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给你价值8800块的比特币,你能生存21天吗?

2018-09-25 08:43:07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硅谷密探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李鲁

  来源:硅谷密探(guigudiyixian)

  早晨,从福建龙岩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一个女孩正望着窗外逐渐忙碌起来的街景。

  随着列车逐渐驶入站台,摄像师问女孩:“你的挑战就要开始了,此刻是什么心情?”

  “平淡的心情”,女孩回答,眼睛直勾勾地望着窗外。

  但她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5分钟后,列车停靠在北京南站,女孩走下火车,终于忍不住张开双臂拥抱北京早晨的空气,放开嗓子宣布:“你好北京!我的挑战开始啦!”

  这个女孩叫何有病,“有病”是因为她此行来北京要做的,听上去不像是正常人干得出的事。

  何有病同学的“挑战”内容是:一部手机,0.21个比特币,生存21天。

  对于这项挑战,何有病还没出火车站就立下豪言壮语。“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也要坚持”,她望着来往的人流坚定地说。

  似乎她在那一刻已经预见到此行会面临的困难。即便如此,仅一天后,她便会感叹初到北京时的天真。

  《21天数字生存挑战》——一个女孩和她的区块链信仰

  何有病同学的比特币生存挑战,和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来自于爱奇艺上的一部自制短纪录片《21天数字生存挑战》。

  纪录片讲述了区块链女孩何有病,靠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宝、0.21个比特币,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生存21天的故事。这21天内,她不能接受包括摄制组在内任何人的施舍或帮助,一切衣食住行全部靠比特币交换,并想方设法地生存下去。

  这部纪录片不仅包含了生存挑战的艰辛,还体现了中国老百姓对数字货币的认识,和区块链技术在生活中的现状,是比任区块链何调研和报告都更有血有肉一幅画面。

  因此《21天数字生存挑战》连载以来,在区块链圈子里造成了很大反响,甚至引起了国外一些科技媒体的注意。

  那么何有病同学在北京经历了哪些困难?这部纪录片又意在为我们呈现怎样一副画面?就让小探带你一探究竟。

  第一天:兴奋后的疲倦

  或许因为初次到北京,何有病在北京第一站定在了名胜古迹陶然亭公园。然而到了公园大门口她却犯了难,因为公园要两块钱门票,但她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只有手机里的0.21个比特币。

  于是何有病开始和公园售票处的大爷沟通,尝试用比特币买门票。面对这个奇怪的请求,大爷和旁边的大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摸不到头脑。

  “我不知道什么比特币”,大爷说,“我不懂,确实不懂。”

  这么一来何有病同学便没去成陶然亭公园。8月的北京正值酷暑,天气干燥炎热,何有病在室外待了一上午觉得有些口渴,因此她决定去路边的报亭买水喝。当然了,她还是必须用比特币。

  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何有病决定先不说比特币,而是从区块链切入。

  “区块链是一种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它是一个没有办法篡改的分布式记账”,她有模有样地开始跟大妈讲解,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分布式记账您懂吗?就是记账。”

  此时大妈略显尴尬。虽然作为报亭老板,记账对于大妈来说算是信手拈来,但是大妈依然听不懂何有病在说什么。

  “我不懂,我没文化。” 最后大妈只好摆摆手,保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憨笑。

  连续两次碰壁,何有病有些气馁。然而她还不准备放弃,特别是中午看着摄像师吃香喷喷的拉面,而她自己只能饿肚子的时候,她暗下决心下午一定要用比特币换到吃的。

  由于没有地铁票,何有病从街边“偷”了一辆没上锁的ofo小黄车,并顺利找到了一家麦当劳。在麦当劳里,她先迫不及待地喝了两大口自来水,然后要了四包蕃茄酱。虽然这些着实算不上食物,但她毕竟已经一天没吃饭没喝水了,以至于拿到蕃茄酱的时候何有病兴高采烈,都忘了问麦当劳接不接受比特币。

  询问以失败告终。由于太饿,何有病在附近的超市里试吃了一块香肠和两个枣。这之后她没有再去别的地方询问,而是直接返回了麦当劳。

  夜幕降临,何有病初到北京的最后一丝兴奋劲也被闷热的空气消磨殆尽。她手机里的0.21个比特币约等于1300美元,或8800元人民币。虽然手握这笔“巨款”,但她最后的庇护所却只剩下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毕竟这里至少有免费空调。

  何有病看着手机,她多么希望这0.21个比特币能减少哪怕0.01,让她买个汉堡吃。但此时她已经没力气去询问了,也懒得去了。她只想好好休息。

  最后她躺在了麦当劳的沙发上,蜷缩着身体,度过了21天数字生存挑战的第一天。

  第二天:心理和身体的极限

  第二天何有病同学在麦当劳醒来是早上6点45分,但是店里充足的冷气却早已令她睡意全无。她在洗手间洗了脸,并要了两杯咖啡伴侣作为简单的早餐。

  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外的温度逐渐上升,前一晚糟糕的睡眠也让何有病愈发的困倦。接近中午的时候,她在一个不要门票的公园内找到一处有树荫的草坪,决定躺下休息一会。

  刚刚躺下,何有病惊喜地发现头顶的果树上有野生的桃子。她噌的一下跳起来,摘下一个桃子,在衣服上擦了擦就准备吃。

  “我不管了,我吃一下!” 说着何有病一大口啃下去。

  或许因为桃子是生的,或许因为没擦干净,或许因为咖啡伴侣和桃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吃完桃子仅过了30分钟何有病就吐了。这导致她身体严重脱水,在公园长椅上昏睡了两个小时。

  醒来后,摄像师为了帮意志接近崩溃的何有病振作起来,给她看她第一天的视频。看着第一天刚下火车时那个充满干劲的自己,何有病委屈地哭了,因为她从没想过挑战一开始会如此艰辛:一天半的时间里,她摄入的食物只有一块香肠、两个枣、四包番茄酱、两个咖啡伴侣、两个生桃子。

  然而在意识到自己天真的同时,何有病也回想起了她在第一天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失败,就是区块链人的失败,信仰的失败”。视频里那个生龙活虎,说自己“来自未来”的区块链女孩,似乎让此时失魂落魄的何有病对挑战重新燃起了斗志。

  第二天晚上何有病依然选择在麦当劳落脚。与之前不同的是,第一天摄像师劝她看看有没有别人吃剩下的汉堡薯条,她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而此时她在麦当劳里伺机而动,时不时紧张地张望,等终于有一位小哥剩了半个汉堡在盘子里并起身离开,她飞速冲过去抓起汉堡就往门外跑,头也不回,以免脸被看到。

  而与之前相同的,除了依然睡在麦当劳,还有何有病手机里的比特币。这0.21个比特币,像是隔开何有病和现实世界的一道高墙。两天生存挑战结束,何有病已经尝试用比特币交易72次,无一成功。每当她尝试沟通或说服人们和她交易,仿佛一切的努力都像是在对牛弹琴。

  真的没人愿意帮助何有病吗?人间未见得如此冷漠。

  让何有病如此落魄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区块链世界内和世界外的隔阂。

  比特币无法让你生存,但比特币社区可以

  整整两天没有正常进食,虽然何有病斗志尚存,但她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

  第三天早上尝试用比特币买食物失败后,何有病的身体终于到达了极限,因为血糖过低晕倒在商场中,随后被送往医院治疗。

  不幸中的万幸是,前两天的纪录片在网上播出之后,引起了天南海北很多区块链爱好者的注意,其中在北京的几位区块链爱好者听闻何有病的经历之后,纷纷赶到医院伸出援手。

  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何有病的比特币方才派上用场。她和一位区块链爱好者交易,用比特币换了医药费;和另一位则是换到了食品补给。

用比特币交换食物用比特币交换食物

  依靠区块链爱好者的力量度暂时过了难关,何有病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货币,失去了相信它的群体就失去了价值。对于她手机里的比特币而言,任凭交易所里的价格标得再高,只要没人愿意和她交易就和一行代码没有区别。

  由此何有病也终于找到了数字生存挑战的正确“攻略”:她要做的不是说服路人,而是找到圈内人。换而言之,面对区块链世界内和世界外的隔阂,为了生存她不能当布道者,而是要依附于那隐藏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信仰区块链技术的人群,做一名信徒。

  在这之后,何有病结束了她在北京的挑战,随摄制组前往深圳,而她也因为中国的区块链爱好者们逐渐踏上正确的轨迹。

  第七天时,何有病的微信粉丝群已经达到5个,每个几乎都爆满,算下来粉丝团接近2500人。这些人中有大学生、程序员、销售经理,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是区块链技术的信仰者。

  何有病的粉丝遍布中国各地,每当她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就会有人“接头”,从此她再也不怕靠比特币行走江湖了。在深圳的一周里,何有病先是从粉丝那买到了洗面奶和化妆品,接着请粉丝帮她在优衣库买衣服再用比特币交换,然后经过粉丝介绍找到了挑战以来第一家愿意接受比特币的餐厅,最后甚至用比特币换到了粉丝订的酒店。

第一家愿意接受比特币的餐厅第一家愿意接受比特币的餐厅

  虽然挑战规定何有病不能使用法币,但是何有病的粉丝可以使用。自由穿梭于区块链世界内和世界外的粉丝们,是连接区块链女孩和现实世界的桥梁。

  敢问数字货币路在何方

  如果跳出挑战的规则,何有病完全可以在第一天把0.21个比特币换成8800元人民币,靠这些钱别说是生存挑战,她大概会活得比大多数同龄人滋润。

  我们都知道用比特币可以随便兑换法币,这件事任何一家交易所都能做到。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家都用法币买东西,没人用比特币,就像没人会用股票买东西一样。

  因此通过《21天数字生存挑战》,我们除了能看出普通人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认识,还能看出目前在中国,比特币作为投资品的价值以外,它作为一种货币的价值。

  不仅在中国,目前世界范围内,比特币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投资品——投资者在交易所里低点买入、高点卖出,获得利润——和股票没什么两样。

  作为货币,比特币则面临很大局限性。从技术层面来讲,比特币交易需要在区块链网络验证,因此交易等待的时间长,交易手续费也会随着整个比特币区块链网络里的总交易量的变化而变化;交易越多,网络越拥堵,手续费越贵。从普及度来讲,很多老百姓不懂比特币、区块链,更不会下载数字钱包、验证私钥,就像纪录片中何有病遇到的大爷大妈、超市店员们一样。

  在硅谷,比特币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要优于中国,比如有比特币ATM机,也有各种各样的餐厅接受比特币,比如湾区印度料理Curry Up Now和日本拉面Ramen Underground。但商家接受不代表消费者就爱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根据一份剑桥大学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有290万到580万的比特币活跃使用者,这其中排除了长期持有比特币的人。而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2017年全球69%的人拥有银行账户,全球人口按74亿算的话也就相当于50亿人。假设使用比特币的人里绝大多数都有银行账户,那么全球只有0.1%的人用数字货币消费。

  因此比特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这背后,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密不可分。区块链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场景,速度和安全性的提升,以及区块链生态的多元化发展,是连接区块链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键。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