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纸片人被AI唤醒!海报上的梅西、漫画里的悟空都活了

2018-12-26 09:06:33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量子位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安妮 郭一璞

  来源:量子位(QbitAI)

  今天要介绍的新技术,可能会让不少人有个大胆的想法。

  因为2D形象变成3D“活物”,不再是魔法。

  你可能还记得《哈利·波特》里的神奇世界,报纸上的照片会动,墙壁上的名人画像能说话,甚至开门入户都要与“门神”胖夫人暗号问答一番。

  但,是,现,在,AI就是我辈麻瓜的神奇魔法。

  无论你想“复活”的是梅西.jpg、库里.png,还是詹姆斯.jpeg,抑或希望新垣结衣.tiff、波多野结衣.Raw“动起来”……

  这项名为照片唤醒(Photo Wake-Up)的新技术,都能让你得偿所望。

  不信?先牛刀小试亮亮相~

  它可以让你最爱的体育明星,詹姆斯、梅西、库里从照片里跑出来:

  相信我,走出来的库里真的是3D的:

  它还能赋予二次元角色以力量:

  把钢铁侠带到你身边:

  甚至抽象画都能搞的定,毕加索《玛雅和玩具船》中的主角可以走出来,像人类那样活动四肢:

  你还可以借此把角色们AR/VR化,只要动动手指,它们就能出现在你身边的世界:

  不管是照片、卡通还是抽象角色,但凡有个人样,照片唤醒技术都能唤醒它们体内沉睡的灵魂,让它们从二维化世界中苏醒过来。

  有了这项技术,或许游戏、动画制作行业的设计师们可能要开心坏了,只要画个2D的角色,自动就能变成3D。

  看到这些效果展示,有网友表示可能这就是和女神距离最近的一次了。

  恭喜恭喜~

  原理揭秘

  这些心水的动漫人物和体育明星,是怎么一下子从画里走出来,而且还会动、变立体了?

  在论文Photo Wake-Up: 3D Character Animation from a Single Photo中,研究人员来了一次完完整整的大、揭、秘。

  研究人员表示,让主角从平面静态图像里走出来,最难的地方就是要在系统中重建一个“虚拟人”。虚拟人必须能透过厚重的衣物,精确对应到画中人物的身体轮廓。

  头对头,肩并肩,手腕对手腕……当虚拟人的骨骼架构完全匹配到画中人,也就意味着你的男神/女神离动起来就不远了。

  整个操作过程,其实只用了三步:

  我们一步一步看,研究人员的第一步就是:分割纸片人。

  研究人员利用现成的图像分割算法,将画中人的躯干、四肢分割,再用人体姿态估计,提取画中人的2D骨骼关键点,忽略厚重的衣服,拟合出一种半裸的可塑3D模型,称为SMPL模型(Skinned Multi-Person Linear Model)。

  此时,无论是男神还是女神,现在都已经简化成看不出年龄和样貌的“石膏人”了。重要的第二波操作马上开始。

  第二步:细化纸片人3D模型

  纸片人跑不跑,全看3D模型好不好。这一步,研究人员开始细化纸片人的3D模型了。

  若纸片人运动,身体各部分间难免产生轮廓的重合。完美的模型能够匹配到纸片人的身体轮廓,还能识别这种自我遮蔽(self-occlusion)现象的出现。

△ 比如这样△ 比如这样

  怎样在自我遮蔽出现时保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人员想了个主意:先将SMPL模型映射到2D世界对准轮廓,调好再次转换成3D模型确保精确度。

  在映射到2D世界时,研究人员将SMPL模型转换成了两种不同的映射形式,一种是肌肉隐约可见的普通图(Normal Map),一种是五颜六色区分了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图(Skinning Map)。

  二者合一,转换成3D模型后,姿态可动的3D人来了!

  最后,研究人员用CMU的Mo-cap人体动作数据集喂给模型,数据集中的人物动作,现在可以迁移到你的纸片人身上了。

△ 6幅图中主角“出走”效果;每幅图左为原图,右为结果△ 6幅图中主角“出走”效果;每幅图左为原图,右为结果

  此时,如果有一个AR眼镜,戴上,手指比个心,心爱的“纸片人”就被点活,从画中出走了。

  随后,研究人员对103名志愿者进行了调查,86%的被调查志愿者认为Photo Wake-Up的效果超越了前人所做。

  艾伦学院三人组

  这项研究的三位作者,都来自华盛顿大学保罗·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作翁仲毅,一位台湾小哥哥,现在是华盛顿大学保罗·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图形图像实验室(GRAIL)的博士,他本硕毕业于台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读博士前曾在台湾讯连科技做技术主管,最近还在Facebook实习。

  二作Brian Curless,华盛顿大学保罗·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斯坦福电气工程博士。

  三作Ira Kemelmacher-Shlizerman小姐姐,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数学博士,华盛顿大学保罗·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同时,因为自己创立的公司Dreambit LLC被Facebook收购了,所以自从2016年起她还是Facebook的AR/VR研究科学家,并且长期担任CVPR和SIGGRAPH的区域主席和技术委员会成员。

  这个研究团队,从一作到三作,那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量子位此前介绍过的桌面足球,就是二三作两位教授的作品;

  还有假装拉小提琴的Facebook AI,也是三作小姐姐参与的研究。

  感谢作者们的研究,从此地球人再也不怕被《三体》中的二向箔攻击了,就算被压成纸片片,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复原回3D。

  传送门

  项目网页

  https://grail.cs.washington.edu/projects/wakeup/

  论文

  https://arxiv.org/abs/1812.02246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