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今日头条的道歉能够阻止王利芬们的再次吐槽吗?

2017-10-21 22:21:42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唆麻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科技唆麻

  王利芬吐槽今日头条,有些意外。

  昨天早上,看到王利芬在微博上声讨今日头条,很长的一条微博,然后很多人转发,文字已经超过了140字,看得出很愤怒,在声讨檄文里,王利芬老师用了一连串比喻词和排比句式,展示了自己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字造诣:

  我从没见过一个视频公司有如此牛,它用任何内容都如进入无人之境,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无需自己生产也没有任何版权观念,从央视的节目到凤凰的历史片再到国外的音乐会,西瓜视频取材只依据用户喜欢然后掘地三尺把所有能找到的内容第一时间推送出来,并毫不犹豫打上自己的台标,即便你是付费内容他也果断截取三几分钟,带来大量眼球就是它的盈利模式。

  在此之前,王利芬老师的微博几乎从未提到过今日头条,几乎都是她本人和优米网的东西,而她和今日头条的关系,几乎可以用“井水不犯河水”来形容。

  介绍一下事件背景。王利芬老师是优米网的创始人,在创业之前,王利芬拥有非常光鲜亮丽的履历背景:

  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王利芬先后就职CCTV《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记者、CCTV《对话》首任制片人、《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第一时间》、《经济半小时》总制片人。

  2004年 9月赴美国耶鲁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研究美国电视媒体,出版《对话美国电视》2005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并连续六年应邀请参加达沃斯年会。

  而王利芬最为人熟知的,则是一手创办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节目《赢在中国》。

  这个商业节目汇集了马云、史玉柱、柳传志、李想、汪小菲、俞敏洪,而较早的时间点正好聚拢了一批日后已经封神的大佬,因此,这个围绕商业和创业的电视节目也成为王利芬日后创办优米网最大的筹码。

  优米网成立于2010年,在此之前,至少经过几次转型和调整,比如做中国版巴菲特午餐,做电视商业节目,现在的定位是商界领袖服务平台,但总的来说,都是围绕商业领袖和名人做文章。

  现在优米网的商业模式就是付费视频,比如新版《赢在中国》总价是1998元。

  现在这些今日头条的注册账号,直接把人家标价1998的内容,换个皮直接贴到今日头条上换广告分成,也难怪会引得王利芬如此猛烈的吐槽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经在《做号者的地下江湖》里写过做号党这样一个群体:

  从贴吧、微博、微信、门户里扒拉出300-500字,修改,再加上自己的“修饰”和“想象”,然后贴上三张图,取一个标题,发布。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每天“写”20篇。高收入者可月入万元。

  事后各大平台加大了对于做号党的审核和打击力度,但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以及今日头条2000万补贴短视频作者,新一批短视频做号党又诞生了。

  相对来说,短视频比图文的生产门槛更高,因为图文内容相对简单,除了复制黏贴、盗取图片等手段拼凑混合,至少还可以自己写一写,但到了短视频这块,视频的门槛明显高很多。除了快手上那种草根式自娱自乐的情景剧,绝大多数的做号党是不具备视频内容生产能力的。

  那怎么办?只能通过各种剪辑的手段,从电视台、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各视频内容网站搜刮中搬运各种内容,再加上一些粗略的剪辑拼接,完成一个个视频内容。

  作为西瓜视频的资深用户,我平时看的最多的视频就是经典电影(比如周星驰)的片段剪辑,或者是纪录片的内容配上惊悚的标题,比如《这个中国人曾经让鬼子浑身发软》之类的(我承认我比较俗)。

  做号者盗取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吸引眼球,然后通过流量赚取高额的广告分成,一个大家可能忽视的细节便是,去年整个今日头条,关键词热度最高的是支付宝,剩下的便是马云、马化腾、小米、阿里、刘强东等热词,而王利芬《赢在中国》的内容,正是这些商业大佬的演讲和采访内容。

  对于今日头条的作者来说,知名企业家+知名公司的标题套路,是大概率获得高流量的前提,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才会选择《赢在中国》这样的商业节目下手。

  至于付费不付费,对不起,不关我事。

  现在西瓜视频的分类已经扩展到小品、生活、电影、娱乐等,我不知道这中间原创的比例是多少,剪辑搬运的比例又是多少,其中涉及到侵权的比例又有多少。

  别的我就不说了,电影频道里大量盗版和截取电影电视里的内容,真的没人管管吗?

  能够杜绝吗?

  今日头条的反应很快,一封声明很快就发出来,概括一下,六个字,道歉,下架,处罚。

  道歉归道歉,以后真的能杜绝这种现象吗?

  我觉得很难。

  首先,图文已经饱和了,现在头条在大力扶持短视频。

  从收益上看,短视频的分成是图文的三倍,据我了解的,去年做图文的做号党,今年已经全部转战短视频了,在收益的刺激下,短视频依然是广告分成的良好标的,相对于图文时代的拼凑,短视频的制作要简单粗暴的多。

  其次,即便是头条要大力打击,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做到全网范围内的侵权识别并自动下架处理还是比较难的。

  因为文字相对来说比较好比对,但对于视频的话,首先是图像识别的技术还没那么牛逼,只能通过一帧一帧的比对,或者分析音轨的重合率来判断是否抄袭。另外,视频的样本库不够,很多视频内容是从电视台,电影里扒取的,有些内容是免费的有些则是付费的,机器是识别不了这个的。

  今日头条走到今天,至少经历了两次比较重大的冲突点和战略升级,一次是以2014年广州日报搜狐起诉今日头条侵权为开始,另外一次就是被人民网三评,当然这种来自党媒的降维打击今日头条只能认怂,承认要“正视不足”,算法也要有价值观。

  自从第一次危机开始后,今日头条随后便推出了头条号,并上线了千人万元计划。本质上,是通过自媒体这种形式作为内容抓手,去绕开新闻平台,因为以前没有编辑替你写,只能自己抓取,现在扶持了一批自媒体作者,相当于有人源源不断的为你提供内容养料,供你的大数据和算法去进行分发。

  作为作者,你可以老老实实原创,也可以去抄袭洗稿,当然被举报了平台会处理你,但是这样就有人替你生产内容,替你去搬运新闻,并且替你背锅。视频也是这样,有小道消息说,今日头条当初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视频内容,会默认和鼓励一些马甲号去搬运外网的内容。

  通过自媒体作为内容触手,前期默不作声,等后期内容丰富了充足了,再开始“严厉打击”,洗掉水分,这一次被处罚的几个账号,只是冰山一角,比如“北海剑鱼”这个账号,就是一个典型的做号党,一天更新的视频数量超过40条(短视频是不限额的),从《太极拳的快慢核心》到《张国荣的风继续吹原创》,我很难看出他的品味和范围,这一次也只是删除下架。

  需要的时候利用人家做抓手,不用的时候又甩锅,祭出避风港原则,贝佐斯在总结自己创办亚马逊的经验时,提到他家人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送给今日头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