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Q3打魔兽:Razer Viper鼠标身价高(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 09:53 PCPOP-电脑时尚 | |
外在美更要内在美,内部做工不尽人意 将Razer Viper拆开后,我们发现其内部设计与常见的光电鼠标并无太大差别。在这里我们不想用“简陋”这个词去形容它,因为这样对其他光电鼠标而言是不公平的。
可以看到,Razer Viper使用的也仅仅是很普通的安捷伦光学引擎,型号为ADNS 2051。至于这款引擎,我们可以在很多罗技OEM的鼠标身上发现它的身影,而它通常的指标仅为800DPI的分辨率以及1500次/秒的扫描频率。 那Razer Viper又是何以声称自己1000DPI的分辨率与2300次的扫描频率呢?为此,我们到安捷伦的官方网站去查询有关1000DPI A2051引擎的资料,但并未获得任何有意义的答案。随后我们咨询了Razer Viper在中国的代理商,得到的答复是他们也没有了解到更具体或更具说服力的信息。
而据工作人员介绍,厂商对Razer Viper的市场定位与玩家的想象完全不同。它将是一款远离广大FPS游戏玩家,而转而面向了即时略游戏玩家的产品。
由于受到过低扫描频率的限制,Razer Viper在低Sens的情况下,将无法在游戏中完成快速的转身动作。这样也就极大限制了它在CS或是QUAKE中的表现。由此也可以看出Razer Viper和其前作的市场定位完全不同。 相反,Razer Viper也许更适合需要对鼠标进行微操作,不需要大范围移动的即时战略游戏,如《星际争霸》、《魔兽争霸》等等。 由于即时战略类类游戏不需要将鼠标移动速度设置的过低,因此也就不会对扫描频率提出过多要求。而在游戏中,却对鼠标的精度提出了相对苛刻的要求,而高DPI的意义恰恰在于可以在高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提供给用户更好的精度,而这一点在低DPI鼠标身上却难以做到的。 定位有别用途不同,1000DPI意义何在? 首先,我们就分辨率问题做了实际测试。在测试中,1000DPI所带来的优势我们无从体会,在所有的游戏中,Razer Viper也只能算是表现平平,无论精度还是移动等方面,它并无过多的出彩之处,唯一可以算上优点的就是它超轻的重量了,这一点倒是解放了我们的手腕。不过它即使对比起我们编辑部HP品牌机的鼠标也没占的任何便宜,因为它们几乎同样的轻便。
在这里,我们非常怀疑Razer Viper 1000DPI的实际意义,而如果非要说1000DPI的鼠标存有优势的话,那我们也只能认为这只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实际上,400DPI与800DPI的差距我们又体会的有多明显?就更别说这区区200DPI的差距,在游戏中你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Razer Viper在CS中的表现并没有令我们失望,因为我们本身就没有对它寄予任何希望。大范围转身时,鼠标的丢帧在所难免,和大部分鼠标的丢帧情况不太一样,Razer Viper的表现为枪口在原地晃一下,而并非如大部分鼠标那样枪口朝天。
至于Razer系列鼠标强大的驱动,在Razer Viper身上也同样得以保留。这款驱动最大的特色在于其“On-The-Fly”功能,它允许玩家在游戏中直接调整鼠标的移动速度,这样就不必我们费力的中断游戏再作出调整。此外,通过驱动我们可以对鼠标横向与纵向的移动速度做单独调节,这也同样是新颖周到的设计,不过,这些也统统贴上了Razer的标签,普通鼠标的用户还是体会不到。
Razer Viper的媒体报价为399元,这个价格显然有些偏高,也让我们有点难于接受。就性能而言,Razer Viper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它也无法和IE4.0以及MX500这类常规精品相提并论,而1000DPI的分辨率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一个噱头,它实际应用的意义还有待于斟酌。 最后,我们想提醒广大消费者,不必过分迷信于Razer的名气,这一点在我们评测Razer Boomslang 2100的时候就深有体会。在我们看来,Razer 2100是一款令玩家失望的产品,不仅很难适应它的造型设计,同时在定位方面还存有严重瑕疵。它甚至让编辑失去继续游戏的兴趣。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之下,Razer Boomslang 2100依然可以扛着Razer的大旗卖得天价,对此我们简直难以理解。因此,您在选购鼠标产品时,也需要少一分冲动,多一分理智,到市场中亲自试用一下,多对比多权衡,这时获得的信息,对您来讲才是最准确,最客观也最具有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