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首席人物观
壹
在那篇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文章《假如明天没有太阳》里,18岁的郭敬明曾写道:
“我有成千上万种烦恼都是莫名其妙的。”
比如担心变成鱼,尾巴漂亮还是难看;高考时忘记化学方程式,会不会着急落泪;假如明天没有太阳,是应该去找姑娘还是蒙头睡个好觉。
少年郭敬明肯定没想到,34岁时会遭遇一场猝不及防的中年烦恼:性骚扰。
性永远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于是,8月21日晚间,最世文化签约作家李枫微博自爆遭郭敬明性骚扰后,消息很快经社交媒体、推送等渠道迅速传播,成为热点。
一个小时后,郭敬明微博回应:“1。完全捏造;2。已让律师处理。”
简明扼要,冷淡得看不出任何感情色彩。
一年前,他还无法如此淡定地处理烦恼——去年国庆档,郭敬明与乐视、和力辰光合作的《爵迹》上映,13天票房仅获3.6亿,远不及预期。委屈的郭敬明曾当众落泪,质问:
“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这位靠写作发家的四川商人有其敏感的一面。他的同事们曾经目睹几个略显伤感的哭泣场景:
2006年《梦里花落知多少》被法院判定抄袭后,他得知结果时愣住了,站住不动,随后回房间,再出来时眼睛红红的,一声不响;
参与最世文化创业的Hansey离开时,郭敬明先是发呆,继而把头埋进臂弯里,继续沉默,但整个背都在颤抖。
这样安静哭泣舔舐伤口的方式,沿袭于郭敬明少年时的习惯。
18岁的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我也喜欢蹲在马路边上,看着大片大片的梧桐树叶纷乱的下坠,如果天冷,就抱紧自己的膝盖。这是个好姿势,像个寂寞的乖孩子。”
类似表述见诸于他早期的每一部作品里,成为当时无数少年摘抄本里的句子:
“我的眼泪留了下来,灌溉了下面柔软的小草,不知道来年,会不会开出一地的记忆和忧愁。”
“我没哭,只是眼泪流下来了。”
“我站在人群里,伤心的感觉如同灭顶,我的眼泪大颗大颗的滴下来,滴在他们牵手走过的红毯上。”
“你给我一滴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
凭借忧伤敏感的标签,少年郭敬明成名了。不过,十几年后,他不再写这样的文字,因为,他挣钱了,也到中年了。
贰
性骚扰事件爆出后,郭敬明的商业帝国随之成为焦点。
他的财富版块主要包括:个人版税、公司经营、房产投资。
写作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2003年,还在上海念大二的郭敬明出版小说《幻城》,几个月内就售出50万册,闯入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三名。
2004年,他21岁,休学创业,成立“岛”工作室,踏上通往“国内最挣钱作家”的征途。
他在2007年、2008年、2011年三度成为作家富豪榜首,即使到今年,他还是以1500万版税的收入成为榜单第九名——事实上,从2014年起,他就没有再出过书了。
《纽约时报》评价郭敬明:中国最成功的作家。
作家郭敬明后来的身份是商人。
他对此毫不避讳:“我对作品或者文学事业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飞蛾扑火一般地把整个身心都投进去。小说可能只占我人生的一部分,甚至一半都占不到。我这还有其他大部分事,比如公司”。
2010年,最世文化成立,郭敬明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00%控股。
公司选址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静安区,三栋独立洋房有汪精卫四姨太旧址的传说,市值上亿,内部装修豪华,名牌堆砌,成为郭敬明商业王国的核心。
在公司,员工被告知需要称呼郭敬明为“郭总”,只有在外签售时可以称呼“小四”以示亲近。
区别于传统的出版公司,最世文化更像一家偶像艺人经纪公司——公司签下有潜力的作者和绘画师,配备编辑专门包装,安排采访和商业合作。精细化运营之下,头部成员都有自己的粉丝群,比如李枫、落落、笛安、安东尼等。
有媒体统计,仅2012年一年,最世文化的净利润就达到2000万,这还不算郭敬明的个人收入。
2013年,郭敬明开始跨界做电影,他瞄准了IP,把《小时代》搬上大荧幕。
电影遭到《人民日报》点名批评“斜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票房火爆:《小时代》四部曲斩获票房17.9亿。
于是郭导又赚飞了。
另一项让他身价稳涨的投资是房产。他曾经形容,看到合适的房产就会让助理去联系,相比股票,房产投资更简单。他喜欢研究家居装修,有时甚至会为了喜欢的家具去买房子。
2009年,郭敬明26岁,在上海东方明珠对面购入豪宅“汤臣一品”,单价11万。
去年,他现身上海静安寺附近某新楼盘,一次性买入三层的3套房,每套180平米,总价4800万。
关于郭敬明的房产,坊间有个流传的段子是:
“请问,郭敬明先生住几零几?”
“没有几零几,整幢楼都是郭敬明的家。”
根据最近的媒体报道,郭敬明在国内的房产投资有十几处。此外,他还是5家公司股东、6家公司法人代表、4家公司高管,乐视影业、和力辰光等公司,都在他的投资版图里。
叁
郭敬明的导演身份后来变得有点尴尬。
《小时代》电影上映时的骂声连连还是带来了影响。去年,电影《爵迹》遭遇滑铁卢。上映前夕,郭敬明在微博上指责乐视影业,称其在宣传中拿掉了自己的导演署名。乐视方面的回应很模糊,但传出的信号却无比清晰:
《小时代》的烂口碑,已经把“郭敬明”这个名字消耗殆尽。
有网友评价,在影视圈,“郭敬明”的意义等同于:不用看都能打一星。
他似乎也有点受挫。今年夏天,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夏至未至》,郭敬明只挂了个艺术总监的虚职——然而这部电视剧还是口碑扑街了。
曾经让郭敬明一飞冲天的名声,似乎逐渐成为耽误他赚钱的枷锁。有裂缝的墙,砌得越高就越危险。
性骚扰事件成为吹向高墙的那阵风,让郭敬明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今天的最新消息是,郭敬明已向法院起诉,指控李枫捏造事实,损害其名誉,情节严重,已构成诽谤罪,应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管真相如何,郭敬明的公众形象越来越像个糟糕的中年人:会赚钱爱炫富、搞猥琐的职场性骚扰。
中年危机就这样不期而至。
对于贩卖青春情怀的商人,苍老是件可怕的事情。
郭敬明害怕老去。他洗脸需要10道程序,出门总要确保形象完美。据说,他曾因为衬衫没烫好,临时决定不去参加《铿锵三人行》节目录制。
相比生理变老,他更害怕心态变老,或者说,公众形象变老。
在“中年人的保温杯”话题火热时,有人发现郭敬明其实是个杯子控——当然不是老干部式的泡枸杞茶的保温杯,于他而言,杯子是成功者光环的一部分。
他曾经语气随意地介绍: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已经没有介意生活方式了。我会用很贵的东西,极端时一个喝水的杯子几万块,但是淘宝打折我也买。”
有朋友透露,郭敬明家里的客厅整齐码放了很多杯子,喝可乐、红酒、白水、气泡水、香槟都要用不同的杯子,向助理发话时,郭敬明会具体到用哪只杯子倒什么水来。
肆
被奢华物质环绕时,郭敬明内心应该是充满骄傲的。
2003年,大二学生郭敬明在出版《幻城》后受邀参加节目,特意挑了件自认好看的衣服前去,却遭遇工作人员连续刺激:
“你是助理还是本人?”
“你服装带了吗?我们先去把衣服换掉。”
末了,工作人员把他带去了一个小座位,眼神里有遮掩不住的瞧不起。
类似的眼神,郭敬明也在上海地铁站里遇到过。因为母亲不会刷卡,工作人员前来帮忙,郭正要道谢,却听对方用上海话嘟囔,吐槽土气的外地佬。
出人头地的欲望,让郭敬明毫不掩饰地去追逐金钱,身体力行拜金主义,内心深处的自卑,又让这一切显得有些用力过猛,甚至让人反感。还有昔日的抄袭行为,始终是他难以抹掉的污点。
如今,污点里又多了性骚扰。
《小时代》电影备受争议时,郭敬明曾经搬出《红楼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试图证明后两者更加物质。
网友们还以猛烈回击。
有人说:“菲茨杰拉德和郭敬明一样都出身寒微,都喜欢过奢华生活、写奢华生活,都属于吃过肉的人给没吃过肉的人讲吃肉。不过菲茨杰拉德有贵族范儿,吃完肉以后叠好餐巾,矜持地说声:just so so。郭敬明吃完肉以后,叭唧着嘴,满脸惊喜地告诉大家:靠,真tmd香啊!所以招了鄙视。”
有人评价:《红楼梦》是从贾宝玉的角度写贾府,《小时代》是刘姥姥写贾府。
18岁的郭敬明如果听到这些,大概是要伤心的。少年郭敬明对物质的向往还很简单。
在那篇《假如明天没有太阳》文章里,他提到的还是雀巢咖啡、厚重的英语词典。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他的心愿也很简单:“写出好多好多的字,然后卖给那个有些宠爱我的编辑,然后我就会有很多的钱,然后我就可以买回那把我心爱的羽毛球拍了。”
他还提到一位叫前世的网友。
对方是大四男生,喜欢自称为“孩子”,两人经常聊到深夜。被对方一针见血刺伤后,郭敬明经常关掉电脑后喝一大杯开水,然后告诉自己:别怕别怕,今晚好好睡。
但他总坚持苏醒,又因此而悲哀。
如今,身处上海豪宅的郭敬明,又一次被拉扯进舆论场的黑暗之中。在这场来势汹汹的中年危机面前,他会选择沉睡还是苏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