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魏武挥
一
最近有一次出差安排,故而再次打开航旅纵横选择座位。
然后我就惊讶地发现,航旅纵横提供了一个……类似露水炮般的中介功能。
这句话有点开玩笑。
但航旅纵横未经我许可,向他人展示我的隐私数据,是板上钉钉的。
这里存在一定风险,望周知。
二
本来我打算一张一张截图来告诉各位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里可能会涉及我个人的一些飞行信息,也就顾不得了。
后来我发现南方都市报援引公号航空物语的署名小雨的一篇文章,也讲了这个事,那我就省事了。
航旅纵横,正在把你的私密信息暴露给陌生人!
该文说到的情况:
1、你在选座的时候可以看到其他人的选座信息;
2、点击这个人的ID,可以来到这个人的个人主页;
3、主页上有可能会展示出类似“70后”、“金牛座”、“偏好东航”、“过道派”、“上海”这些标签;
4、主页上还必定展示一张热力图,能够显示你经常去什么城市。热力图可以放大,能够展示出你不那么经常但的确也去过那么几次的城市;
5、有一个私信按钮,你可以和这个人聊天;
6、以上情况属实。
不过关于文中说找不到如何关闭自己的信息这一点,我倒是找到了。
用户其实是可以关闭自己的所谓轨迹图和标签的,也可以关闭私信功能。
路径是这样的:
个人中心——第一栏自己的头像栏——然后就会看到“我的标签”和“我的热力图”,可以关闭。
但这不影响对航旅纵横“泄露用户信息”的指控。
三
首先,你的选座信息是向他人开放的,别人知道这个ID选择了那个位置,还可以点击这个ID来到你的个人主页。
其次,你个人主页上的标签和热力图是默认开放的,也就是说,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该用户这部分信息向他人开放了。
再次,很有可能这种开放还是不知情的。
最后,航旅纵横提供了一个会被私信的通道——私信默认也是开放的。
而我出于好奇又琢磨了一下,似乎航旅并没有建立一个所谓好友的设计机制。
于是,我才会得出这样有点开玩笑的结论:航旅是想做露水炮的皮条中介么?
四
这些向他人开放的信息敏感么?
不得不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也不算太敏感。热力图并不是那张你自己可以看到的飞行轨迹图,是有一点抽象的。
标签上泄露了什么星座,喜欢坐过道还是靠窗,诸如此类,算特别敏感么?
好像也谈不上。
但你舒服么?
至少我不舒服。
尤其是这个默认开放的私信通道,让我更不舒服。
我即便和认识的人一块坐飞机,都懒得和别人聊天。什么狗屁选座还要社交……
李彦宏在年头公开说: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相对来说也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引来一波群嘲。
我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大实话未必等于是正确的话,何况未必是实话,文中有这样的话:
理论上讲,一个会涉及到用户私隐的公司,就应该按照这个用户群体中最敏感的人那些标准(比如我),而不是按照最不敏感的人的标准(比如门口那个保安)。
这个道理,似乎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设计人员不明白。
五
航旅纵横的背后,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按照那位小雨的说法:
中航信是中国民航的唯一数据服务公司,所有中国的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除外)都使用中航信的离港、订座系统服务,你删了App也无法删除你的注册信息。
是不是唯一我不知道,但它的确掌握了除春秋航空外所有国内航空公司的飞行信息。我用过飞常准,感觉它的信息有时候比飞常准更准确(飞常准有时候会漏掉我的国内航班)。
可以这么说,除非我飞春秋航空,我的飞行信息全部交给了这样一家公司。
今天它搞一个什么选座社交,天晓得明天它还会搞什么泄露我更多的信息。
它的产品经理乃至管理高层团队毫无隐私的观念,缺乏对隐私的认知。
还能信任它么?
六
滴滴顺风车,司机乘客互评且为他人能看见,背后的逻辑,我是想得明白的。
顺风嘛,我是帮忙性质的顺带赚点小钱,司机当然可以挑客。所以要了解别的司机眼中这个乘客啥样的,也不能说毫无必要。
只是如何了解,这个可以改进。顺风车现在选用标签式而不是填空式,可能解决方式更好。
但我真得死活想不出,这个选座社交的出发点在哪里。如果谁坐个飞机都那么寂寞非要社交,就应该设计成默认关闭,谁爱用谁用去。
有可能,就是设计人员脑子进水了。
也有可能,它真想做一个露水炮皮条客?
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