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吴主任
来源:吴主任(ID:lixingleguanpai)
最近一篇说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引起了讨论。除了“百度”两个字自带流量,日积月累的敏感体质,另外就是,多数人也意识到,百度真的搜索不出什么东西了。
因为PC端的内容基本一片荒芜。
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四大门户,个人博客,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论坛。一个人利用搜索引擎是很容易就能找到想看的东西。百度就是个入口,百度有很多负面,但仅存的这些搜索引擎里,百度的确是最好的。你可以说都是同行衬托,但事实确实如此。
以前但凡是个喜欢写点东西的人都有个博客,所以通过搜索引擎能找到很多未知的领地。现在这些作者都去哪里了?微信公众号。诶,不对吧,头条号和他们百度家的百家号呢?还有腾讯、网易的什么号(抱歉不记得他们叫什么)总之,各家都有个写作平台,但论真正的所有作者都不会放弃的就是微信公众号。
作为一个互联网观察家里的业务选手,说下公众号之外的其他号是什么状况。先说势头迅猛的头条号。我爸有次跟我说,为什么最近他看网易新闻,每天都给推荐腊肉的做法?我问你是不是搜索了腊肉的做法?他说是。我说,这叫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机器判断你想看这些,就让你看个够。我爸说,这这这这搞什么呢。我说,这是一个叫今日头条的产品引领的做法。过了几天我发现我爸开始刷头条了,不客气张一鸣,给您新增了一个用户。
游戏规则决定了一切。所以我们看到各家自媒体都是怎么更新头条号的呢,就是一次传播以一千篇为单位堆内容。提取重要的关键词,但为了应对这个信息去重,就在排列组合上做文章。什么意思呢,一篇文章可以在一天之内变换成一百篇文章往头条号上堆。为的就是尽可能多次地触达头条的用户。头条引领了信息流的游戏规则,如果说头条号都塞满了垃圾,其他家跟风的当然只能更烂。可惜了当年有态度的网易新闻,无法坚持做有态度的特色内容,沦为一个效颦东施。
微信公众号作为最大也是最好的写作阵地,垃圾少吗?垃圾一点也不少,但微信坚持自主订阅模式,也就是甭搞什么垃圾关键词堆砌了,好好写,虽然早期有部分垃圾自媒体利用一些规则狂收割了一波关注,但总的来说,完全去中心化,不可能被官方推荐,什么算法不算法的,一篇文章热不热全看用户的推荐。也就是说,也许微信上很多垃圾文章,但最好的写作者一定都有个微信公众号。而所有这些好与不好的作者都为微信的整个内容生态积累内容。沉淀下来,也就会让以后微信的搜索结果更有可看性。
另外一个可能搜索到内容的阵地是微博,就不说热门事件了,那一定是微博第一时间发酵,日常的一些信息在微博上也可以找到,不管是内容还是一些不错的作者。大量的ugc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作为百度或者李彦宏推广自家的百家号,填充内容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连百家号都没了,百度搜索出来就更没内容了。这有什么难理解的。不是百度死了,所有搜索引擎都得死,不需要很久,未来微信搜索的结果比百度可看性要强得多。现在不仅是自媒体,没有任何一家媒体不在微信上更新。
剩下的就是各个垂直领域的App,投资的、汽车的、篮球足球的,总之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用户群体了。
就我个人的日常内容获取,早就不需要百度了,至于头条就更烂了。反正我都不看。百度很快出来公关,说我们的百家号只占10%,希望更多优秀的个人和机构入驻百家号,我们一定做好内容。百度公关可能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推广机会,在办公室美滋滋。
李彦宏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再过几年,PC端的内容彻彻底底垃圾场化了,百度约等于百家号之后,那么百家号的内容确实就应该在当前就是百度内容的核心战略。如果依然跟风头条,那就是为中文互联网贡献第二个超级垃圾场,流量赚快钱,没必要。至今没有其他家的作者平台能像微信公众号这样好用,难道仅仅是因为公众号依托在微信的社交上?恐怕不是,从编辑器到作者可能的收益,到优质内容出位的可能性,这些都是作者关心的,而这些,微信公众号做得最好。
可是这些东西百度做不到吗?就是建立一个机制让好内容好作者可能获得应有的收益。我相信百度在内容上花了不少补贴的钱,但是如果都补贴给垃圾了,那相关的负责人是不是应该换了?哎呀抱歉,我不应该说这种话。
李彦宏肯定想过,但李彦宏不知道怎么办。我有个办法,希望李彦宏能听一听,不如去请教下张小龙??开个玩笑哈,虽然我上面说了一些头条的坏话,但我是真心希望不管是百家号还是头条号还是别的什么号,能够向微信公众号学习,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让优秀的作者们心甘情愿去百家号更新,还有因为审美不能光靠机器,什么算法不算法的,头条的智能算法推荐在我看来就是引领了一股不把用户当人的恶俗风潮。是的,我认为机器推荐再牛逼,在内容这种东西上都无法离开人的主观审美决策,不管是文字还是影视剧这样的视频。必须得有一些真正懂内容的人参与其中,需要把当下的流量和长远的内容生态这两件事平衡好。
所以,跟那篇说百度已死的作者的倾向不一样,作者显然是有些愤怒,似乎百度这么做很坏。其实我倒是觉得百度是不得不这么做,我表示理解,甚至同情。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