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上移动梦网
赢手机大奖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网上学园 > 操作系统 > 正文
小心了,TXT文件也很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01/10/18 15:10 赛迪网

  文/小蓉 

  什么?TXT文件也有危险,有没有搞错呀。Word有宏病毒,TXT有什么呀?它不是最安全的吗?错了,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也会蕴藏着危机,要小心了!

  隐藏扩展名的TXT文件

  假如您收到的邮件附件是这样的:QQ靓号放送.txt,您是不是认为它肯定是纯文本文
件?不一定!它的实际文件名可以是QQ靓号放送.txt.{3050F4D8-98B5-11CF-BB82-00AA00BDCE0B}。

  {3050F4D8-98B5-11CF-BB82-00AA00BDCE0B}在注册表里是HTML文件关联的意思。但是存成文件名的时候它并不会显现出来,这个文件实际上等同于QQ靓号放送.txt.html。如果您双击它,以为会打开记事本,结果它却调用了HTML来运行,那就只有天知道它要做什么了,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都有可能!知道随意打开附件的危险了吧。

  识别及防范方法

  1、这种TXT文件显示的并不是文本文件的图标,而是未定义文件类型的标志,这是区分它与正常TXT文件的最好方法。

  2、识别的另一个办法是在“按Web页方式”查看时在“我的电脑”左面会显示出其文件名全称(如图1)。在这里再次提醒您,注意您收到的邮件中附件的文件名,不仅要看显示出来的扩展名,还要注意其实际显示的图标是什么。


图1

  3、对于附件中看起来是TXT的文件,可以将它下载后用鼠标右键选择“用记事本打开”,这样会很安全。

  恶意碎片文件

  另一类可怕的TXT文件是一种在Windows中被称作“碎片对象”(扩展名为SHS)的文件,它一般被伪装成文本文件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来传播,比方说形如:QQ号码放送.txt.shs。由于真正的后缀名SHS不会显示出来,如果在文件中含有诸如“format”之类的命令将非常可怕!另外,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1、碎片对象文件的缺省图标是一个和记事本文件相类似的图标,很容易会被误认为是一些文本的文档,用户对它的警惕心理不足。

  2、在Windows的默认状态下,“碎片对象”文件的扩展名是隐藏的,即使您在[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中,把“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前面的“√”去掉,SHS也还是隐藏的,这是因为Windows支持双重扩展名,如“QQ号码放送.txt.shs”显示出来的名称永远是“QQ号码放送.txt”。

  3、即使有疑心,您用任何杀毒软件都不会找到这个文件的一点问题,因为这个文件本身就没有病毒,也不是可执行的,而且还是系统文件。您会怀疑这样的文件吗?

  防范方法

  在注册表编辑器的HEY_CLASSES_ROOTShellScrap键下,有一个键值“NeverShowExt”,它是导致SHS文件扩展名无法显示的罪魁祸首。删除这个键值,您就可以看到了。

  另外,还可以更换“碎片对象”文件的默认图标。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文件夹选框]→[文件类型]→[已注册的文件类型]→[碎片对象],单击[编辑],在“编辑文件类型”对话框中单击[更改图标]按钮。打开C:WINDOWSSYSTEMPifmgr.dll,选择一个新图标即可。

  改头换面的Outlook附件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类危险的TXT文件外,还有一种改头换面的Outlook邮件附件!看似TXT文件其实是EXE文件!

  当您用Outlook 2000收到一个这样的邮件时,它会显示这是一个带附件的邮件,如果双击打开时,Outlook会提示:部分对象携带病毒,可能对您的计算机造成危害,因此,请确保该对象来源可靠。

  识别方法

  不要怕,尽管它的迷惑性极大,但是仍然会露出一些马脚:

  1、它其实是一个OLE对象,并不是附件,它的选择框不同于附件的选择框。点鼠标右键出现的菜单不同。

  2、双击打开它时,安全提示与附件的安全提示不同,这点非常重要。这时,应该选择“NO”,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编辑包”,提示是否信任该对象时,选择“YES”,在对象包装程序的右边内容框中,将现出原形。

  3、因为它不是附件,在选择[文件]→[保存附件]时并无对话框出现。

  4、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邮件收发软件都支持对象嵌入,所以这类邮件的格式不一定被某些软件识别。但是Outlook的使用面很广,尤其是在比较大的、有自己Mail服务器的公司,所以还是有必要提醒大家小心嵌入对象。不光是Outlook,Word、Excel等支持嵌入对象的软件可以让嵌入对象改头换面以迷惑人。

  对于这三种TXT文件的可怕之处,您了解了吧?其实只要够小心,再加上按本文所说的防范方法去做,就不会有危险了。

  (责任编辑Jacky)



发表评论】【初学者园地】【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当心造成7亿美元损失SIRCAM病毒再发作 (2001/10/16 16:40)
“中国一号”病毒查杀方法 (2001/10/15 17:51)
海南500多台计算机被尼姆达病毒击中 (2001/10/14 17:32)
英科学家称珊瑚白化可能是病毒所致 (2001/10/14 13:57)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