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液晶屏:以次充好
大家都应该知道,目前国产笔记本为了节约成本,基本上采取“能省就省”的策略,一般来说,用户对厂商的这种做法也勉强能够接受,毕竟一分钱一分货是永恒的道理。可是那种表里不一,以次充好的事情的确有损商业道德。
作为笔记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LCD液晶屏,它是将本本运行的结果显示出来的部件,人的眼睛每天都要去面对它,所以我个人觉得液晶屏的好坏是衡量一台笔记本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
可有这么一些厂商,为了让产品单价降低,足够威力冲击市场,不惜破坏笔记本整体的性能。鼠标有一位朋友,因为看了很多媒体的广告,选择了国内某著名品牌的笔记本,结果在挑选的时候发现屏幕不对劲。
首先是坏点。基本每一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1个算是少的了,在我们询问销售人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就这价格,你还指望什么呢”;
其次是屏幕漏光严重。大家都知道笔记本采用的LCD液晶屏和我们台式机上采用的CRT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对比度和亮度,本来这两者之间就存在这样的差别,现在出现漏光现象,在色彩上就更无法保证,此后其他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很明显这些LCD液晶屏都是属于不合格产品,为什么会堂而皇之出现在商城专柜上?这就是厂商在控制成本上采取的一个办法,因为LCD液晶屏的生产是非常严格的,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生产厂商能保证良品率达到100%,良品自然被高价卖出去了,可是剩下的那些有点小毛病的怎么办?当然要削价贱卖,而且价格差是消费者难以置信的。为了保证自己厂商的利益,这部分LCD液晶屏也就名正言顺的用在那些低价笔记本上面了。
当然走私也是另外一个方法,虽然风险大,但是数量多,而且可以节约大量成本,所以也是各国内厂商锦囊中的“妙”计。
硬盘内存:品牌、参数上做手脚
在硬盘和内存的选购上,虽然可以玩的猫腻不多,可是能省一分就是一分,所以各大厂商还是在货源和品牌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先说硬盘吧。如果想笔记本硬盘造假,是不太可能的。硬盘内部是绝对无尘环境的,一旦打开,硬盘就会报废。如果想要造假的话拆解和封装成本是相当昂贵的,得不偿失的事情,厂商绝对不会做的。目前在笔记本里使用主流硬盘的转速都是5400转,而同容量同品牌的4200转的硬盘在价格上与5400转的硬盘在价格上有100元左右的差别。参数方面,2M与8M缓存也有价格差,另外各硬盘品牌之间好坏高低之分,例如主流的日立与富士通就有60-120元的差别。这些在消费者实际使用中是无法感觉出来的,所以大家仔细去看一些笔记本的配置单中,硬盘只是标注容量,型号、转速、品牌都没有详细的写明,对于非专业的消费者来说,一般也不会问这方面的问题。
此外,很多笔记本厂商还会采用一些一种散包硬盘,就是所谓的拆机盘,它和水货中的原包盘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在使用上不会有太多问题,也不是假货,但拆机盘因为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出现问题的几率上要远远高于原包盘。
另外采购工包硬盘和走私也是笔记本厂商为降低成本长期使用的一个手段。但硬盘可以说是笔记本电脑中最脆弱的配件,除了在运输方式的要求较高外,在平时使用中故障率也相对较高。由于水货硬盘的运输一般较为简陋,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或是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稳定性下降等,严重影响硬盘的质量。
内存其实和硬盘的情况是一样的,从使用不知名的杂牌货到内存颗粒上的参数游戏,从工包到走私,无一不把商业利益和缩减制造成本作为唯一目的。因为这些部件都是隐藏在机器内部,也许消费者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受骗上当了。
此外,在键盘的选购上,也是有学问的。一般厂商都是采用批量定做的方法,就是一次为多款笔记本订制键盘,这样可以增大订购量以节省成本,并且在键盘的选料和做工方面都做到了能省就省。鼠标看到很多使用某国产低价笔记本的朋友,刚用上半年,笔记本键盘上的字母还有没有了,这就是工艺简化造成的。按照标准生产工艺,这些字母都是用激光打在上面的,没有经过特殊的环境,是不会褪变的,而这些采用在低价笔记本上面的键盘多半采用的是喷漆,难怪使用时间长了,字母就消失了。
某些比较大胆的生产量比较小的笔记本厂商,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会采用翻新键盘的键盘的方法来节省成本。这样一来可以降低成本,用户刚拿到本本的时候,还会感觉键盘手感很好,能够为自己的产品增加卖点,为自己脸上贴金。但是这些维修过的键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故障率是相当的高。但对于这些厂商来说,只要拖过了保修期,正好成为收取维修费用的最好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