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网上学园 > 操作系统 > 正文
借用五笔字型创建新汉字输入法

http://www.sina.com.cn 2001/04/13 11:28 天极网 杨平祥

  学过或用过五笔字型的人都知道,五笔字型输入方法除了字根难记外,还有两大难点:

  1、较难掌握一些字拆分的原则,如书写顺序、取大优先、兼顾直观、能连不交、能散不连等。

  2、输入某些字时需键入其识别码,且判别规则较多,显得有些复杂。对此,笔者对其
输入方法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了一些改进,极大地方便了文字的输入。

  我们平时输入的文字,仅仅只用到一些与日常生活或与从事专业相关的单字和词语,根据这个特点,可以从编码字库中删去其它不常用的字或词的编码,如因笔者从事水利水电行业,就删除掉了与本专业不相干的字或词的编码,使得剩余字词数量约占原有字词总数量的20~30%(如果要用到自创的输入法中没有的字或词,可以切换至其它输入方法)。这样,字库或词库中的词汇量将是很少的,有利于尽量避免重码现象,并且使得单字的码数尽可能地减少,提高了汉字的输入效率。

  笔者对五笔字型的改进设想如下:

  1、五笔字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象搭积木一样来进行编码,本人更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了这一特点,对于单字中连在一起的部分,不再进行拆分,如方便的“便”字,将其拆分为:“亻、一、更”三个部分,而“更”不再拆分,并使用“便”的汉语拼音声母g代替“更”的代码,这样,“便”编码就是:wgg,这样是不是挺方便呢?


  2、对于诸如“洒”与“沐”等字,如果其编码不加识别码,就会出现重码现象,按五笔字型的约定,识别码需先判别字的末笔,再判别其字型。据此,应分别键入isg和isy,其中最后一码均为识别码。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改动,即将识别码改为其汉语拼音的声母,则“洒”与“沐”分别应分别键入iss和ism。

  3、对于成字字根的输入方法:先打一下它所在的键,再键入其汉语拼音的声母,如“文”,先键入键名Y,再键入w。与五笔字型中的成字字根的输入规则相比,这种输入方法要简单得多。

  4、对于词语输入,双字词各取每个字的第一、二码组成四码;三字词和四字词均键入每个字的第一码;超过四个以上的字所构成的词或句子,输入前三个字和最未一个字的第一码。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为双字词,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二、三码以字为主、四码以词为主的格局,尽可能地降低了字词重码。

  有了以上的想法,下面所要做的就是创建适合自己使用的新的输入方法。

  1、五笔字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象搭积木一样来进行编码,本人更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了这一特点,对于单字中连在一起的部分,不再进行拆分,如方便的“便”字,将其拆分为:“亻、一、更”三个部分,而“更”不再拆分,并使用“便”的汉语拼音声母b代替“更”的代码,这样,“便”编码就是:wgb,这样是不是挺方便呢?

  2、对于诸如“洒”与“沐”等字,如果其编码不加识别码,就会出现重码现象,按五笔字型的约定,识别码需先判别字的末笔,再判别其字型。据此,应分别键入isg和isy,其中最后一码均为识别码。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改动,即将识别码改为其汉语拼音的声母,则“洒”与“沐”分别应分别键入iss和ism。

  3、对于成字字根的输入方法:先打一下它所在的键,再键入其汉语拼音的声母,如“文”,先键入键名Y,再键入w。与五笔字型中的成字字根的输入规则相比,这种输入方法要简单得多。

  4、对于词语输入,双字词各取每个字的第一、二码组成四码;三字词和四字词均键入每个字的第一码;超过四个以上的字所构成的词或句子,输入前三个字和最未一个字的第一码。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为双字词,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二、三码以字为主、四码以词为主的格局,尽可能地降低了字词重码。


下一页 >>

发表评论】【初学者园地】【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拼音输入法有了“国标” (2001/03/12 17:40)
3G时代即将到来 我们用什么输入法? (2001/02/19 07:11)
微软拼音输入法一点通 (2000/12/29 18:22)
行云流水--评“拼音加加”输入法 (2000/12/29 18:15)
好用又免费的紫光拼音输入法 (2000/12/29 13:54)
五笔字型输入法即时造词 (2000/11/23 12:10)
中英文输入法的自动切换 (2000/11/15 10:56)
智能ABC输入法的巧用 (2000/07/10 17:27)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