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书中自有黄金屋:畅销书如何纾解企业家的焦虑和欲望

2018-11-15 09:22:58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首席人物观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小芳

  来源:首席人物观(sxrenwuguan)

  01

  1997年2月,张朝阳体会到了借势的惊喜。

  一场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瀛海威主办的论坛,最后声名远播的却是张朝阳和他的爱特信。

  这还得感谢一个名字拗口的美国人——尼葛洛庞帝。凭借一本启蒙教科书《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尼葛洛庞帝成为互联网界的先知。起码他的中国粉丝们有此共鸣。

  《数字化生存》在1996年有了中文版。当时,翻译者胡泳坚持用《数字化生存》这个书名,并在封面上强调,“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图:《数字化生存》的封面图片图:《数字化生存》的封面图片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义。没有人比译者更深谙中国读者的集体心理。相比台湾译本温吞吞的书名《数位革命》,《数字化生存》显然更能抓住中国人担心在信息时代掉队的惶恐。

  当年12月,该书正式出版时,海南出版社的编辑们在办公室里猜销量:3万,5万,最大胆的喊出了20万册。但现实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光同济大学一天就卖出3000册。经过几十次再版,这本书销量60万册。如果算上盗版,总销量应该超过100万册

  瀛海威的创始人张树新敏锐意识到,请尼葛洛庞帝来中国布道,应该是推广互联网的一次良机。

  1996年春天,瀛海威在中关村南大门树立起一块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向北1500米正是瀛海威(Information Highway 的音译)科技馆。但现实中的中国,距离信息高路还有十万八千里。

  时任亚信公司总裁的田溯宁回忆称,当他跑到偏远地区和地方官员讲述如何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时,对方让他去找交通厅。于是田溯宁只能掏出《数字化生存》。为了科普,他曾自费买了几千本送给各省官员。

  张树新则想到请作者直接来做信息化科普。这时,大家都不约而同想到一个牵线人选——张朝阳,后者自称尼葛洛庞帝唯一的中国嫡传学生。

  论坛在中科院举办。张朝阳自告奋勇充当老师的翻译,尼葛洛庞帝也不吝帮学生“打广告”——他说来中国是因为对这个国家感兴趣,而学习中国的最好方法是投资中国,所以他投资了张朝阳的爱特信。 

  张树新掏钱邀请嘉宾,但《中国经济时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上重点报道的,却是那个叫张朝阳的海归年轻人和尼葛洛庞蒂的关系。

图:张朝阳和尼葛洛庞帝图:张朝阳和尼葛洛庞帝

  说张朝阳是《数字化生存》的直接受益者,恐怕并不为过。而从这本互联网启蒙之作中间接受益的人,就更多了。

  王兴读到这本书时还是高二学生。书里勾勒的那些被互联网即将改变的生活让他坚信:“凡是还没有被互联网所改变的行业,都即将被互联网所改变”。从王兴日后创立的饭否、美团,你都可以找到他要用互联网改变行业的精神指南。

  《数字化生存》见证并影响了中国互联网的起步。1997年以后,新浪、网易、搜狐、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对新兴世界的渴望点燃了这本书的热度。尼葛洛庞帝的预言就像一把钥匙,为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打开通往数字化时代和商业的大门。

  到了1999年,时任广东当常务副省长的王岐山已经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人手一册《数字化生存》。

  02

  真正以书造势的还属马云。2000年至2005年,凭借金庸的名头,马云在杭州成功攒了5局西湖论剑,以此提高阿里巴巴的“江湖地位”。

  当今年的乌镇没有了饭局、大佬们中规中矩地完成例行发言演讲时,人们愈发想念那个没有主持人、大佬们畅所欲言的西湖论剑。

  其实2000年的阿里巴巴,因为专注低调的2B业务,在圈内外号召力一般。但马云何等聪明,既然要论剑,有谁能比武侠江湖的缔造者金庸更有感召力呢?

  当年最大B2C网站8848的创始人王峻涛(老榕)说,参加第一届西湖论剑,就因为马云说了句,“金庸大侠也要来。”

图:金庸参加了前两届西湖论剑图:金庸参加了前两届西湖论剑

  互联网圈的金庸粉丝不少。以同样的书友会套路,马云约请了新浪创始人王志东、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网易创始人丁磊。

  第一届以“新千年,新经济,新网侠”为主题的西湖论剑,直接变成了金庸书迷交流会。见到金庸时,书迷丁磊是这样调侃的:“金大侠,你把我们一代年轻人的时间给耽误了呀。”王志东上台发言时,则讲述了金庸小说是如何打破政治和文化的隔阂,“谈起武侠小说来,不管从台湾来的,美国来的,香港来的,一谈起这个,十个有八九个都会凑过来很好很好地谈。”

  谈论什么不重要,氛围才是关键。把一桌人妥帖地安排好,东道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大半。

  会后,马云不忘社交礼仪——他将金庸签名的《笑傲江湖》送给大家。至于阿里巴巴,则如愿收到了“江湖”的盖戳认定。

图:2000年09月10日,第一届西湖论剑现场图:2000年09月10日,第一届西湖论剑现场

  互联网大佬间的快意恩仇留在西湖的柔波上。如果视野追随着时代浪潮的大方向,当年火遍全国的畅销书应该与两只“老鼠”有关——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举国沉浸在一种“入世求变”的积极情绪当中。一本浅显的商业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开始走进企业家的视野。这则寓言通过两只老鼠,阐释了一个颇具辩证法色彩的结论——“变是唯一的不变”。

  企业家群体开始思考拥抱变化。当年12月,央视《对话》栏目和《中国企业家》杂志联合策划了两期节目——《中国企业家面对变革》,话题由头就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当时,李书福、柳传志、张朝阳等人皆为嘉宾。

  在那期节目中,狂傲的李书福很快成为大家“围攻”的对象,因为他宣布要从造摩托车转型造汽车。他眼里的“奶酪”是中国潜在的汽车市场。

  一向以大家长的持重形象示人的柳传志,都忍不住给李书福泼冷水:“我觉得李总现在得到的还不是奶酪,你得到的只是寻找奶酪的权利”。

  李书福自然是不服气的。外界对他的质疑从未间断,但他仍旧我行我素,朝着看准的那块“奶酪”行进。待17年后回看,李书福不但造出了吉利汽车,还收购国际品牌沃尔沃。今年2月,他还以90亿美元买入奔驰母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一跃成为奔驰的最大股东。当然,他的每一次行进都再度招致外界非议。

  但争议总好过遗忘,同期参加节目的更多企业家,后来慢慢隐没。张朝阳在节目上的那句“永远不要认为,你案头的奶酪一直是你的”,则更像一则预言——如今,无论是社交、视频还是新闻客户端,搜狐都已经失去护城河。

  这本畅销书也见证了残酷的改革进程。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很多国企团购这本书,送给职工。据说鞍钢的工人几乎人手一本。在送走下岗职工时,领导会安慰大家:你们要适应变化,拥抱变化。

  数千万下岗职工就此成为改革的牺牲品。未来的奶酪在哪?这个问题将长久困扰着这一代普通人。

  03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2015年离开央视时,知名主持人张泉灵曾写过一封抒情长信。

  2010年以来,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担心与时代脱轨的焦虑,从科技圈蔓延至整个商业世界。凯文·凯利的《失控》成为这一时期的警世恒言。

  这本书写于1994年,2010年前后引入中国。《失控》准确预测了今天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趋势。尽管它像砖头一样厚、语言也苦涩难懂,但没有人能够抵挡预言的魅力。

  和尼葛洛庞蒂一样,凯文·凯利的出场带着光环。2010年首次来华,凯文·凯利和李开复在劳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探讨“移动互联网之后,互联网下一个爆发点是什么?”

  真正让凯文·凯利成为互联网“导师”的则是2012年和马化腾的那次对谈。彼时3Q大战正酣:这年4月,周鸿祎以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为由,向广东法院提起反垄断诉讼。在腾讯被起诉的9天后,马化腾将凯文·凯利邀请到北京,与其进行了一场公开对谈。

图:马化腾和凯文·凯利(右)对谈现场图:马化腾和凯文·凯利(右)对谈现场

  当时的凯文·凯利在马化腾心中有着极大的份量。他曾说,“看到Kevin Kelly的一些论著,我们感觉到他是从高空去俯视整个格局的发展,可以观察到河流的走向。”

  或许正是怀着这种高山仰止的心情,马化腾在对话现场真诚地像一个被老师拉去谈心的学生。他毫无保留地抛出自己的困惑:应该如何看待被关于垄断的指责?在平台上创业能不能长出一个平台性的公司?

  互联网素有跟风之势。在马化腾之后,搜狗王小川、猎豹傅盛等人,也先后和凯文凯利对谈。

  月满则亏,凯文凯利在中国“走穴”太多,且每次演讲内容大同小异,渐渐消磨掉了人们的新鲜感,甚至敬畏心。有媒体统计,2016年,凯文凯利在中国至少有12场活动。他的头衔也由此从先知、预言者变成了“洋忽悠”。

  同样在2016年,创投圈新生代红人尤瓦尔·赫拉利登场。这年4月,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宣传《人类简史》,北展馆剧场2580张门票很快被抢光。快开场时,门口的黄牛仍询问路人:“有多余的票吗?”

图:2017年7月,尤瓦尔在上海的演讲图:2017年7月,尤瓦尔在上海的演讲

  尤瓦尔这次来中国时为了推广他的中文版《人类简史》。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都曾亲自推荐这本书,扎克伯格甚至直接将它推给线上读书俱乐部的3800万粉丝。

  和《失控》不同,《人类简史》并非科技预言,而是一本讲述人类进化的历史书。“一本历史书被那么多赚大钱的人推荐,那么不赚钱的人、挣小钱的人肯定得趋之若鹜。”《人类简史》中文版编辑卢俊透露,一开始推这本书的人就是创投圈。

  在他看来,书中所描绘的人类的协作能力,虚构能力,共同想象力等理论。在过去企业界就一直有,正经的名字被叫作企业文化和愿景。

  这种契合性给企业家以熟悉感,而熟悉带来共鸣和安全感。另一方面,书中所描绘的关于人未来结局的预判,则击中了人们窥探未来的欲望。

  正是这种欲望,成为商业畅销书的内在驱动力。 

  但就像创投圈不断变化的风口一样,没有哪个观点能够一直火爆。在尤瓦尔筹备第三部著作《今日简史》时,瑞·达利欧的《原则》已经晋升为互联网圈的新圣经。

  这一次,狂热的读者变成了猎豹CEO傅盛。他自称已经成为“思维能力的升级”这一概念的信徒,《原则》对他有着宗教般的意义。

  不仅频繁在公司内外提这本书,傅盛还在公司周末的学习沟通会上读《原则》,让小团队学习改造自我。

  他还写了读书笔记《自我进化是一切》,并在瑞·达利欧来华时,放出与其共进晚餐的照片。

  04

  生存、失控、原则……稍加梳理关键词,我们似乎总可以找到这些时代畅销书的共同功用——寻找参照、掌控未知。

  正如孔飞力在《叫魂》中所言:

  “我们不能预见未来。然而,构成未来的种种条件就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是它们似乎都被加上了密码,使我们在没有密码本的情况下难以解读(当这车子终于到了我们手中时,却又已经太迟了)可是,我们确实可以看到难以为我们解读的种种支离片断,并必须赋予它们某种意义。”

  解码未果,有人就会倾向于从历史和他人的经验里提炼答案。以史为鉴并没有错,但这种选择本身常常充满矛盾——写完无数兴衰起落、王侯将相万骨枯之后,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后记里感叹:

  “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因为尽管技术、衣食住行变了,但里面的壳其实并没有变,千百年来都是一套,人们依然会不断犯错,岳飞和崇焕也依然会死。“能够超越历史的,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商业史亦是不断犯错的过程。

  1994年,在中国保健品市场总销售额达300亿元之后,程序员史玉柱开始进攻保健品领域,并在第二年一下子推出强肾、减肥等12种保健品。但销售行业管理的复杂性远超过他的想象,加之随后的保健品行业泡沫,巨人最终倒于资金链断裂。

  史玉柱后来将创业复盘写成了《我的四大失误》,其中三个失误分别是盲目扩张、盲目追求多元化、不够专一。

  这些教训并未让后来者引以为戒。在商业世界,关于盲目扩张、资金断链的故事仍不断上演。前有孙宏斌败走顺驰,后又贾跃亭玩砸乐视七大生态,远赴美国造车。

  管理学畅销书《追求卓越: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全球销量超过900万册,但其作者汤姆•彼得斯却在警告世人:“这个时代变化太迅速了,不可能仅仅依赖几条准则就获取永久的成功。任何东西吃得太多都会有毒。请记住:商业中所有事情都是悖论。”

  不过,只要有焦虑和社交的需求存在,商业畅销书的书单就会持续更新下去。

  部分参考资料:

  1.《1996 年,《数字化生存》和互联网在中国的起步》,曾梦龙,好奇心日报

  2.《2001 年,《谁动了我的奶酪?》让中国人摸到了进入商业文明社会的门道》,曾梦龙,好奇心日报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