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趣店财报:环比净利润急挫的“断奶”隐忧

2018-03-13 16:23:51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来咖智库   
image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甄留笔

3月12日盘前,上市不到半年的趣店发布第四季度财报以及自己的第一份年报,年报数据喜人,季报数据惨淡,多项关键数据环比下跌。罗敏一大早就宣布市值达到千亿之前不领薪水,表达了对趣店长期的看好,但从趋势来看,趣店的未来难言美好。

  上市可以被看做企业的成年礼,但作为蚂蚁金服干儿子的趣店,却始终极度依赖蚂蚁金服的输血。

  成年仍未断奶,使趣店积累了大量的商业隐患,通过此次财报来看,这些隐患渐有爆发之势。另一方面,趣店似乎也在寻求独立的契机,但一切并不那么容易。

  母慈子孝

  趣店在上市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以及企业优势两个板块中,毫不讳言的提到了蚂蚁金服对自身的影响。

  确实,趣店在运营上十分依赖蚂蚁。有许多媒体分析过蚂蚁对趣店的作用,例如近乎免费的优质流量、低廉的风控成本。但事实上,蚂蚁金服对趣店的最大助益是促使其完成了运营模式的转型。

表一表一

  招股书中的这张图表很能说明情况,表中所有的运营数据在2015年的9月份都出现了下滑,而后便是快速的增长。蚂蚁金服入股趣店的时间,是2015年8月。我们不难推断出,在蚂蚁入股之后,趣店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造。

  在招股书中,趣店是这样说的:Our borrower engagement efforts have shifted from offline to online since November 2015. Since July 2016, all of our borrowers were engaged through online channels.

  招股书中只提到了一点,事实上,趣店运营模式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

  1.从线下到线上。蚂蚁金服入股之后,向趣店提供了线上的获客渠道,以及芝麻分这样的线上风控工具,促使趣店运营从依靠低效率线下地推,转变成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线上运营,直接提升了趣店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能力。

  2.从以实物分期为主,转变为现金借贷为主。根据界面的相关报道,2016年初,在蚂蚁入股趣分期不到半年之后,趣店的业务结构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之前的以商品分期为主,变成了现金分期也就是来分期业务占比70%。可以说,蚂蚁的投资,促使趣店快速转移到了现金贷的赛道上。

  在这之后,趣店做了两件事

  1.大规模裁撤地推团队;

  2.宣布退出校园市场。

  罗敏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退出校园是因为校园贷的负面压力使自己有负罪感,以及曾经的校园用户许多已经毕业,有开展白领分期的业务基础。但事实可能并不像他说的那么冠冕堂皇,目前来看,转型不过是因为校园以及地推已经过于低效,蚂蚁妈妈提供了更好的业务模式来兜底,能更有效的赚更多的钱。一切都是基于更大利润的考虑。

  抛掉地推接入芝麻信用同时也解决了风控上的一个大难题:人心难测。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还叫趣分期的趣店发生了多起地推员工伙同学生进行诈骗的案件,最终多是以诈骗人员被捕,学生债务免除作为结局。但神奇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趣店始终表示自己没有坏账。

  当然,在风控这事上,蚂蚁金服也对自己的干儿子留了一手。

  趣店缺乏支付牌照,因此无法得知用户借钱后的现金流向,而用户借钱后是买手机还是买彩票,风险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事蚂蚁金服知道,但却不会告诉趣店,这导致趣店在风控上始终缺少非常关键的一环:他们知道用户的风控结果,却无法得知推导出该结果的条件。这也导致趣店始终无法摆脱在风控上对蚂蚁的依赖。

  趣店方面似乎已经对此认命了,下文的图表中你可以看到,本季度趣店的研发费用环比大幅度下降。而有趣店风控团队的离职人员也曾对笔者表示,目前趣店真正开始做线上风控模型只有两年左右,近一段时间,包括CRO粘旻环在内的多名风控骨干出走,目前做风控模型开发的技术团队只有二三十人,所谓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噱头。

  不过,风控这样的“小事”显然不会影响趣店对蚂蚁的敬爱。罗敏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向蚂蚁亦或是阿里致敬。

  例如趣店的工牌有浓重的蚂蚁痕迹,趣店曾剽窃蚂蚁的企业文化,如今罗敏的个人公号中仍在使用蚂蚁的企业文化作为头图。

  再例如罗敏曾不止一次的内部集体会议中提到马爸爸的名言:“梦想始终是要有的”。趣店2016年的年会主题就是“梦想”。

  一副母慈子孝的样子啊。

  断奶综合征

  其乐融融的氛围可能要幻灭了。

  在趣店的首份年报中,多项关键数据的环比下跌,可能是最让投资人担心的。曾经停留在风险提示中的几行文字,如今似乎正在变为现实。

  从往年的数据来看,第四季度应该是趣店的运营高峰。最大的原因是这一季度有”双十一“、”双十二“两个购物节,借贷需求旺盛。而作为蚂蚁金服钦点的第三方借贷软件,趣店因此受益颇多。从上文的表一可以看出,两年来,几乎所有运营、财务数据都会在第四季度有大幅度的环比上涨,但今年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新一季的财报中,总交易额、、净利润、利润率、研发费用、市场费用、交易笔数、活跃用户数等几项关键的财务、运营数据,均出现了环比下跌;而成本、逾期率、在贷逾期超30天资本等数据,却出现了环比上升。

  即便是财报发布后趣店一直想对外传达的同比上涨这一概念,其实也反映出了很大的问题:

  上面两张表反映的是趣店相关财务数据同比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从2017上半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三个数据来看,总营收和利润的同比增长速度严重下滑。

  很显然,趣店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就在”奶妈“蚂蚁金服身上。

  之前的诸多报道曾分析过,在帮助趣店完成运营模式转型后,蚂蚁金服对于趣店的最大价值是近乎免费的流量入口以及风控支持。总营收、利润、活跃用户数等数据的全面下跌,说明蚂蚁金服对趣店的入口支持在削弱;逾期率的上升,用户授信通过率下降,一方面可能是通过风控的用户质量下降,被迫授信给风险较大的用户,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罗敏”欠钱不用还“的名言;而利润率的下降,则有另一层因素,会在下文提到。

  种种数据均表明,趣店对蚂蚁金服的依赖,不像以前那么灵了。而事实上,二者割裂的端倪早就已经出现,换句话说,蚂蚁奶妈早就在准备给干儿子强制断奶了。

  蚂蚁金服对趣店流量入口的价值直观的体现在新增借贷用户这一数据上。趣店曾在招股书中披露过新增借贷用户数据。具体如下表:

  有意思的是,在趣店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以及刚发布的年报中,这一深度影响财务数据的关键因素再也没有出现过。但从之前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问题:2016年第四季度,是新增借贷用户的峰值,之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通过与多位趣店离职人员沟通,笔者得知趣店在2017年三月份前后,出现过比较严重的入口危机。

  对方称,2017年3月前后,蚂蚁金服通知几家第三方借贷企业,将全面下架第三方借贷服务提供商在芝麻信用——信用生活中的入口,而这一入口,曾经是”趣店“以及”来分期“的重要用户来源。在商务层面多次沟通未果后,趣店现金借贷业务部甚至开始商讨降低2017年度KPI。据说最终是罗敏出面,谈下了来分期现在在支付宝产品中的新入口,暂时解决了入口问题。

  但如今,新的入口貌似也出现了问题。

  从另一个关键数据”活跃用户“可以看出,2017年第四季度,是趣店在完成转型后,首次出现活跃用户数下跌,结合第四季度理应是营业旺季的背景来看,这一趋势对趣店来说完全是灾难性的,这表明趣店在新用户的引入,以及老用户的留存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a.新用户引入

  从2017年11月开始,有多位用户在来分期贴吧反映,支付宝的第三方提供服务这一栏中,已经找不到来分期,而来分期客服的反馈是:建议在支付宝搜索。这可能意味着蚂蚁金服已经开始灰度测试下架来分期,而来分期工作人员也对此知情。

(支付宝第三方提供服务中不见来分期)(支付宝第三方提供服务中不见来分期)

  b.老用户留存

  笔者从多家蚂蚁金服供应商处得知,蚂蚁金服在前不久,已经开始要求所有入驻的第三方现金贷服务提供商调整利率,年化利率上限为24%,这可能是导致趣店利润率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从趣店利润率下降的幅度可以看出,趣店来分期依然过分依赖支付宝进行导流。

  而为了提升利润率,趣店采取了两个非常不明智的措施:1.来分期APP与支付宝来分期窗口利率不对等,来分期APP中利率仍然保持36%;2.使用过来分期APP进行借贷的用户,不能再使用支付宝来分期窗口进行借贷。

(左为支付宝窗口,右为来分期APP,二者每期还款相差25.5元)(左为支付宝窗口,右为来分期APP,二者每期还款相差25.5元)

  这两项措施导致用户在来分期中的借贷利率相比其他服务提供商高出了50%,老用户的流失或许与此有关。

  趣店应该也感受到了增长的压力,在对新一年的展望中,他们表现出了保守的姿态。趣店预计2018年全年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5亿人民币,而2017年这一数据是22.285亿,同比增长仅有12.18%,而2017的这一数据同比增长了272.2%。

  曾经蚂蚁投资趣店,是为了不错过一个不错的赛道。如今蚂蚁金服即将上市,趣店却始终负面缠身,许多趣店的负面新闻甚至已经波及蚂蚁金服,这会成为蚂蚁上市缄默期的不稳定因素。

  这就像一个要追逐事业的母亲,偏生遇到一个不想断奶的干儿子一直拖后腿,那结果就很明显了。

  独立宣言

  趣店也在找自己的退路谋求独立,罗敏把自己的未来押宝在汽车分期这个红海业务上。

  汽车业务是罗敏心心念念想做成的事,在创办趣店之前,罗敏和他的三人小团队就曾经尝试过汽车团购业务。2016年,罗敏又在趣店内部成立了一个颇为神秘的X事业部,找了许多管培生封闭式开发,据说也是在尝试汽车业务,当然,两次尝试都失败了。

  2018年1月份,罗敏在北京趣店总部开了一个不算太正规的发布会,给每位参会的记者发了一台iPad,正式推出了大白汽车业务。几天之后,罗敏又在自己的公号中发文,号召曾经离开的地推团队回归,一块运营大白汽车。

  这一次,罗敏希望再回到自己最擅长的地推模式中,复制曾经趣店成功的经验。他说,要在中国开一千家线下门店,要让大白汽车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

  2018年1月9号,大白汽车豪掷一个亿,投放直播问答节目芝士超人,成为直播问答这个新兴业务的第一个广告主。2月初,大白分期负责人许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白分期有趣店6000万用户的加持,截止2月初已经开设了175家线下门店,发展迅速。

  然而,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

  首先是趣店用户加持的问题,趣店6000万用户是注册量,授信用户为2400万,而且会到趣店以及来分期借几百块钱的用户,不大可能会去分期买辆车。罗敏召回地推团队的举动,也侧面印证了线上转化的效率不高。

  其次,大白开店的节奏也在放缓。罗敏在新一季的财报中表示,截止到二月底,大白汽车已经开设了175家门店。联系上文可以发现,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内,大白没有新的门店开设。这和刚开始营业时月均超50家门店的节奏形成了鲜明对比。

  门店开设停顿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单店客流量太小,无法覆盖单店运营成本,目前集中精力在提高客流量;

  2.地推团队紧缺,无法支持更大规模的地推作战。

  笔者从第三方服务公司(为企业做招聘的公司)得知,目前大白正在加紧地推人员的招聘,以便缓解业务增长压力。

  当然,大白汽车要面临的难题不仅仅是这些,笔者在此提出五个问题:

  1.汽车业务与现金借贷所需要的风控模型完全不同,如此快速的推动业务增长是否会导致风控漏洞?

  2.作为一门客单价极高的生意,在重启地推后,大量地推人员导致的管理难题以及地推人员缺乏基本的风控知识,是否会重现当年趣分期内部员工伙同客户诈骗的情况?

  3.包括瓜子在内的二手车汽车入局新车分期,大白与这些汽车行业老手竞争有什么优势?

  4.在江西小贷牌照整改,小贷相关资金无法动用的情况下,当交易量提升以后,汽车金融较大的额度,较长的还款周期,是否会导致资金流动性问题?

  5.在国家层面多次强调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汽车分期这样在居民层面疯狂加杠杆的业务是否会遭遇严苛的政策监管?

  真诚欢迎大白汽车的相关人员就以上问题作出解答。但笔者也想在此提醒,大白的未来还不明确,留给趣店的时间,却可能真的不多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