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加快沪郊居民基因采样以破生命之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7日 10:32 东方网-文汇报 | ||
记者 姜澎报道 本报讯上海郊县居民原先保存比较完整的基因资源必须加快采集研究,否则随着过去封闭的通婚状况被打破,这一相对单纯的基因资源将有可能在20年到30年间消失。这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金力教授和他的研究生们对上海郊县20世纪居民通婚状况的调查以及基因采样所发现的结果。 据对奉贤区金汇镇等地的调查发现,上世纪70年代以前,同一个乡里通婚的情况占78%左右,通婚的半径仅为4公里左右,而70、80年代,通婚半径甚至更短了,只有2——3公里左右;然而从90年代开始,通婚的半径开始扩大,从1990年的4公里到1992年的10公里,1994年前后达到了30——40公里,周边区县之间通婚的频率大大增加,1998年以后的通婚半径已经无法估计,因为大多数都已越过了上海市境。 上海郊县居民不论是原住民还是移民过去都相对比较封闭,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大部分移民是800年前移民过来的,专家经过考察发现,这些移民都有聚居地区,而且与聚居区外的人群交流很少。据估算,如果按照过去的交流速度,经过通婚而发生的基因自然扩散是非常有限的,在过去甚至同一个族群内部的交往也很少的情况下,单靠自由恋爱,要完成两个族群之间的基因同化需要7000年的时间。即使是通过媒人牵线,在相邻的两个乡镇之间要实现同化,也至少需要2000年以上,至于相隔较远的乡镇居民之间基因的同化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上海郊县移民虽已迁入近千年,但仍远未达到同化所需要的2000年时间。然而根据调查数据的计算机模拟,由于原先封闭的通婚状况被打破,通婚半径呈几何级的增加,上海郊县居民的同化时间将可能从原来的2000年缩短到几十年,甚至20年到30年之间就可以完成。 以金汇镇为例,这是一个历史上无较大人口事件影响的理想地点,与周边地区的遗传差异又很明显,对南方人口的自然扩散研究很有典型意义。在自然状态下,有无媒妁习俗的通婚半径分别为5和3公里。南方地区一些特别闭塞的山区、水网区和岛屿可能会更小。然而近年来由于当地经济、交通、教育、文化等方面都进入飞跃发展时期,许多当地居民走出去,又有大量外来人口入住,通婚范围不断加大,这样一个小镇原住民的遗传资源也将发生更多变化。 参与调查的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李辉、奚慧峰等认为,近年旧有通婚格局的打破提示我们,中国丰富的遗传资源自动消失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遗传资源收集和研究的任务已到了最紧迫的时期。因为每一个族群都有自己特定的基因结构,而且基因的构成相对较纯,这对于发现人们生命的进程,包括一些疾病的致病基因都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族群间的通婚越多,基因中的一些致病因素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多元,就越不利于发现致病基因。现在相对较纯的基因构成已越来越少,所以必须尽力加快基因采样和研究,否则将会为我们破解人类的生命之谜增加障碍。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