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yql1207 最早开始DIY的时候,CPU是P2-400,芯片是440BX,还不是很懂,感觉就是很稳定,很少死机和不兼容。2000年后来升级到P3-550E,主板是华硕的815EP,感觉快了不少,快乐不少。后来用了很短的一阵赛扬733,真垃圾,慢得要死(内存、显卡、主板一样的情况下)。接着换了P3-933,感觉像在飞,测试结果:3DMARK
2001SE BUD330,默认下:显卡都是ATI8500,内存分别是256M(DDR266/PC-150),芯片
是七彩虹845E和华硕815EP,CPU分别是P3-933和P4-1.8A,分数是67XX和83XX,感觉P4很垃圾,于是投入了AMD的怀抱。
最早使用的雷鸟1.2G时的情景令我至今难忘:便宜的价格,无与伦比的速度,还有买不到合适风扇的焦急……后来在2001年升级到XP1800+,配8500,金士顿DDR266/512M,KT266A,测试结果3DMARK2001SE BUD330默认下90XX,好兴奋!!去年换了2500+ OC 3200+,DDR400,NF2 U400的芯片,显卡还是8500,测试101XX。
值得一提的是:我曾在2002年卖过一台配置为图拉丁PIII-1.33G的联志服务器,送货前看了一下测试结果,性能与P4-2.0A相差无几,这是PIII的绝笔(0.13微米加L2-512K),好恐怖,难怪INTEL要封杀它在PC市场!(新浪编辑评注:原文如此。其实图拉丁奔腾III有两种版本,一种面向桌面市场,二级缓存256KB,缓存延迟时间为1,不支持双处理器,主频为:1A GHz、1.13A GHz、1.2GHz、1.33GHz;另一种面向服务器市场,二级缓存512KB,缓存延迟时间为0,支持双处理器,工作主频为:1.13GHz、1.26GHz和1.4GHz。 1.33GHz的L2 Cache只有256KB,工作主频最高的图拉丁奔腾III是1.4GHz的服务器版本,512KB的L2 Cache)
高稳定加高兼容、低能耗低发热的图拉丁奔腾III,可惜他生不逢时,与AMD的XP可谓是“既生瑜何生亮”,好像在现在的“迅驰”架构上隐约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我不是什么高手专家,只不过工作的原因,用过测过一些不同的CPU,我只说一些个人的看法:
INTEL:
PIII是它最成功的CPU,稳定,兼容性好,低能耗低发热;图拉丁是PIII中的杰作;
P4是典型的垃圾,看看它的发布,刚开始纯粹是用钱砸出来的概念:什么423,478,478-L2 512K,478-L2 1M……买早了的人估计都挺郁闷的,下一代接口又换了,好像发热还巨高。引用Intel首席技术执行官(CTO)Patrick Gelsinger在IDF2004上说的话:“如果不对目前的趋势加以抑制,PC对电源需求的提高将导致散热量增加到一个荒谬(absurdly)的地步。在本世纪头十年中期,奔腾PC也许将需要核反应堆的能量;到2010年之前,接触芯片的表面将会有和接触到火箭喷射器相同的感觉;2010年之后的几年里,芯片也许将会像太阳的表面一样的炙热。”虽然有些戏说的味道,仔细品味,也是不无道理!!!
AMD:
K7:奠定了与INTEL抗争的基础;
XP:此系列真正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改用效能命名法逼迫INTEL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布了P4-423系列,Barton是XP系列的绝笔,从最早的外置半速L2-512K发展到内置全速L2-256K,到Barton内置全速L2-512KXP系列就象画了一个圆圈,最终回到了原点。
K8:虽然我还没有用过,可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近,真正得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游戏等的一致支持时,就是它普及之日,现在INTEL就已经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个人用不到64-bitCPU,我们会将32-bit进行到底,开始发展PC级64-bit CPU。
我为AMD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