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李斌一句商业模式不可持续,揭开了摩拜的尴尬处境

2017-12-18 08:53:51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歪道道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歪道道

  12月10日,在“创业者的生态圈”尖峰论坛上,李斌分享了他对创业、投资和补贴战等问题的看法,引起业内人士一番揣测。

  李斌是谁?除了易车网及蔚来汽车创始人、“出行教父”的身份,他和共享单车的最大联系就是,其想法直接孕育了现在的摩拜,其投资和人脉造就了共享单车的一个巨头。甚至坊间传言,李斌乃是摩拜单车实际控制者。而如今,这位“摩拜之父”却在公开场合痛批共享单车烧钱补贴大战,斥其为“万恶之源”,更直接言明“这不是个可以持续的商业模式”。

  这难免不令外界浮想联翩:是摩拜融资的钱烧没了,还是战线拉得太长、太久,李斌开始萌生退意?又或者共享单车倒闭潮雪上加霜,摩拜开始触及规模扩张的天花板?

  虽然这些都是猜测,但摩拜近期的状况有些不妙,却是不争的事实。至少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摩拜当前的处境相当尴尬。

  高昂成本导致资金告紧,摩拜已到“生死关头”

  从去年年底共享单车行业开始涌现上亿融资,风口初起,到现在洗牌期已至、单车品牌接连倒闭,时间差不多正好一年左右。

  不过,一年恰恰意味着行业风险的高峰,这个在互联网商业中绝非“吉利”的时间节点,正是每年互联网风口所能持续的最长周期。一年之后,99%的创业者集体沉寂,最后的1%剩者为王,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堪称创业公司倒闭的一大定律。

  像之前的网约车、O2O外卖大战,以合并为终点计算,时间差不多都在一年左右,VR/AR也是在去年一年之内被证明时机未到,直播、短视频、区块链等风口则低于一年。算算时间,共享单车已然到了生死关口。

  为什么一年是风口周期的极限呢?其实也很好理解。一方面,投资人的耐心有限。频繁、大规模的投入,若是长时间难以收取回报,所面临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凡能成为风口的,一般都会演变为烧钱大战,且过于侧重规模化扩张,这往往导致盈利模式被忽视。等到烧钱的无底洞,难以用营收来弥补,投资方自然开始冷静下来。

  共享单车也是如此,正如李斌所说,“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补贴那么多钱,到最后会变本加厉收回来”。摩拜以后会不会有这个“变本加厉”的机会,现在很难知道,但李斌的态度或许已经证实了一个问题,就是摩拜很可能丧失了之前过硬的底气。

  据有些媒体报道,摩拜或许正在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现有公开数据显示,经典版摩拜单车车型更迭后成本降至2000元-3000元,轻骑版成本在800元左右。当前投入运营的车辆主要是这两款,如果以单车均价1000元计算,800万辆的投放量,其总购车成本在80亿元。

  而目前摩拜除了尚未公开的,其可查融资金额为9.73亿美元,低于总成本。除非高通和富士康的战略投资高于其最高融资记录—6亿美元,不然单靠融资,资金可能正在接近极限,毕竟骑行费用所得的营收不可能支撑摩拜大规模扩张。

  外忧内患、祸不单行,其实摩拜为外界关注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创始人胡玮炜和李斌派去的王晓峰,到底谁是一把手。很多人应该注意到了,共享单车大热时,胡玮炜曾是公司唯一的“代言人”,而现在王晓峰逐渐“抛头露面”。翻开初创公司的历史篇章,这种关系的联合创始人之间,大多数是暗潮汹涌。

  大股东腾讯或萌生退意,摩拜的利用价值还剩几何?

  李斌之前,马化腾在评论其朋友圈的相关文章时,称共享单车“被当作支付的推广工具,可怜了其余小股东被锁死”,这一番言论也曾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矛头指向谁,众所周知。只是很多网友表示,马化腾在质疑对手的同时,自身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双方半斤八两罢了。

  其实巨头将共享单车作为支付的推广工具,可能彼此都心知肚明。如今马化腾公开拿这件事来斥责“势大欺人”,很多人猜测,或许摩拜已经完成了帮助微信支付做推广的任务,所以腾讯可以毫不避讳地借此来说事。这种推测确实有可能,不过相应地也引出一个问题,摩拜对腾讯的商业利用价值还剩下多少?

  甚至往深了讲,如果摩拜的商业价值透支,那腾讯继续投资的意愿就会大大减弱,届时为了资本套现,摩拜剩下的价值可能就只有合并了。

  腾讯接连3轮领投,官方对外的解释是看好摩拜在最后一公里出行上的想象力。事实上,当时推广微信支付的需求,比最后一公里更为现实。毕竟连接出行,腾讯没有直接的关联业务,而基于其自身庞大的用户数量,也未必看得上这一小块的用户数据。因此,腾讯看中的可能就是单车这种高频的支付入口,而不仅仅是战略投资。

  不过如今微信支付已经彻底铺开,而且对支付宝造成了极大的市场冲击,所以一定程度上,腾讯已经不像之前那么需要摩拜来做支付推广了。换句话说,摩拜对腾讯最大的一个商业价值可能已经利用完毕,估计马化腾很难再为摩拜卖力地摇旗呐喊了。

  腾讯可能不需要摩拜,那摩拜是否离得开腾讯?恐怕不能。

  因为腾讯给摩拜提供巨大流量入口的同时,也意味着把持着摩拜的命脉。据摩拜方面透露,目前单车新增注册用户超过50%来自微信小程序。而且摩拜App的大部分核心功能被小程序覆盖,导致单独下载的意义不大,也就是说,App自带的流量反而受到冲击。

  为腾讯的流量入口所控,既是摩拜的幸运,也是其弱点。这可能也是摩拜最近要做出行平台的一个原因,希望自行给App导流,一定程度上尝试摆脱微信的流量引力。

  始终未找到商业模式,投资人已没有太多耐心

  不得不说,摩拜在探索流量变现及各种新业务上显得颇为积极,也可以看出它正在试图构建更稳定的商业模式,而不只是靠融资烧钱和收取费用。不过即使是互联网思维催生的共享单车,本质上也难以摆脱商业空间有限的制约,尤其是相对成本较高的摩拜。

  我们可以看一下摩拜近来尝试的新业务。动作比较大的是所谓的“反滴滴联盟”,9月份摩拜陆续宣布接入首汽约车、嘀嗒拼车,甚至成立专门的出行服务公司,号称要打造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简单地说,其实就是构建一个出行生态,这是目前共享单车最为现实的共赢方式。

  只是,且不说这个服务平台能不能实现相互打通,透过这个联盟的组成主体,就很难表现出乐观。网约车市场早已是滴滴一家独大,首汽约车及嘀嗒拼车相当于尾部品牌,再加上一个美团打车,更像是网约车之间的“弱弱结盟”,客观来讲,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而且其中的商业逻辑也有一些问题。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切换,一般情况下,是长途带动短途,很少有骑完单车再产生拼车或打车的需求。所以一定程度上,网约车给单车带来的导流效用更大。而现在摩拜的网约车盟友,本身流量就大不如滴滴,很难指望靠它们带动摩拜的活跃度。

  另一方面,摩拜app就是个扫码工具,无法将网约车服务置于内部,它跟约车、拼车平台的合作更多的是不同使用场景的硬嫁接,彼此导流都很难完成。

  除了出行,摩拜在卖周边、打广告及共享汽车等方面,也做了一系列尝试。据有些媒体报道,“摩拜生活”中售卖5种商品,从销量上来看,摩拜雨衣销量在100件以上,四款T恤销量在10至40之间不等。如此低频,恐怕难以成事。至于广告,目前能靠广告赚取利润的自行车公司只有法国的Velib,但它的支持来自政府和可靠的资本。

  虽然摩拜的困境,也是共享单车的困境,但在决战的关键时刻,压死骆驼的稻草出现在哪一方,哪一方可能就一朝惜败。

  现在看来,可能不远了。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