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对话“毕导”:跨界之后会有一个新奇的世界吗?

2018-10-22 11:18:22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写作跨界,读作赋能,人类自历史发展以来就没有离开过跨界二字。1776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利用煤和木炭浊作为燃料,可以提供不受环境影响的高效动力。时间到了1814年,乔治·史蒂芬森将蒸汽机与载具进行了跨界融合,才有了轰动一时的发明,蒸汽机车。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最重要的是,每当有这样一种通过赋能带来巨大收益提升的作品出现时,时代就会发生变革。1870年,齐纳布·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1881年人们把电动机附能在了生产上,于是便拉开了工业时代的序幕。

  跨界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打破隔阂。在这个万物飞速发展的年代,都在强调人才难求。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是缺乏一个合适的机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年度创新35人就是一场,属于那些的“普罗米修斯”们的聚会。

  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的化工专业在读博士,毕啸天创办的公众号“毕导”就一直致力于以幽默的方式进行科学跨界交流,对于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来说,为什么要邀请以“搞笑幽默”著称的“毕导”来作为“全球科技青年论坛”(Innovators Under 35 Reunion)的嘉宾呢?

  DT君1 : 为什么想要邀请“毕导”?DT君2 : 因为有趣,他可以把科学的芯裹在有趣的外皮里。比如最初让我关注到“毕导”的就是他关于冬天怎么穿衣服最暖和的一个实验。毕导”做的实验,《一个清华博士在供暖前给广大学子最中肯的建议》。贴近实际生活,很多都是我们平时不太会注意的现象,然后他用一种令人意外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年轻人,这可能会启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图|毕导公众号(ID:bxt_thu)图|毕导公众号(ID:bxt_thu)

  DT君1:“毕导”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推文是什么?DT君2 : 如果推荐的话,《看了<我不是药神>,我想在家里合成格列宁……》,背景为人所知,从他的角度理解阐释的很有特点。

  DT君1:担心“毕导”的风格和我们不搭吗?DT君2 :  会啊。DT君1:你从阅读“毕导”的文章中得到的收获有什么?DT君2 : 开心。比如说格列宁这篇文章,他的讲解令你对离自己很远的一个药物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样吹牛也方便。对于更年轻的人来说,太过理论的内容可能不会太吸引他们。

图|毕导公众号(ID:bxt_thu)图|毕导公众号(ID:bxt_thu)

  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毕导”源源不断的奇思妙想都是来自哪里呢?面对和平时镜头中略有不同的“毕导”,DT君进行了一次非DT式的采访。

  “科学”和“段子”不是一个坐标轴的两极

  DT君 : 很多人会觉得“毕导”的脑洞特别大,请问激发“毕导”脑洞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平时会注意训练自己的脑洞吗?

  毕导 : 主要来源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我平时无论在做什么都很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同样一件小事,稍微观察一下你就能看到比别人更多的有意思的细节。

  从小我的记忆力就很好,学过的知识、看过的段子都会记住。当你用段子的思维表达科学的知识时,这种知识迁移的能力就是“脑洞”。在思考问题A的时候,可以同时思考到与之相关的B、C、D,在头脑中产生交错和关联,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脑洞”。

  我并没有刻意的训练自己的脑洞能力,但广博的摄取、细心的观察和知识迁移的思维方式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了。

  DT君 : 在您输出的内容中,如何平衡科学性和段子之间的冲突?

  毕导 : 没啥冲突,“科学”和“段子”又不是一个坐标轴的两极。

  我的文章是用科学严谨的理工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事情,科学性我会坚持严谨科学,力争不出现事实性错误。

  其实科学性和段子在我的文章中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因为在分析一些小事的时候非常夸张地严谨科学,才凸显出好玩的地方。所以大多数时候两者是很好地成为了我的文章中的两个要素。如果遇到特别科学的知识,我会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或者略去部分复杂的计算,让段子读起来更流畅。

  我的物理化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他说:“物质表面的分子具有表面能,能量比内部分子高。你看我身体这么好,因为我吃馒头只吃馒头皮。”这就是我心中把科学和段子完美的结合。

  DT君 : 您的专业领域是化工,但是您撰写的很多文章内容不仅仅是化工,您会担心解释非专业问题的时候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吗?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毕导 : 会担心啊。

  类似的问题还可以有,“你是理科的,会担心解释文科问题的时候受专业人士质疑吗?” “您是硕士生,会担心解释专业知识的时候受博士生质疑吗?” “您是教授,会担心解释问题的时候受院士质疑吗?”

  没有人是全才,也不可能对各个领域都了如指掌。在推文中如果涉及到我不是很了解的领域,首先会咨询工作室里其他专业的小伙伴,同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我会尽力做到写出的东西,都是科学的,如果不确定的东西我不会写,或者拿出来和读者探讨。总之,自己主观上抱着对知识崇敬的态度我觉得就没问题。

  在公众号的后台也经常有读者和我讨论一些专业性的问题,我很欢迎这样的讨论。

  当然,其实我写的很多都是段子,其中运用的专业知识也不会特别高深,有时候也会用知识来造梗。希望大家用看段子的心态就好,不用和论文审稿一样。

  创新与突破的过程,其实也很快乐

  DT君 : 您创办了公众号“毕导”,这个公众号最想传递的讯息是什么?

  毕导 : 跟着一个理工男的视角,用理工思维解读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听听我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让辛苦搬砖的日子有更多的快乐。

  DT君 : 您如何理解自己的微博分类——“知名搞笑幽默博主”?这是您对自己所期待的社交媒体定位吗?

  毕导 : 是。如果要再具体一点的话可能会是“科学搞笑博主”,但总体是对的。

  不要觉得“搞笑”是一个很low的词,相反,我很喜欢被定义为“搞笑幽默博主”。因为我写的文字、拍的视频想传达的就是一种幽默的精神。

  写段子的初衷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生活十分单调,我就用理工科严谨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一些小事,有一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往往能得到很有趣的结论。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很不容易,如果我写的东西能让大家多一点快乐,那我觉得就很开心;如果大家看完之后能感受到一种好玩的思维方式,那我就觉得很有价值了。

  DT君 : 万一有一天读者不再买这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写作风格的账,会尝试转型吗?

  毕导 : 辩证地看吧。不管怎么转型,创作的东西都得是自己独特的风格。观众不买账,也许是在要求我在创意上更精进。当然,我也会长大,做的事情也会变;观众也会长大,口味也会变。未来的事,谁知道呢。但是打磨风格和创新风格都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啊。采访完毕啸天,DT君不禁想到,我们在谈论科技的创新与突破时,对于科技传播的表达方式。“毕导”正是一个践行创新与突破的个体,正如格鲁克夫斯基曾在小说《地铁2033》中这样写到“那黑暗笼罩的不是车站,而是人心,即使再亮的水银灯也无法驱散。”

  10月27日,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DeepTech深科技联合主办,梅赛德斯-奔驰特别呈现的“ 全球科技青年论坛 —— Meet 35 ” 将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行。会上设置了“科技大跨界”版块,听“毕导”用一本正经又胡说八道的段子,为你讲述跨界之后所发现的新奇世界。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