。

  那段时间,我脑里全是特效镜头,

  其他事一概都记不住,

  整个人跟傻了一样,非常痛苦。”

  拾玖

  这样大量地消耗资金,

  1亿元很快就花光了。

  几个投资公司一商量,

  又增加了几千万投资,

  但很快又被郭帆花光了。

  没钱了怎么办?

  于是,一系列牺牲开始了:

  郭帆把全部身家900万砸了进去;

  龚格尔把自己的车卖了;

  演员们自降了片酬;

  摄影指导刘寅自己花钱,

  买了几百万设备租给剧组,

  拍摄完成后没有团队需要,

  大概率还得砸在自己手里。

  龚格尔在《电影制作手记》里说:

  “我是头一次遇见给剧组搭钱的摄影。”

  剧组就这样又开始运转起来,

  可是没多久,钱又花光了。

  但此时只拍完了地面部分,

  天上“空间站”这条线还没拍呢。

  没办法,郭帆只好再次请求增加投资,

  但这一次,投资商产生了严重分歧,

  甚至在桌子上吵了起来,

  最后,万达影业决定撤资。

  万达一退,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空间站这一部分拍摄,

  剧组本想找一个大牌演员,

  “他的戏份不是男一号,

  但他愿意以自己的知名度带动项目,

  愿意为青年演员开路,

  同时只象征性地收一点点片酬。”

  龚格尔询问了多位大牌男星,

  “碰了一圈,

  著名演员几乎都碰过。

  大家没有嘲笑我们,

  但是说得都很明确:

  中国科幻现在应该拍不了,

  我们对市场的掌握很熟悉,

  中国根本就没有这种机会。”

  这些大牌明星都不愿意来。

  没钱,请不到人,

  郭帆都有些绝望了:

  “没办法,只有放弃空间站这条线。”

  贰拾

  “但放弃空间站这条线,

  整部电影就会逊色很多。”

  不甘心的郭帆,突然间想起了吴京,

  “京哥是个非常仗义的人,拍完《战狼2》后,声名正如日中天。”

  于是郭帆就找吴京喝酒,

  喝到酒酣耳热时,郭帆说:

  “京哥,你帮我串场戏吧。”

  吴京看着满脸诚恳的郭帆,

  就像看到了当年倾家荡产拍《战狼2》的自己,

  于是一拍大腿就答应了:

  “今天我帮助你,以后你遇到执着追求电影艺术的人,你也要帮助他。”

  吴京原以为只是客串一下,

  没想到一客串就是一个月,

  “客串着客串着就成了主演。”

  一个月后,郭帆厚着脸皮对吴京说:

  “京哥,超支了,你能不能不要片酬。”

  吴京说:“行。”

  拍着拍着,剧组彻底没钱了,

  眼看着剧组就要停转,

  这时,吴京站了出来。

  吴京在剧组呆了一个多月后,

  被郭帆团队的精气神感动了,

  他掏出6000万,又从主演变成了出品人。

  有人问吴京:“电影拍烂了怎么办?”

  吴京说了这样一句话:

  “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

  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

  因为有7000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

  未来,这7000人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

  吴京,真是牛逼。

  贰壹

  拍这部电影,

  演员们真是吃尽了苦头。

  有多苦,举一个例子吧。

  几个主要演员所穿的服装,

  最轻的一套是60多斤,

  最重的一套是130多斤。

  这种衣服穿起来特别麻烦,

  穿好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

  所以一穿好,演员们是不能脱下衣服休息的。

  要休息,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完完全全趴在地上,

  一是将自己挂在架子上。

  最最麻烦的是内急,

  内急要上厕所怎么办?

  剧组就让演员们穿尿不湿。

  李光洁一开始打死也不穿,

  结果差点把膀胱憋坏了。

  这些衣服实在是太重了,

  穿在身上行走非常困难,

  演员们经常走着走着就跪下了,

  一跪膝盖就会青一块。

  戴着头盔,呼吸非常困难,

  演员们经常拍着拍着就吐了,

  吐完又接着回来继续拍。

  最最艰难的是65岁的吴孟达,

  他身体本来就非常不好,

  所以他拍摄的时候,救护车得在旁边候着。

  太苦了,达叔一开始有点后悔:

  “我65岁了,干嘛还要在这里受这个苦?回去就哭……回家后会哭。”

  但拍摄了一段时间后,

  达叔也被整个剧组感动了,

  “能参演这部电影,值了。”

  贰贰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

  《流浪地球》终于上映了。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部电影,

  所以它的拍片量只排在第四位,

  远远落后于《疯狂外星人》《新喜剧之王》《飞驰人生》。

  但一播出后,口碑就炸了,

  票房和排片,两天后双双逆袭至第一。

  观众和影评人这样评价,

  “燃爆了,绝对是世界级的。”

  “中国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中国科幻元年就此启航。”

  这部片子甚至惊动了卡梅隆大帝,

  他为此还写了两句祝愿:

  “希望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顺利,

  祝福中国的科幻电影之旅好运。”

  贰叁

  谈起拍摄《流浪地球》时的感受,

  郭帆说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的科幻电影没有前人铺路,

  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这次拍摄本身其实是一次冒险,

  在给未来所有中国科幻电影趟路。”

  但这次趟路非常成功。

  YouTube上有一条评论: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

  美国人选择坐飞船离开,

  而中国人则想要拯救这个地球,

  他们想创造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是啊,大家觉得中国电影工业化、标准化太差了,所以拍不了真正的科幻大片。

  但郭帆团队硬是不信邪,

  他们采用一种非常中国的方式:

  在有限预算下,通过群策群力,

  自愿牺牲自己的个体利益,

  最终实现了超极限的拍摄质量,

  不仅从此开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

  也开起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大门。

  贰肆

  2018年5月4日,

  拍完最后一场戏后,

  郭帆在通告单空白处写了几行字:

  “如果你要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

  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最后一幕戏杀青之后,

  剧组所有人先是笑了,

  “我们终于解放了。”

  但笑着笑着,大家都哭了:

  “我们终于完成了。”

  B组导演郁刚看完成片站起来,挺直腰杆大喊:

  “拍了这个电影,我能吹一辈子牛逼!”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