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上移动梦网
赢手机大奖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硬件评测 > 正文
移动硬盘:USB接口比拼IEEE 1394

http://www.sina.com.cn 2002/04/04 14:03 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

  文/君

  移动硬盘作为PC的一个重要外设,近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移动硬盘主要采用USB接口方式,这种接口通用性较强,可以比较容易地安装在目前的各种电脑上。

  其实移动硬盘不仅仅只有USB这一种接口方式,在传统的USB之外,还有IEEE 1394和USB 2.0两种。由于IEEE 1394与USB同属于串联接口,而且都支持热插拔,因此采用这两种接
口的硬盘在技术上的优劣异同就不免让人有点好奇,下面不妨让我们做个简单的比较。


图1爱国者USB移动硬盘“移动存储王”

  我们常见的的移动硬盘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采用USB接口的。可以说,目前外围设备接口逐渐向USB靠拢。

  USB

  我们先从大家都比较熟知的USB谈起。众所周知,随着Windows98的推广以来,各种USB接口的鼠标、键盘、Modem乃至音箱、打印机、摄像头等外设层出不穷,渐有取代传统外设接口的趋势。而USB2.0版的发布,更是为USB的广阔应用前景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USB早在1995年就已经基本成型,但由于微软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直到OSR 2.0,也就是俗称的Win97中,才开始以外挂模块的形式提供对USB设备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USB接口在主流PC上的推广速度。直到1998年微软推出内置USB接口模块的Windows98后,USB设备才大量涌现。


图2旅之星USB移动硬盘

  采用USB接口的硬盘有很多,比如爱国者的USB全系列硬盘就是国内比较知名的品牌,其他还有IBM、旅之星、怡华、科软等等,在市场上常见的USB硬盘产品容量从5GB~30GB不等,产品型号还是比较齐全的。由于目前新型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ME/XP/2000等已将USB接口作为一项标准接口设备对待,所以插入USB的硬盘后,无须安装任何驱动程序即可自动完成识别安装新型设备的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即插即用。

  我们所说的USB硬盘绝大多数都是采用USB 1.1接口标准的外置硬盘,具有12Mb/s的传输速度,采用是USB的全速工作状态。

  USB 2.0

  正在推广中的USB 2.0接口标准在兼容传统USB 1.1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其传输速度可达到480Mb/s,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普通外设所需要的带宽,非常适合于大规模数据的传输需求的多媒体应用。国内爱国者和旅之星都已经推出基于USB 2.0接口标准的USB移动硬盘,可以充分利用到USB接口所带来的速度上的优势,远比一般外接驱动器几百K的传输速率要更有效率得多,非常适用于硬盘这种大容量存储设备。


图3 IBM USB移动硬盘

  采用USB 1.1版与2.0版的产品接口在物理上完全一致,只是在电气规则定义上有所不同,1.1版的传输上限是12Mb/s,而2.0版则主要是针对传输速度的问题做了扩充,插接一个新设备时,USB系统控制芯片会自动侦测,判别其是否支持2.0版,如果不是,则会自动按照以前的12Mbps的速度进行传输,而其它采用2.0版的USB设备仍会以2.0版标准所定义的高速率进行传输工作,两种版本的设备可以在同一工作环境下正常运行。

  有关USB移动硬盘

  USB硬盘使用比较方便,在USB接口出现以前,在电脑上添加或撤换任何一存储器,都必须关掉主机才能进行插拔操作,以免出现端口烧毁及系统死机的现象。而使用USB硬盘设备,则无须有这方面的顾虑,可以在开机的状态下安全地随时进行插拔操作,系统会自动识别出USB硬盘,并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自动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惟一需要指出的是,当拔走USB硬盘时,需要在系统中设定一下停止使用该设备,以免造成数据损坏。即插即用,对于个人用户尤其是家庭用户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诱惑力。


图4爱国者USB 2.0移动硬盘“移动存储王二代”

  USB硬盘的可扩容性很强。理论上一个USB控制器可以接多达127个USB设备。由于USB接口多置于机箱外部,可以无须打开机箱即可进行安装。虽然很多机箱上只提供一至两个USB接口,但可以通过USB Hub进行扩展性连接。由于USB端口自身提供电源输出,所以对于很多USB设备而言,是无须外接电源的。利用Hub可以有效地对USB的连接数量进行扩充,以达到用户的需要。外设与接口间距可以达到5米之多,更由于USB不占用系统中断,使用自己保留的资源,不涉及任何其它的IRQ,所以无须担心出现不兼容的现象。所以当需要接驳多个USB硬盘时,可以利用USB Hub进行扩容,以达到无需更新设备即可扩容的目的。


图5旅之星USB 2.0移动硬盘

  由于USB硬盘具有广泛的外部支持,在市场外围环境所营造的氛围中,目前普遍流行的个人PC操作系统,几乎无一例外地对USB硬盘提供全面的支持;所有新发布的主板都提供至少二个USB接口,在硬件上对USB硬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而相应产品的在价格与传统产品基本一致,对于USB接口标准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优势。所以使用USB硬盘时,基本上不用担心数据无法在其它电脑上读取的情况出现。

  IEEE 1394

  相比USB,IEEE 1394的经历就显得坎坷一些。目前的IEEE 1394规范支持100/200/400Mb/s三种传输速率,将来会提升到800Mb/s、1Gb/s、1.6Gb/s,甚至3.2Gb/s。


图6爱国者IEEE 1394移动硬盘“移动存储烽线王”

  虽然IEEE 1394有着高速开放等优势,但目前并没有成为个人PC上的标准接口。价格是一方面的原因,但真正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IEEE 1394既可作为外部总线,又可成为内部总线。这样就影响到PCI总线的地位。作为硬盘的标准总线结构,PCI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PCI也在向64位进行过渡。在这种情况下,各硬盘产商并不愿冒这个风险做总线上的调整改动。所以在市场上很少能见到真正使用到IEEE 1394高速传输速率的硬盘出现。外置式移动硬盘产品中,除了有采用USB接口的,还有部分型号的IEEE 1394的硬盘产品,虽然相比之下产品比较少见。

  作为移动硬盘,IEEE 1394接口有众多的优势。

  IEEE 1394硬盘也具有热插拔的使用特性,可以方便地进行插拔操作,实现即插即用。在IEEE 1394标准接口的通信协议上已经规定,当网络上增加和撤销结点时,能够自动能实现重构和自动分配ID,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对关键部门的用户尤为重要。


图7西部数据IEEE 1394移动硬盘

  IEEE 1394硬盘具有高速的传输速率及实时性。400Mb/s的接口速率完全可以满足高速大规模数据存取的需要,与传统硬盘相比传输速率相差无几,反而是硬盘技术不能够满足接口速度要求。随着IEEE 1394新标准的推广,采用800Mb/s甚至3.2GB/s的产品也将陆续问世。


图8科软IEEE 1394移动硬盘“金存火线王”

  高度自由的拓扑结构是IEEE 1394接口的另一大优势。利用IEEE 1394可以实现混合连接,允许采用菊花链与接口分支。若只采用串接的方式,最多能连接16台设备,而采用混合连接则可以连接多达63台设备之多。虽然有着各设备间的连线距离不可超过4.5米的限制,不过如果大于4.5米,可以采用中继设备解决。这样一来,IEEE 1394的硬盘在可扩容性方面就具有相对较强的优势,可以在不更换设备的前提下进行大规模的扩容,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伸缩性。

  由于IEEE 1394接口的各种优势所在,目前部分厂商已经推出了采用IEEE 1394标准接口的移动硬盘产品,如爱国者、WD、科软等等,另外IEEE 1394也在Mac上逐渐推广起来,对于PC与Mac共享数据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总结

  虽然IEEE 1394硬盘与USB硬盘相类似,实际上两者有着不同的适用领域。USB硬盘适用于那些对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用户,而IEEE 1394硬盘则适用于需要高速传输的专业用户群。两者都具有较强的发展空间,尤其是USB 2.0版的标准推出,一举将USB硬盘的传输速率提升至480Mb/s,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接口速率过慢造成的USB硬盘性能过低的瓶颈效应。

  (责任编辑lyj)


  


发表评论】【初学者园地】【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学园专题】硬盘(HD)选购、使用和维护
“穷人”的劳斯莱斯 USB移动硬盘DIY(2002/04/03 16:11)
硬盘和光驱“热插拔”必知小技巧(2002/04/03 15:06)
市场常见主流硬盘技术指标解释(2002/04/01 15:00)
升级硬盘不用愁 教你安装双硬盘(2002/03/31 23:25)
您必须采纳的合理升级硬盘的几个建议(2002/03/29 10:44)
硬盘是否可以利用软件手工分区?(2002/03/28 23:25)
让DMA/33的接口用上DMA/100的硬盘(2002/03/28 11:49)
接两块硬盘后 如何解决盘符交错的问题?(2002/03/27 07:17)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348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