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董明珠吆喝格力股票, 有多少围观者会被忽悠

2018-12-18 18:27:51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锌刻度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2018年年尾,董明珠再度成为焦点人物,在2018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董明珠喊话:“你们应该加快速度,开完会回去买格力股票”。然而,哪怕董明珠宣布赢了十亿赌约,哪怕格力电器交出了优异业绩,资本市场依然不买账,面对董明珠的推销,中小投资者购买格力电器股票时恐怕也会格外慎重。

  文/陈邓新

  来源:锌刻度(ID:beefix)

  1/ 从100股起家

  董明珠对格力电器股票信心满满是有原因的。格力电器于1996年11月18日上市,发行价为2.5元,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7.5元,上市首日收盘价为50元,上市首日换手率29.90%,

  当时董明珠持有500股原始股,成本仅为1元,上市首日的收益率高达50倍。

  这个持股数量直到2006年才发生变化,那一年格力电器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对格力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董明珠获得150万股、成本为5.07元,到了2007年又获得250万股、成本为3.87元,之后2009年获得226万股、成本为4.49元,三次股权激励一共花费2742.74万元,每股均价约为4.38元。

  锌刻度(beefix)记者还发现, 2008年7月14日格力电器实施10转增5股派3元(含税)的分红方案、2009年6月3日实施10转增5股派3元(含税)的分红方案、2010年7月13日实施10转增5股派5元(含税)的分红方案,董明珠一共获得1486.43万股,这批股票的成本为0。也就是在2014年3月7日之前,董明珠持有2115.43万股,持股成本约为2742.74万元,每股均价约为1.30元,以当前格力电器股价37.07元计算,收益率约为28.59倍。

  从2014年3月7日~2017年5月9日,董明珠通过竞价交易直接增持股票,一共增持了32次。登录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点击“信息披露”,再选择“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在“董监高姓名”处输入“董明珠”,可以看到董明珠的增持记录,增持数量最低为2014年3月10日,仅增持100股成本为27.48元,增持数量最高为2015年9月15日,增持22.02万股成本为16.13元;增持成本最低为15.83元、增持成本最高为31.76元,迄今为止每笔增持都实现了盈利。

  2014年增持4次,2015年增持14次,2016年增持11次,2017年增持3次,再加上2015年7月3日实施10转增10股派30元(含税)的分红方案,董明珠一共获得2333.41万股,持股总数达到4448.84万股,因此位列2017年格力电器第十大股东。

  虽然2017年5月9日至今没有减持或者增持格力电器股票,但由于公司前十大股东的门槛在不断变化,董明珠一度退出公司前十大股东,不过格力电器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又回到第十大股东位置。

  2/市值被竞争对手反超

  然而,今年格力电器投资者日子不好过,当前获利比例仅为10.66%,从今年最高点58.7元到今年最低点35.6元跌幅为39.35%,用愁云遍布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而格力电器与竞争对手美的集团一对比就更有意思了。

  2018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34.1%,净利润211.2亿元,同比增长36.6%,毛利率为30.15%,净利率为14.28%。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57.6亿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19.4%,毛利率为27.26%,净利率为9.28%。

  美的集团营业收入比格力电器快600亿元,然而净利润却少了32.2亿元,毛利率与净利率都更低,美的集团的盈利指标完败。但资本市场给格力电器市值为2229亿元、市盈率为7.92倍、市净率为2.57倍,给美的集团市值为2622亿元、市盈率为10.99倍、市净率为3.16倍,美的集团整体估值全面压制格力电器,这个现象2016年就出现的,之前都是格力电器市值比美的集团多100~300亿元,如今反而落后400~800亿元。

  一位财经证券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出现这样的落差,是因为资本市场对格力电器多元化策略越来越失望。做手机已经是彻头彻尾失败了;智能制造到干得不错,成为公司的新招牌之一,然而这块业务体量太小、最乐观估算全年营业收入占比也不会超过10%,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格力电器虽然没有直接投资银隆新能源,但精神象征董明珠深陷银隆新能源内斗漩涡,自然而然也受了拖累;30亿元间接投资安世半导体布局芯片产业,投资者一片哀嚎,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烧钱无底洞。

  实际上,格力电器多年前也进行过转型,但不是多元化转型而是产业深度转型,目的是完善空调产业链,为此发起了一系列收购, 2004~2006年先后收购了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新元电子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之后数年不断向空调核心技术进军,这才有了格力空调的广告词“掌握核心科技”。

  格力电器明明是一个技术公司,活生生被营造为概念公司——董明珠成为“网红”这几年,资本市场起初是认可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但随着格力多元化陷入困局甚至是迷失方向,下一步格力多元化如何走向,格力电器股价走势如何,至少会让不少投资者心底打个大问号。

  3/最大不代表最强

  董明珠“做大”梦想必须依靠多元化才可以实现?以空调为主的家电企业是不是到了行业天花板?产业在线的数据显示,格力空调连续23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连续13年成为全球空调行业的大玩家,2018年单论销售额力压日本的大金成为全球最大空调制造公司已无悬念,然而在成就背后是增长潜力不足的问题。

  国内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和工程空调市场格力电器的市场份额已位居第一,竞争对手只剩下美的集团、海尔等少数公司,市场份额提升较为艰难,还能大展拳脚的只剩下车用空调和海外市场。

  汽车的体积有限要求压缩机体积更小,因此技术含量更高,格力研发车用空调已数年,一直找不到突破口,董明珠原本是想通过与珠海银隆合作进入该领域,如今珠海银隆风雨飘渺,指望它看来已不现实了。

  其实上市公司奥特佳的谋略就值得参考,奥特佳通过收购空调国际美国100%股权、空调国际卢森堡公司100%股权和空调国际比利时公司0.69%股权,成功成为通用、大众、克莱斯勒等国际知名整车企业的车用空调供应商。

  相比车用空调市场,海外市场更为广阔。日本《东洋经济》周刊曾报道,格力空调业务范围主要偏向于中国国内的家用空调,而在国外偏向拉美、中欧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利润更高的北美市场、西欧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就算在东南亚市场日系企业仍然由于压倒性优势。

  可见格力要想争夺北美市场、西欧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就必须与大金、日立和三菱机电硬碰硬,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价格优势,还需从技术上成功超越甚至是打败它们,如此格力电器6000亿元营业收入目标才可以实现。

  然而当前格力技术上还稍逊一筹,追赶尚需要时间更别提打败了,于是董明珠才这么执着多元化,寻找更容易快速发展的新行业,但不管是手机、智能制造,还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目前都看不到有培养成为千亿产值的希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