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论坛二:创业在上海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0日 17:45  创业时代
科技时代_论坛二:创业在上海实录

图为分论坛现场。

  2009年6月19日,由《创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9创业未来中国行·杨浦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网独家图文直播此次论坛。以下为“论坛二:创业在上海”实录 。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的第二个话题,我们要请到的主持人是《创业家》的社长牛文文先生,我们请到的嘉宾是黄辉先生、皋魏先生、汪静波女士、张德旺先生、张咏先生、谢吉华先生,我们有请各位。

  牛文文:大家可能很累了,我们从上午就开始开会了,我们刚才的袁岳主持非常智慧,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当创新之后就是创业,创新和创业在中国也是两个方面,今天只有创新型的创业才能长大的产业。

  我们这场讨论是一些创业者,我的嘉宾比他们年轻,而且我们的嘉宾有女士,他们的嘉宾没有女士,而且待会大家看到我的嘉宾都是未来型的嘉宾,我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台上的6位嘉宾分为两组,其中皋魏先生和汪静波女士是创业者,他们两个是从零开始。在上海创业不容易,尽管上海10年前有一些冒险家,我们知道上海曾经出现了盛大,出现了很多,包括携程、如家,在黄金时间出现了很多。

  上海还有新一代的创业家。我们另外一组嘉宾是创业服务者,我们黄辉先生是资深的服务者,最近这大半年我知道他做一些投资需求创业者,不仅是中国创业者,在上海的一群创业者,我们黄辉先生是碧波的总裁,他待会从管理和投资两个角度看,现在我相信矢光是刚刚成立的创业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创业者,创业服务者,我们张德旺先生他年纪大一点,比我大。他实际上在上海做了一个创业,是中国最大的学生创业基金会。而且在上海已经覆盖到全国,马上全国性的,把上海去掉,他是专门扶大学生创业的,我们另外两位,我们张咏先生民生银行,他的私人银行在上海,他喜欢创业者的钱,不是给人家钱,我们另外一位是是我们杨浦的创业总经理,我们台上的嘉宾大概从事的行业也不一样,我们皋魏先生是做自动化设备,我们汪静波女士是做金融服务,其他的大家待会都会讲,我们进入正题。我首先请两位创业者,在上海创业我不知道你们在其他地方有没有创业的经验,在上海创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难处?听听你们俩的体会。我们汪静波女士先来,因为汪静波女士是北京到上海来的。

  汪静波:我是成都人到上海创业,我觉得在上海还好,主要是因为上海的市场比较大,而且外资企业也比较多,一开始在这个地方创业大的银行机构,你的竞争对手和你的目标可以定的高一点,所以达到的效果也更好。最大的问题就是上海的男人都很早就回家了,一般下班5点就回家了,因为老婆管的比较严,我的搭档都是男的。这个是一个问题,当然也是一个笑话了,我一般不喜欢用某一个地方的来评价,但是大部分上海人不喜欢冒险,他们希望把风险降到最低,在上海用人的方式上达到一个平台了才愿意加入。

  黄辉:我们上海的文化和外地的文化不太一样,我们2月份有一个公司,后来我们要找一个财务总监过去,他后来说家里面希望他,因为他有女朋友了,这个女朋友希望他在一个著名的大的外资企业里面做,后来我们还是通过各种手段,通过工资通过将来的机会还是说服他。结果两个月女朋友给他告吹了,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说帮你找。因为文化的问题对创业的影响也很大的。

  汪静波:其实就是前两天我们加班做一些事情,我们有一个很优秀的主管他在打电话,都掉眼泪了,我在外面听他跟老婆说我们离婚了。因为他家里每天不断的打电话,不停的发短信,我们现在给他说赶快回家。

  黄辉:已经结婚了,男的在一个公司工作,加班的话女方平均10分钟发一个短信,所以对创业的氛围影响很大的。

  牛文文:他们两位嘉宾说的事就是在上海创业男员工不敢加班,这个问题是大问题。

  主持人:上海女人比较有吸引力,是这样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上海的女人这么有吸引力,是不是有很多的男性上海创业。

  黄辉:因为上海的女性很有吸引力,但是一到上海来这个吸引力太大了不会创业了。

  主持人:我的意思是上海绝对出比翼双飞的创业家,而且绝对是贤内助型的。

  牛文文:你作为女企业家有什么说法?

  嘉宾:男女在这么一个新的社会时期都应该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牛文文:这一轮因为是四川女性发起的。我们黄总你太太是不是管的很严。

  黄辉:我们跟创业没有关系。

  牛文文:我们第二轮,皋魏先生是跟我在央视认识的,我们聊的时候讲了很多事情,我知道他创业很不容易。

  皋魏:从人来说我相信上海这么多高校,并且上海是一个人才的汇集地,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人才。第二个可以从钱,我看了一下,都是给钱的人,第三个从科技来说,拿我们公司而言,我们是做光纤传感的,我们在上海可以在周边找到很多大学跟我们合作,我们跟理工大学成立实验室,跟复旦我们共同成立创新基地,创新的研究中心等等。也就是说从科技包括信息来说这些要素都具备的。

  然后从环境来讲,我觉得环境的政策也很重要,从环境来说,我们公司是01年在上海开始创业,从01年到09年,我们能亲身感觉到这个环境变的越来越好,从政策的力度也是很大,但是也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困难在哪里?除了刚才两位讲的观念问题。另外来说我觉得更大的困难是在于什么呢?是在于政策支持的力度,或者它的倾向因为上海的国企也好,已经成功的企业也好,还有跨国企业也好太多了,所以阳光雨露看不见。我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政策性的资金向某一个国企大投,可能投了两千万三千万,我们可以理解,可能有时候会变成承诺,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能够给中小企业带动的非常大,往往一些小企业两千万会迈过这个坎。这是我在上海所看到的一些,其他的我相信全国各地也都是一样的。

  牛文文:我听皋总的讲法,小的创业者经常见不到阳光,是这个意思吗?

  皋魏:有这个意思。

  牛文文:的确,在上海这个地方我经常听到一些民营企业家,还不是创业企业家,都觉得这个地方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看不到太大的企业,大家觉得不容易,请问一下我们的谢总,你喜欢小大还是喜欢大的,我看到杨浦也是雄心勃勃的,在你的想法里面什么样规模的企业是你最喜欢的?

  谢吉华:我刚才听几位企业家讲在上海的创业环境总体来说还是很累的,杨浦特别期待这些小企业来,百年的工业文明在杨浦,以前很大的企业也在杨浦,杨浦从大企业转向为小企业粗放型企业,都是在支持创新型的小企业。小企业在上海其他地方可能受到的关注比较小,但是在杨浦受到的关注绝对很大。在杨浦有14个园区,有国家级的10个园区,5个在杨浦,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其中50%现在在杨浦创业。

  前面企业家也说到了,小企业家是需要资金的支持,各地政府确实需要资金来支持这个企业,我们去年一共为他们争取到各级政府2千多万元,对小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在去年其中50%是来自杨浦创业中心,在上海科委的项目中37.5%来自杨浦创业中心,这些数据说明杨浦是一个创新创业的乐土。谢谢!

  牛文文:怪不得大家来到杨浦,我们去浦东看高楼太高了,到杨浦来觉得既是一个大学区也是一个创业区,我还想问一下你觉得在你的范围里面多大规模的创业企业是最需要你帮助的?

  谢吉华:应该说在我创业的园区里面,现在我们有2100家企业,绝大部分是粗放型的小企业,我们有60%来自复旦大学,包括2/3是校友创业,创业精神的培养,这个对小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吸引力,很重要的是复旦的同济的财大的,理工的每年都会为这些小企业提供人力支持。杨浦的小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从几个人开始到几百个人都有,整个成长阶段有粗放型的,成长以后到国家大学科技园,比如说复旦的理工的,电力的财大的。和我们其他的一些工业园区,从小到大杨浦都支持。

  牛文文:你刚才讲到杨浦有一个特点从高校创业的比较频繁,台上有一位嘉宾,台下有一位嘉宾,我们台上嘉宾是张秘书长,他也是从零开始的创业者,我首先请问一下秘书长,你感觉上海大学生来讲创业者的激情和冲动跟其他地方相比是强一些还是弱一些,是上海本地的学生创业的激情有所上升?

  张德旺:我还是讲创业基金会的一个根本宗旨,还是要培育一种创业精神,我们拿钱支柱,一个创业的种子,两个概念。我们基金会刚刚谢总讲了在杨浦,跟杨浦的定位是相当吻合的,有什么好处?我觉得这个好处创业在杨浦,幸福在未来。整个社会包括我们杨浦,经济转型必须走创业性的一个阶段。

  现在上海也是这样,我们当初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因为刚才也讲了。这是一个前期的基础,第二上海的大学比较多,优质学生比较多。每年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去跨国公司去了。第三个创业氛围,包括文化学生的就业条件相当不错。基金会在这个条件下,当初是科教推动发展,建立一个创新型城市,最有创造性的人是源泉,把这个源泉通过什么方式,通过什么机制科技和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让他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创业力,通过大学生的创业,通过大学生教授的科研水平,这样把科技成果转化到市场。

  一年下来,我们觉得开始第一年,社会是一个指引,学生出来创意可行吗?会有成果吗?第二点,你的宗旨是很鲜明的,方向是很正确的。第三点我觉得成效出来,这个成效有几个指标。我们现在支撑360家企业,带动了2000个大学生就业,如果这2000个大学生我们不支持他,并不是我们现在基金是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有这样一个机会。

  第二个指标我们现在360家企业有15%的学生是比较成功的,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他们现在的销售额都是100万、1000万,有的企业当初是60万,现在评估下来达到一个亿,现在这些学生。关键的问题是什么,这些学生现在回到校园当中,跟同学对话,非常的自豪,非常的自信。原来是什么概念,原来是在跨国公司工作,我一个月一万多块,现在是谈我如何创业,我有几个打工的。通过我们做这个论坛是一方面,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创业精神是非常强,在上海大概有三四十家销售额在100万到200万的,经营的相当好,我们觉得包括你也包括我。我觉得对于创业者要有足够的宽容,我们今天谈这个社会需要有创新。

  牛文文:大学生创业大家都想着学生直接去创业,但是这个问题的确是很难,没有一些机构的支持,成功率很低。我们请杨先生讲一下。

  杨老师:现在大学生创业是我们倡导的,但是大学生创业普遍的成功率还是比较低,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成功率在10%,是比较乐观的。从全国的统计来看大概1—3%,是比较少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各地政府和我们这些援助大学生创业的组织,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定义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第二个问题怎么帮助大学生提高这个成功率,我们研究创业学,一个创业者在创业的前三年是艰难时期,如果在前三年团队的磨合也趋于正常的时候,它后面的发展就会提高。这三年走过去很不容易,借鉴了联合国推动的一个项目叫YBC,这个全球有46个国家来做,我们中国是6年前引进的。在这个里面我需要给大家汇报的是上海是产生YBC第一个创业指导老师的,都是出自杨浦区,我说来到杨浦参加这样一个创业未来中国行的行动非常有意义。

  那么五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创业的效果如何?当年第一个来到上海创业的成为韩正市长关注的一个典型,他是同济大学的刘健刚,他的导师是上海高等技术学院的董事长,他也是当年在杨浦创业的企业家,今年在地震灾区带领我们YBC上海的企业家导师援助灾区回访一些创业经历。

  我们在上海市团市委还有闵行区我们都建立了地方办公室,第三个办公室就在杨浦区,刚才第一个话题我们谈到了上海的青年创业热情不高,因为我是外地人,我每次到上海都见到上海的创业青年,我觉得上海的创业激情很高。刘建刚是来自包头的,我去年在北京12所大学跟大学生交流,大学生跟我提了两个问题,他说杨老师我们想创业,但是面对两个很难解决的困难。第一个创业资金,第二个是缺少创业经验。我们有钱创业,但是有了钱以后还没有经验没有成事,YBC是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我们给他一笔,不需要担保,不需要利息的资金。我们要求这个企业家三年当中贡献150个小时的服务,相当与每个月4个小时,每周一个小时跟创业青年保持一个对话交流。

  现在看起来这个模式很好,我们上海有16个专业协会,工商界的专业协会,服装餐饮礼品婚庆等等专业协会的秘书长,都成了我们导师的协会人员。这里面有成功的企业家都成了我们的导师,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借这个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帮助青年创业,促进他们成功,需要工商界的支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