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2000年开始的PDA高峰后,国内PDA行业整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占市场份额比较大的中、低端产品的负增长导致了整体市场的衰退。而同时,手机保有量迈向1亿台的趋势,再加上目前手机功能除了增大容量外难以突破,早已不再有2000年时的销售的辉煌了。以上现实使业内人士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PDA市场正在或不得不开始转型。而传统的手机市场则榨取最后的利润。正是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全球的PDA和手机行业寻求着共同的出路。从2000年底开始在海外陆续开始有厂商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不论是摩托罗拉的A2188系列还 是诺机亚的9XXX系列,甚至包括PALM的VXII和iPAQ通讯夹克。这种将PDA和手机结合的产品被统称为SmartPhone。
令人惊奇的是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的滞后,SmartPhone概念已经出炉2年有余了,却直到今天才被我们在国内的媒体提及。
Smartphone为何物
Smart从纯字面的翻译意思理解是灵巧、新潮的意思。灵巧自不用说,那么何为新潮?手机作为个人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除了用在电话沟通外,许多人将电话通讯录直接输入到手机里面进而方便查找。由此诸多使用者对于多功能的手机逐步产生了需求,而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集合PDA的计算记录功能的通讯工具就成为了需求,成为了潮流。同时这种被称为Smart Phone的手机也就成为了下一步手机和PDA行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那么什么样的通讯工具可以称为Smartphone呢?最重要的特点是在通讯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PDA的5大功能:Contact(通讯录)、Memo(记事本)Date Book(行程表)、ToDo List(工作表)、还有HotSync(与电脑同步)。只要不具有这五大基本功能的手机都是不能被称为Smartphone的。目前国内市场上可以称为Smartphone的产品有Nokia的9210、爱立新的T39、R380、摩托罗拉的V8088、A388、多普达的dopod686、Handspring的Treo 180/180g、Sendo Z10、还有西门子的6688等。比较他们的区别可以清楚的为Smartphone进行类型的定义并找出它未来的主导方向。从Smartphone发展方向看主要分为4种:随身电脑型、通讯录类手机、PIM手机、PDA手机型。Nokia 9210,具有相当的电脑功能,体积相对较大,价格也比较高,是典型的"随身电脑"型。而以爱立新T39和摩托罗拉V8088为代表的支持使用WAP跟GPRS上网的通讯录手机型正在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被更多的用户接受。虽然如此,这两种类型的smartphone产品并不能算是smartphone家族的宠儿,它真正发展方向主要在于PDA手机型和PIM手机型。这也是目前业界就SmartPhone到底如何发展定义争论最多的,"到底是PDA的手机,还是手机的PDA"。
PDA手机型直白的说就是手机的PDA,它更多的功能与技术是依托于PDA上的。此类产品通常是使用PDA已有的操作系统加入通讯模块。而这类产品的最大共同点就是具备主流PDA的所有功能,可以使用很多PDA上的软件,典型的例子就是Handspring的Treo 180/180g、Sendo Z10、多普达的dopod686。这样就不难知道此类型的支持者往往是原来的PDA厂商。而PIM手机型则是PDA的手机,这种类型产品的支持者是摩托罗拉等手机出身的厂商,产品已经初步具有了PDA的五大功能,但通常多使用自己不开放的操作系统,虽然能够与电脑同步,但可以执行使用的软件程序却非常少。摩托罗拉的A388和爱立信的R380还有西门子的6688都是典型的例子。比较PDA手机型和PIM手机型不难发现,功能越多的手机,其实外观越像PDA,但是手机跟PDA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差异点。首先是画面尺寸和解析度方面。PDA强调的是够达的画面与更高的解析度,因为PDA上面的资料以文字居多,画面尺寸太小或者解析度太差会造成使用者阅读上的不便。但手机的画面要求就不会那么高,能显示足够信息就可以。所以很有可能从外观的大小上就划分出两个不同的Smartphone阵营。到底谁的发展方向是未来Smartphone的发展趋势还不要说,仅这两种类型产品由于支持厂商不同而产生的操作系统的不同,从某种层面上就已经区格了他们的未来。
操作系统,SmartPhone的核心争夺
说起操作系统就不得不提起微软,2002年初,微软专门作了关于PocketPC2002中文版的发布会。随后,多普达在5月推出一个windows手机产品,其实那就是一个使用PocketPC2002作为操作系统的PDA手机型SmartPhone产品。而微软的PocketPC2002只要在传统的PDA上集成通讯模块就可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SmartPhone。
这一切像是巧合,又更像是人为。其实微软很早就渴望涉及这个行业。早在1998年6月,一家名为Symbian的手机公司正式在英国伦敦与世人见面。随即,微软就将这个由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合组的员工总数不过700的小公司视为了头号敌人。微软总裁盖茨曾发出过这样一封电子邮件:"如果Symbian伸出双手拥抱与微软为敌的Java程式语言,这对我们更是极端不利,这样一来,这些家伙就等于是跟我们宣战,我们就应该用最极端的手段来打击他们。"这无疑暴露出微软对于手机大王决定采用Symbian平台制造智慧型手机固然不满,但更激起他战斗意志的是全球前三大手机公司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以及日本的三菱公司等手机大厂与欧洲手持装置领导厂商宝意昂(Psion)联手成立Symbian,准备为未来Smartphone先进的数据处理能力提供一个标准的作业平台,抢先防堵微软进攻手机与电脑融为一体的Smartphone产业,避免手机硬件制造公司步上PC硬件产业被微软一手箝制的下场。不止是手机厂商,palm同样不甘心拱手将1996年攻下的PDA山头让给微软Pocket PC阵营,以手持装置龙头老大Palm公司为首的Palm阵营,则在2001春天以内装Palm平台的京瓷(Kyocera)QCP6035智慧型手机从侧翼进击Smartphone市场,对微软形成腹背受敌的牵制作用。而积极促销VisorPhone的Handspring公司,更是加紧推出兼具手机功能的无线上网PDA,在北美市场大也有领导Smartphone的味道。
实际上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了,SmartPhone的争夺虽然表面上是表现为PDA的手机与手机的PDA的发展概念的分化,但其实质核心是传统手机厂商以自己封闭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一方与微软利用Pocket PC2002拉拢的开放的团队的争夺。逐鹿未来Smartphone平台
如果从整个产业利益上看,集语音、数据处理、声光影像以及上网遨游功能于一身的Smartphone,能从上千亿美元的通讯产业中得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但从战略意义来看,Smartphone却非常有可能会蓬勃发展成明天庞大的商机。台湾地区的IDC公司在2001年测算,Smartphone2001年的出货量仅48万台,到2004年将成长到2,300万台。面对这个庞大的市场,微软与德仪(TI)一起研究改善无线手持装置与手机的性能,与韩国三星、英国Sendo、日本三菱、台湾宏达等硬体厂商结盟,生产内建Stinger作业系统的手机,设法把微软应用平台推向末端的行动用户。让一般大众和移动工作族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够与PC上的电子邮件、日历与通讯录同步。澳洲Telstra、德国T-Mobile、美国AT&T Wireless、Cingular Wirless、VoiceStream等行动通讯业者也都在测试Stinger原型机。为了积极参与英国Sendo公司生产的全球第一批Stinger手机,微软甚至在2001年7月花了一千二百万美元,买下Sendo公司5%到10%之间的股权。进一步投入手机开发过程,并有可能加速产品上市。但微软第一次直接投资手机厂商的举动买到的只是少数股权,却很难买到Symbian和后台三大手机厂的紧密关系。同样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也清楚的知道无线通讯领域是手机业者的专长,PDA厂商在无线通讯上发展的速度势必会落后,像这次A6288就是搭配最新的GPRS系统领先上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应用程序上的较量也是重点。除非PDA的厂商自己也生产PDA无线通讯模组,否则针对通讯所研发的应用程序会比Smartphone少。摩托罗拉在开发A6188之初,操作系统的观念还不是很成熟,所以A6188、A6288所采用都是封闭式系统,但将来摩托罗拉会倾向考虑EPOC及Linux作为操作系统。
而对于PC软件龙头微软所提出的Stinger平台,目前还属于尝试整合的时期,将来平台的发展要有广泛的接受度,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路。Stinger要想成为所有Smartphone统一的平台还是相当困难的。但无论怎样手机巨头们已经认识到在他们的SmartPhone发展道路上采用IT一套办事标准的微软所厉害的并不是它的系统有多好,而是基于IT的开放性,这从PocketPC2002上就能看出来。
或许目前以手机出发的Smartphone,和以PDA出发加上无线通讯模组的Smartphone这两个阵营,还没有针锋相对的争夺市场,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PDA和手机之间的整合度愈来愈大,体积却可能不增反减的情况下,对电脑领域比较熟悉的PDA业者和比较擅长通讯领域的手机业者之间还能这么相安无事吗。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