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今日头条的“原罪”:不是算法,而是价值取向

2017-10-26 08:53:48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懂懂笔记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范特西

  来源: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是孔乙己的逻辑,可能也是今日头条的逻辑。

图|王利芬微博炮轰今日头条图|王利芬微博炮轰今日头条

  “我从没见过一个视频公司有如此牛,它用任何内容都如进入无人之境,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无需自己生产也没有任何版权观念,从央视的节目到凤凰的历史片再到国外的音乐会,西瓜视频取材只依据用户喜欢然后掘地三尺把所有能找到的内容第一时间推送出来,并毫不犹豫打上自己的台标,即便你是付费内容他也果断截取三几分钟,带来大量眼球就是它的盈利模式……”

  能让王利芬(优米网创始人)如此气愤地在微博上怒怼,可见今日头条真是把她惹急了,这一番炮轰也把今日头条及其机器抓取、算法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王利芬的怒气,源自于她发现今日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盗用了优米网的视频内容,损害了其版权权益。所以,王利芬在微博中直接点名“西瓜视频”是理所当然。

  今日头条的态度与处理与2014年遭遇版权风波时截然相反,在看到王利芬针针见血的指责以及投诉后,西瓜视频立刻下架了涉嫌侵权的视频。

  今日头条总编辑张辅评对此表示:“我们正视外界的批评。我们从没有忽视平台的版权义务。”

  看起来,今日头条是尊重内容创作者版权的,但实际上真的能做到不再侵权盗用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要知道,关于今日头条的侵权问题已持续多年,接下来更多的可能还是换个“马甲”继续“作案”。

  然而,懂懂笔记关注的问题却是在侵权背后,今日头条机器推荐所带来的信息流趋势、抄袭洗稿成风,以及流量为王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盗用和窃取还只是表面问题,更深层的“价值取向”才是今日头条的原罪。

  它好像是个“惯偷儿”

  这次西瓜视频未经允许使用了优米网的视频内容,并打上标记作为自己的内容向外发布,引起了王利芬、刘春等多位行业大佬的吐槽,业内纷纷指责今日头条盗取视频内容的做法。

  但事实上,今日头条非法抓取他人内容、侵犯他人版权的问题由来已久,指责的声音从2014年开始就不绝于耳。只不过,那时候今日头条随意使用的多是文字内容,比如各大知名媒体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而现在又升级到视频内容的窃取。

  2014年,今日头条曾一度陷入版权风波,被多家知名媒体指控侵权。其中搜狐、《广州日报》等被今日头条盗用过内容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就曾合纵连横,一起举起反今日头条侵权大旗。

  然而,当时今日头条的处理态度远不及这次的严肃认真,其官方回应称“公司产品类似新闻搜索,不存在版权问题”,对侵权矢口否认。而且,侵权问题非但当时没有得到解决(个别媒体与今日头条在诉讼前达成和解),后来还愈演愈烈。

  虽然,媒体对今日头条的控诉从未间断,但这并没有阻止今日头条继续盗用他人内容的脚步。从某种逻辑上讲,它坚持的那条“只做平台、不做内容”成了挡箭牌。

图|南方日报起诉今日头条图|南方日报起诉今日头条

  就在今年4月,搜狐、腾讯先后对今日头条提起诉讼。其中,腾讯诉今日头条侵犯其作品,对其作品构成网络传播权的侵害。5月,《南方日报》也发布反侵权公告,矛头直指今日头条。《南方日报》称,今日头条未经允许擅自转载南方日报社版权作品近2000条,对其构成侵权。8月,北京时间也发表声明,指出今日头条非法抓取、转载其旗下“时间视频”的短视频内容。

  媒体对今日头条的指责声音越来越大,前段时间甚至连《人民日报》都连续刊文评论今日头条。据了解,与今日头条侵权相关的起诉已累积立案百余件,但似乎最终结果多数并不乐观。在7月腾讯对今日头条的诉讼一审判决中,法院就驳回了腾讯的申诉。

  而就在这次王利芬高声指责之后,今日头条对外透露,其已陆续与约一万家媒体达成了版权合作并获取内容授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今日头条平台上发布的所有内容都具有授权。

  可以说,迄今为止很多自媒体的观点和文章,仍然存在被大量盗用(洗稿)的情况。

  今日头条的问题,远不止“偷”这一条

  懂懂笔记与多位业内资深人士交流过程中,有人调侃“在今日头条绝对不能看丧葬类新闻,否则你接下来看到的会全都是这种推荐”。光是想象一下那个画面,都令人觉得寒颤。

  的确是这样,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和抓取机制决定了它的推荐方式,用户浏览、打开哪一类资讯,它就会不断地推送相同类型的内容。这种机器推荐机制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可以迅速了解用户的阅读偏好,吸引用户注意力,获得较大的流量。但与此同时,今日头条也暴露出一些弊病。

  内容领域,机器算法不应该完全替代人工。今日头条从创立之初就标榜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只做内容的提供,而不做内容的生产。它利用机器算法,抓取其他平台的内容,再在自己的平台分发给用户。这种形式很快就表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抢夺了门户和传统媒体的用户流量。不过,今日头条掀起了一股潮流,大家都开始迷信算法推荐。

  不过,慢慢地今日头条完全依靠机器的推荐机制暴露出问题,没人工的参与优质内容量变少,抓取的内容也越来越偏向一个点。

  在IT评论人洪波看来: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带来的更严重的问题是,新闻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被革了命。最近,各个平台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包括今日头条、UC等资讯类平台都在招收内容编辑岗位。

  信息流方式,机器让人的视野越来越窄。今日头条所推崇的机器算法,可以在用户点击第一条资讯的时候就锁定该用户的阅读习惯(机器认为的用户阅读习惯),继而快速改变后续的内容类型,做精准有针对性的推荐。但如此一来,兴趣推荐的结果是用户很难再获取其它有价值的内容。

  你以为它懂你,其实它在控制你。举个例子,懂懂笔记身边的一个程序员比较喜欢搞笑视频和拳击比赛,而他手机里的今日头条所推荐的内容几乎只有这两类。搞笑视频可以说是短视频里面量级最大的一类,而拳击比赛的内容也数不胜数,所以这个程序员下班之后的所有时间基本都耗在今日头条里。

  刚开始他还很高兴今日头条这么了解自己的爱好,后来他发现今日头条控制了他的浏览范围,自己接收不到其他类型的资讯内容。

  催生抄袭问题,行业洗稿之风盛行。由于今日头条的机器推荐机制,一些文章的阅读量很容易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前提就是要吸引眼球。由此催生的抄袭、洗稿问题,比微信公众号发展时期的做号群体更为严重。很多人会从其他媒体平台、微博、微信等渠道,扒出最有噱头的三五百字,贴上几张有看点的图片,最主要的是标题要亮。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风气已经从今日头条蔓延至其他内容平台,最让业内哭笑不得的可能就是UC震惊体了。

图|今日头条作者的侵权行为图|今日头条作者的侵权行为

  懂懂笔记就不止一次遇到过被抄袭、被洗稿的情况,比如日前发表的《月入两万的女主播和她过山车般的直播经历》一文,被今日头条上的其他作者一字不动拿去用了;再比如《一年四个月的反思:在一线城市,有多少人正在“被创业”》一文,被今日头条上的作者@3N技术VC改成《一年又四个月的创业:在一线城市,有多少人也像我如此?》当做自己的文章发表,而且文章带有第一人称“懂懂笔记”的地方全部被改成了“我”。对于更多自媒体人来说,这样的例子在今日头条上不胜枚举。

  算法决定推荐机制,但人决定价值取向

  需要强调的是,今日头条作为一个流量平台,不划算的生意是不会做的。所以,即便是优质内容,如果所能带来的访问量还不及一个搞笑段子,对它来说都是不值得做的。

  因此,今日头条鼓吹的机器算法,其实就是获取流量的一种手段,归根结底做的是流量生意。而在国内互联网领域,流量所能产生的价值是巨大的,大到足以让人忘了偷和窃其实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但懂懂笔记认为,机器算法的确能够利用推荐机制为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访问量和留存时间,但盗用、剽窃他人的版权内容,实际上并不是算法的锅,真正有决定权的是算法背后的人。

  一位算法领域的博士告诉懂懂笔记,算法跟算法是不一样的,最主要的是价值导向问题。“YouTube也是算法推荐机制,但与今日头条不同,它是三种算法的综合,会更照顾用户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机器的逻辑进行推荐。”

  YouTube不会因为用户的单次点击就疯狂地推荐相同内容,而是综合访问量、访问时长、访问速度等多个维度去计算某一内容是否适合推荐给用户。这与今日头条不同,但并不表示今日头条的算法比YouTube差,而是因为今日头条单一的流量导向故意为之。

  懂懂笔记想说的是,内容平台应该有社会责任,不能简单地用机器替代人,用工程师替代编辑,而应该是人与机器协同、共同创新。请不要一出问题,就把锅甩给机器算法。机器只能决定推荐机制,而人却能决定价值取向,智慧比“智能”更重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