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上移动梦网
赢手机大奖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市场行情 > 正文
轻薄一刀 东芝超薄笔记本电脑R100全面评测

http://www.sina.com.cn 2004/01/18 10:41 移动新人类
硬件频道 产品评测 市场行情 使用技巧 选购指南 硬件论坛

  文/移动新人类

  前言

  R100曾经是全球最轻薄的12.1英寸屏幕笔记本电脑,时至今日依然保留最薄桂冠,如果综合轻薄,可以说市场上现在没有机器是R100的对手,R100及其前身Portege 2000(点击观看本站之前的评测)令人惊叹的超轻薄证明了Toshiba 1.8英寸盘片硬盘的威力,我们当时的评测把它称为“举世无双轻薄之徒”:),Portege2000开始,市场上采用1.8英寸盘片硬盘
的笔记本电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但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其他厂商的产品可以同时在轻薄两个指标上超过Portege 2000/R100。对于希望大概了解R100简单情况的朋友,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发表的R100简评,希望了解R100详细配置的朋友可以参考我们的R100详细规格表。


图为:东芝R100笔记本创下轻薄之最

  就机器本身,Portege 2000/2010/R100系列一直是Toshiba旗下最畅销的机种之一,如果说以往的Portege2000/2010还稍嫌性能低下,那么现在的Portege R100在保持极度轻薄的情况下,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日常应用。R100甚至号称拥有1Spindle 12.1英寸屏幕笔记本电脑中最快的3D显卡,这到底是不是事实?请看我们的详细评测:)。

  R100简介

  R100之所以被认为属于时尚类别机器,是因为它的超轻薄,如果把R100加厚加重30%,恐怕马上要沦落到低档机器中:),R100和VAIO那种无所不在的刻意时尚不同,它的风格更多是简洁大气,加上本身的键盘手感还不错,非常适合“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一族作为日常工作用机和随身饰品。


图为:东芝R100笔记本电脑

  如果就性能和配置上来说,R100并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刚刚获得过我们评测员推荐奖的V505MCP和获得我们“最强性能奖”的Asus S5200N都要比R100强太多,R100能令人一见倾心的根本原因是它触目惊心的轻薄:)。拈起R100你才会深刻理解“笔记本”的含义:)。


图为:东芝R100笔记本电脑

  一般的12.1英寸屏幕光软驱全外挂设计的笔记本电脑重量都有1.25Kg以上,厚度一般为20mm以上,但R100最薄的地方只有14.9mm,包括主电池的机身重量只有1.074Kg,到底它是如何实现现在这样高度轻薄的?在正式开始分析之前,我们想请大家看两张对比图片,是我们将R100和HP NC4000,NEC Versa S900做出的对比,NC4000算是12.1英寸1Spindle设计机器中厚度稍大的,S900则可以算是最厚的12.1英寸机器(2 Spindle),对比之下真是深刻理解到R100的身材是多么难得:)


图为:东芝R100/HP NC4000/NEC Versa S900外形对比


图为:东芝R100/HP NC4000/NEC Versa S900外形对比

  我们可以简单的将R100轻薄的因素概括为“1.8英寸盘片硬盘”,“台阶式机身”,“反转主板”和“含金量”,请容我们一一为大家解说:

  1.8英寸盘片硬盘:R100采用Toshiba自己生产的1.8英寸盘片硬盘MK4003GAH,比起目前笔记本电脑中最常见的2.5英寸盘片硬盘厚度减少1.5mm,占地面积减少40%左右,重量也要减少大约20克,这些特点都让R100得以减少硬盘所必须占用的机身面积......下图是1.8英寸盘片硬盘(右)和普通2.5英寸盘片硬盘(左)的外形比较,可以看出体积的节省相当惊人:


图为:东芝1.8英寸硬盘与普通笔记本硬盘对比

  就内部结构来说,1.8英寸盘片硬盘和普通2.5英寸盘片硬盘没有多少区别,但是它的盘片面积比较小,也就是说用于存储数据的面积较小,因此1.8英寸盘片硬盘的容量普遍较2.5英寸盘片的品种小,目前1.8英寸盘片硬盘的最高容量为40GB,而2.5英寸盘片硬盘已经达到80GB。此外由于盘片的直径小,同样转速下外圈的线速度比不上2.5英寸盘片硬盘,也就是说硬盘自身的读写速度会比较低。

  如果希望了解更多有关1.8英寸盘片硬盘的知识,请参阅本站之前的专家讲坛文章《超小型硬盘漫谈》和对比评测《方寸天地决雌雄》,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台阶式机身:或许这个形容不是很恰当,我们一时想不到更好的,也欢迎你的反馈和意见。

  R100的机身和屏幕接合处是我们认为颇为巧妙的设计,因为R100的14.9mm厚度在扣除屏幕厚度后有很多接口会放不下(例如网卡RJ45接口,Modem RJ11接口,外接显示器VGA接口等),因此R100将屏幕部分升高,转轴加长,如此让机身后方突起一块较高的部分可以容纳这些高度较大的接口,同时屏幕不会显得边框太厚,机身也得以悄悄的加大增加容纳部件的面积,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台阶式机身”了:)。上面还可以安置开合皆能清楚看到的美观指示灯,而且不必因此增加整机的厚度,比起传统的转轴设计更加荞面,这一设计最近也被BenQ的JoyBook 6000借鉴。


图为:东芝R100的特殊转轴设计

  反转主板:一般的笔记本电脑都是将主板固定在底盘上,然后再在底壳上搭建腕托键盘和屏幕,机器的基础是底盘,但R100则是以腕托部分作为整机的基础,主板安装在腕托上,底盘反而变成护盖,再在腕托上安装键盘转轴,这样大大减低了以往底盘所要占用的高度,是整机得以变薄的基础,后来这个设计被许多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借鉴,其实这样的设计最早见于苹果的PowerBook G4 15,但是苹果从来没有用它来打造追求极限轻薄的笔记本电脑,而Toshiba活用了这一设计:)。


图为:东芝R100的拆解

  含金量:一般人都认为金属材质机壳会比塑料材质机壳重许多,就材料本身确实如此,但是在打造成机壳之后就不一样,因为金属材质机壳自身的强度好,因此可以不要塑料材质机壳所必须的许多加强筋,而且用很薄的厚度就可以实现和塑料机壳一样甚至更好的强度,R100的机身全为金属打造,底盘,顶盖,腕托部分均为又轻又坚固的合金材质,只有屏幕边框的一小块是塑料材质,R100在此充分利用了金属材质设计简单厚度较薄的优点,其他笔记本电脑使用金属材质机壳往往是为了美观或者增加强度,但R100则是别出心裁的用来减肥:)。

  此外,为了实现极度的轻薄,R100在内部设计上也下了苦功,采用多张子卡来减少主板的面积和厚度,充分利用机内空间,许多接线改为用印刷电路的软线来减轻重量,将CPU安装位置靠近角落以便最接近出风口,这样可以使用最小最轻的散热器达到同样效果等......真的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打开机壳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设计,实在和我们之前评测的Panasonic T2/W2以及SONY TR1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给出一些典型部件的图片供大家欣赏,希望了解更多R100内部结构的朋友请参阅我们之前发表的R100彻底拆解实物拍摄:


图为:东芝R100的主板


图为:东芝R100的其它部分部件

  不过,为了实现极限程度的轻薄,R100也做出了一些牺牲,例如为了减少电路板占用面积,R100只有基本的端口,没有提供IEEE1394接口(这点非常可惜,因为R100这样的超轻薄本来最适合在外出时采集DV用),连上一代Portege 2000/2010的红外线接口也取消了.....此外由于硬盘紧贴腕托,热量直接影响左手腕托,触摸板为了迁就机身内部紧凑布局选择了面积特别小的品种,操作不适,另外超轻薄的机身也限制了R100的主电池容量,实际测试一般负荷下只能使用2小时不到,虽然有加大容量的外挂电池附送,同时装上两块电池可以支持近6.5小时的使用时间,但是此时机身重量就接近1.4Kg了。有关这些缺点我们会在使用舒适度章节详细向大家介绍。

  还有就是在国内发售的行货没有引进原厂的外挂光驱,只有一款台湾出品的Argosy光驱,而且是作为选件出售,外形不搭配不说,价格也不便宜,还需要专门的启动镜像才能顺利引导进行恢复,为R100的用户带来了不便。

  总体来说,R100实现了极限的超轻薄,给人强烈的震撼,进一步证明了1.8英寸盘片硬盘在超轻薄笔记本电脑中的优势,但是R100也为追求超轻薄做出了牺牲,和Panasonic W2/T2一样,R100价格高昂且做出了一些功能和舒适度上的牺牲。


下一页 >> 
 

发表评论】【初学者园地】【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硬件专区】笔记本
 相关链接
笔记本大比拼:联想昭阳E600对决IBM T40(2004/01/18 10:05)
用心爱护正确使用 让你的笔记本青春永驻(2004/01/18 00:18)
宽屏的诱惑 节日选购宽屏笔记本电脑指南(2004/01/17 10:08)
迅驰+宽屏 华硕M6N开启宽屏笔记本新时代(2004/01/16 23:15)
TARGA德亚笔记本电脑“马赫”崭露头角(2004/01/16 22:52)
高性能+超便携 富士通笔记本电脑低价促销(2004/01/16 13:32)
新浪网IT168“我与国产笔记本”征文大奖揭幕(2004/01/16 11:47)
2003年笔记本电脑消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图)(2004/01/16 09:07)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