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刘志刚
近日,根据IDC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Apple Watch的出货量为800万台,成为该时期和全年最高销量的智能手表。而在2017年一整年的数据来看,Apple Watch在2017年出货量更是高达到1770万。
然而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Apple Watch的大额销量并不意味着整个智能手表市场就火热,智能手表市场从整体来看也一直在走下坡路。除了Apple Watch以外,包括三星、Garmin、Fossil等其它智能手表厂商的销量全加在一起,也仅仅是1560万台。那么智能手表厂商为何开始走下坡路?Apple Watch又因何得以幸免呢?
死忠粉与品牌效应的双轮加持,Apple Watch“保鲜期”得以延续
近几年,在这能浪潮的大趋势下,智能手表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在智能手表问世初期,更是有人预测其为下一代智能手机。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智能手表便开始了大范围的“退潮”,如同其它智能硬件一般,并没有到达用户的期望值,而用户的新鲜感也注定是有一个保鲜期的,时间一过,便是寒冬,而这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功能鸡肋,不够刚需。不少用户都有这样的感受,兴致勃勃的买回智能手表,调整好所有的设置、推送,但到最后,它还是沦为了每天一充的“传统手表”。所谓的智能并没有多实用,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玩。而且中国的消费者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与智能手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场景元素并不充分,至少在目前它不是刚需。
目前智能手表的功能大致包含计时、信息提醒、健康监测、天气推送及新闻订阅推送等。这些功能呢个的可替代性非常强。而且目前公共免费wifi并没有实现,一旦智能手表与互联网断开,其大部分功能都将无法使用。,而且对于大众来说,对智能硬件接受度不高,然而风口下追逐的玩家又太多,到最后只能沦为泡沫。
二是连接属性弱。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硬件厂商勾勒出一幅智慧生活的理想蓝图。然而事实上很多用户家里并没有太多可以连接的智能电器或者其它设备。只有当家庭中拥有足够多的智能设备,万物互联的体验感才会真正发挥出来。即便有足够的智能家电设备,不同的品牌之间能否实现互联就目前而言依旧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此一来,这就注定了智能手表有着显而易见的“保鲜期”,一旦这个保鲜期一过,迎接智能手表的只能是VR元年般的寒冬。那么Apple Watch又是因何得以幸免呢?在笔者看来,这应该得益于苹果自身品牌效应与死忠粉的双轮加持。
《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才华横溢之作《引爆点》,重点谈论的就是怎样让产品发起流行潮,其中提到附着力法则,附着力不是改变信息内在质量的,而是使之进行某种微小的变化,导致流行。
当前市面上的很多品牌其本身就具备附着力,或者称之为品牌价值。而苹果的品牌附着力显而易见那就是创新。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苹果具备数量庞大遍及全球的“果粉”。和它类似得有小米,以性价比为品牌附着力积累了大量的“米粉”。
虽说自从乔布斯去世过后,苹果的品牌附着力创新在逐渐削弱,这一点在智能机上反应的更加明显,苹果在人们的眼里也不再是那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企业。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苹果的品牌效应以及忠实果粉支撑起了智能手表的销量,这是其它智能手表厂商所不具备的条件。
与智能手表目前境况类似的是平板电脑,全球平板下滑的大趋势似乎成为定局,ipaid销量虽说也在持续走低,但仍旧保持一定水准的出货量,这就是品牌附着力的价值所在。
事实上,智能手表本身并不是伪需求,只不过尚未达到其爆发的时间点,而在这期间它会经历相当长一段阵痛期,挺得过的自然可以分蛋糕,挺不过的只能充当行业的“先烈”,而挺住与否的关键则在于换个产品思路,让智能手表能够得到用户的喜爱。
智能手表的 ” 站队学 “:选对 ” 大哥 ” 很重要
上文中,我们论述了很多智能手表销量持续走低的原因,总结起来,从根本上讲,其实是一些智能手表厂商在定位方面出现错误,认知出现偏差,智能手表站错了对,跟错了“大哥 “,虽说智能升级的大趋势是必然的,但就目前而言,智能手表虽然属于智能硬件,但是智能手表不该跟智能机做靠拢,更应该选择靠拢传统手表,以传统手表为基础进行升级,而不是直接跳跃到“智能社会”的蓝图上进行产品设计。
从设计来看,手表已经成了很多人搭配的关键要素。然而几乎所有智能手表的设计思路都循着智能手机的惯性思维,被设计成方形,用户不买单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但智能手表无论如何,在体验上都干不过智能机,这属于不可更改的痛点,因此,将其视为下一个智能机一般的产品有些言过其实了。毕竟屏幕所限,使用场景所限,但是对标传统手表,智能手表可以在设计上下功夫,这个是可以弥补的,而且对于大部分人群而言,手表只是装饰品,要的是好看,身份的象征,如果在此基础上,再配备智能化,那更将是锦上添花。
从受众人群上来讲,智能手表的最大目标人群,应当是想要拥有一块体面手表可以在各种场合穿戴,却不愿意购买昂贵的高级手表的中产阶级消费者。腕表属于严重的价格差异极端的商品,一块可以在任何场合都得体的手表,价格对于大部分中产阶级来说相当昂贵。然而拥有一款体面的手表,和拥有体面的正装一样,几乎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人士的刚性需求,前提是这手表价格并非不可承受。那么,其中就蕴含着巨量的机会。
首先,智能手表的价格将会远远低于一块体面的传统手表。几百美元的价格,买到的如果是个玩具,那是相当昂贵,但是如果是买到一块可以在任何场合都不掉价,甚至是能体现自己的时尚感 / 科技感的手表,那是非常的廉价。
其次,智能手表和传统手表一个巨大的差别,是智能手表是可以也必定会迭代的。传统的高级手表,基本买了是要长期使用的。未来除非财富 / 身份暴增式提升,或者有爱好,对于中产阶级人士来说,是基本不会随意更换的。而智能型手表不是,哪怕周期较长,也一定会形成迭代,和电子产品一样一段时间之后消费者会抛弃旧的购买新的,智能产品的更新迭代保证了其市场的非饱和性。
简短回顾下手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当年石英表对机械表发起的冲击,还是现如今以 Apple Watch 为代表的 ” 智能手表 ” 对石英表以及机械表的冲击,机械表都以其独特的用户价值而永世流传,这种无可取代的价值不是手表的功能如何强大,而是蕴含在指针运转之下的历史、工艺和财富象征。
虽然当下市面上聒噪的智能手表并未能赢得爱表之人的芳心,但希望未来的智能手表不要再沦为手机的伴侣,重新拾起穿越了 500 年历久弥新的指针之美,在历史与科技之间,找到绝佳的平衡点,延续传统手表的指针外观和续航能力,抓取智能腕带产品的核心智能,成为个人数据的侦测和处理中心,灵活适配工作生活的各种使用场景,用智能科技拥抱未来,用指针之美延续经典。
总之,在笔者看来,智能手表与传统手表不存在明显的排斥关系,而应该是智能表越做越时尚,时尚表越做越智能,二者融合才是大趋势。
因此,对于智能手表厂商来说,从设计到功能,应该先向传统手表取经,因为这款产品本身就应该是对传统手表的升级,要以当前的用户特征为基础进行产品设计,而不是以未来的想象为依据,不能“一口吃个胖子”,稳扎稳打才是王道,毕竟用户的接受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瞄准细分场景:体育,健康,儿童或成最佳增量因数
从目前来看,智能手表的发展情况似乎并不乐观,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一情况的出现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毕竟与风口如影相随的往往就是泡沫,智能硬件概念火热,引导了一波消费浪潮,智能手表市场迅速走热,引得一部分冲动型消费群体,经过几年的沉淀,泡沫破碎,非死忠粉冷却,也是正常之举。前面我们讲的学习传统手表是破解当前智能手表厂商困境的一个解决思路。除此之外,虽说大环境尚待挖掘,但不能因此就断定智能手表就没有市场,长尾效应下,仍有不少用户对手表情有独钟,但是广靠这部分死忠粉,市场体量有限,为了扩大用户基数,智能手表应该在垂直场景上做文章,扩大受众人群。
在传统经济中,单一购买行为大多指向使用价值,消费者是因为需要而购买,而不是因为购买而需要,而在长尾经济中,随机消费、突发消费却大量增加,在主流目标人群之外,如何挖掘垂直场景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
在笔者看来,想扩大用户基数,主要应围绕两方面做文章:第一个场景是,没有智能机或者是智能机取代不了的场景,第二个场景是跟竞品抢夺用户,例如智能手环等其它可穿戴智能设备。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两者共占据了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90%以上的比例。主流的的智能手表功能一般都会集中在电话接听、事件的提醒、双屏互动、数据业务等。而智能手环主要还是以健康为主,这包括健身记步、睡眠检测、心率测量等辅助功能。然而这些功能手表同样也可以具备,通过借鉴手环的功能来强化智能手表,从而收割智能穿戴产品“发烧友”以及智能手环的目标人群,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上文中,笔者提及了,智能手表跟对大哥很重要,不要跟智能机比,不做替代品,屏幕所限,胳膊永远别不过大腿,要做智能机的互补品,智能机功能繁多,但是却并非万应锭,在跑步这一垂直场景下,并不能发挥太大价值,职业跑友来讲,更喜欢手表而非手机,虽说在便携方面不如手环,可智能手表完全可以在其它方面给与用户更多的体验。
然后是健康方面。移动医疗,健康领域。这个方向是全新的蓝海,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这方面市场前景异常广阔,如果这种可穿设备真能达到多方面检测人体健康的功能,那么,这种可穿戴就会成为继手机之后,又一种普及率最高的个人电子产品。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在健康方面,智能手表功能上要秒杀智能手环,抢夺更多的市场。
监控健身、生理数据方面,不是给医生看的,而是让用户自己掌握的,今天走够 10000 步没有 ? 爬了几层楼梯等等,更多是一种激励机制。就像手机装了 nike running 一样,可以统计跑的里程,加上一些不太完善的社交功能,跑步热情就被提高了,其实那些数据也不太准的,但是,跑步嘛,孤独的运动,但我需要别人知道我正孤独着。
现代社会,健康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程度,智能手表的监测不在于科学细致的分析,而在于记录和简单的分析,发挥监督督促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智能手表的前景是很大的。
最后,在儿童市场,智能手表市场照样能够秒杀智能机,毕竟对于孩子来说,过早的接触智能机不是件好事,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智能手表作为阉割版的智能手机,能很好地填补手机缺口。另外,儿童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智能手表可以防丢。市面上的智能手表,除了基本 GPS 定位之外,一键求救、电子围栏、远程倾听、健康管理等功能也是保护儿童安全时不可或缺的,防丢功能的齐全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在遇到危险时有不止一种解决方案,更加保险。
由此可见,智能手表经过前几年的市场高峰期,与其说如今跌入谷底,不如说,市场回归到了理性阶段,这是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而找到合适的市场地位,瞄准细分场景,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行业玩家能够平安度过“阵痛期”,收割未来市场红利的基础和前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