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懂懂笔记
隔了一个春节长假,直播答题的江湖呈现出冰火两重天。
要说2018年初互联网行业最火爆、也最短暂的风口,就是直播答题。因为,这一股火爆的势头,是在春节前戛然而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月14日下发《加强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通知,成为直播答题市场的一道分水岭。市场热度也正是在这一盆冷水兜头浇下来后,瞬间归于平静。
直播答题平台在春节前夕迎来了强监管,说明做内容平台的永远要有一根红线在心里。《管理》要求对网络视听直播答题活动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网上传播秩序,防范社会风险。或许这次监管部门的一记重拳,直接改写了直播答题的野蛮生长轨迹,在直播答题第二波浪潮开启前,划出了一条清晰界限。
为什么从今年1月3日开始的这一轮答题热潮,会在两个月时间瞬间聚集互联网巨头和投资界大咖的身影,又为何没能撑过春节,就忽然进入了冰点?懂懂工作室与企业头条通过一个多月来的持续关注,为读者朋友们重新回顾一下这个过程,理顺其中的脉络。
1月初,当时ICO的币圈还没有火爆起来,而撒币的“币圈”却突然火爆。一组朋友圈截图让公众忍俊不禁。
非著名资深网红王思聪同学的一段朋友圈留言:2018年1月8日,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大事是王思聪撒币,张一鸣撒币,周鸿祎撒币,奉佑生撒币。这番话,为他加持的《冲顶大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被他点名的周鸿祎则很快在下面回复道:你们都撒币,我大撒币,比你们厉害。
这一下,奉佑生(映客创始人)也不乐意了,自己在朋友圈来了一句:我是12月24号开始撒的……不管你们撒不撒,反正我准备了10个亿,我会一直撒的!
这就是直播答题年初火爆的开端:一群大咖争着撒币。
随着这一股互联网大咖们的争相进入,直播答题随即被资本市场关注,一周左右,企业的资金、风投的资金,加上广告主的资金,三金汇聚堆成了大大的“鑫”。一时间,各个互联网巨头支撑下的直播答题平台就出现了10多个。
对于那几天的市场喧嚣,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直播答题热点专题报告》中,就做出了如下统计:1月8日的直播答题大战里,最高单场参与人数突破400万,参与总人数超过700万。
在此之后,场内玩家除了抢先起跑的映客(芝士超人)、《冲顶大会》、花椒(百万赢家)等,还有今日头条(百万英雄)、一直播、陌陌,以及百度、阿里的直播答题产品,各家的奖金从单日十几万,几十万,迅速攀升到最高530万元(单日奖金),好不热闹。
然而,越是一窝蜂的热潮,越是容易出问题。
由于出题随意,对内容审核不够严格,包括一些题目违反了法律法规,个别平台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另外各种答题神器开始泛滥,通过钻答题平台的漏洞,让一些观众开始依赖作弊方式,令原本是分享知识的平台充满了投机意味。
这些问题,也为广电总局在2月14日重拳出台监管文件埋下了伏笔。在广电总局发布相关监管规定后,多家直播答题平台相应要求,对节目和内容进行了下线或暂停。春节后,部分直播答题运营方表示上线时间未知。有平台回应,目前正在等待广电总局的审批,审批通过后节目才能“重返舞台”。
一个短暂的春节长假,让直播答题市场停摆。而春节后,能够拿到资质的直播答题平台再次重启,但是这一股火爆劲头也已经被压了下去。摆在众多直播答题玩家面前的,是重新启动后如何在安全线内把同质化的问题顺利解决。
有行业人士指出:直播答题不能在金钱的诱惑下让观众失去理性,只有在法治轨道上循序渐进,完善自身的管理,加强内容的严谨度和趣味性,才能在冷启动后重新赢得用户、监管和舆论的认可。
换句话说,这一盆冷水对于直播答题市场仍是利大于弊,理性的发展,才能让大家都玩的愉快,玩的长久。
有投资圈的人士曾指出,国内年初火爆的直播答题玩家们,只是在看到2017年10月在美国上线的HQ迅速火爆,来了一把迅速拷贝。大家都没有把这种答题现象琢磨透,包括盈利模式也没有想清楚。实际上,从外媒的报道来看,HQ的两位创始人尤苏波夫和克洛尔,目前也没有想清楚接下来的玩法,只是声称并不着急赚钱的事情。
不过他们的土壤环境是在硅谷,当地投资圈的规矩是初创企业4年之内不用考虑盈利。而在瞬息万变国内互联网领域,直播答题同时面临烧钱和监管两道难题,要不要继续玩下去,如何继续玩下去,仍是众多平台首先考虑的重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